苗族服飾論文:苗族服飾元素重構探討
本文作者:莊立新 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服裝系
苗族女上衣大多以天空的艷藍色為主色調,以紅、黃、綠為主要的點綴色,用色雖然簡單,但組合搭配十分豐富,而且對比強烈,其運用相同或近似階度的高彩度純色進行組合搭配,營造了絢麗奪目的視覺效果[1]。苗族女裙以黑色打底,無彩色基調有力地調和了紛繁復雜的圖案紋樣和繽紛多彩的色塊,既能突出色彩的豐富變化,又顯得穩重大方,加上精致而鮮亮的銀飾點綴,使整體的服飾形象光彩耀眼,這恰恰與現代色彩構成中色彩調和的理論和表現手法不謀而合。苗族服飾圖案作為一種民族文化藝術符號,是伴隨著苗族服裝服飾發展起來的裝飾藝術,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的特點,是特有的民族標志[2]。苗族圖案紋飾以服飾為載體,與衣服、鞋帽、巾、帶、包等整體協調,體現了實用與裝飾共融的特性,營造了炫目華美的風格,其中尤以女裝最為突出。苗族女裝的圖案裝飾以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和傳說中的龍鳳形象為主體,輔以幾何圖案“卍”字、“十”字等抽象符號,表達追求吉祥如意、美滿幸福的生活意趣。圖案的表達手法多采用刺繡、貼布、絎邊、鑲縫、戧緄等形式,在服裝的領口、肩臂、直襟、大襟、后背、沿邊、底擺、袖彎、袖口,以及頭巾、圍腰、百葉裙、綁腿和腰帶等處進行裝飾[3]。其中,大面積部位多用刺繡和貼布,邊口部位多用絎邊、鑲縫、戧緄等飾邊手法,給人生動秀麗而又富于變化的視覺感受。如圖2所示。
苗族服裝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材質觀念,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理念自然地融化在面料的使用習慣中。厚重的苗族銀飾和繁復的織繡品需要有厚實的面料作為支撐,因此,苗族服飾面料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材質的厚重和耐用[4]。粗棉布、斗紋布、豬紅或牛紅涂層亮布、平絨布,以及絲綢、毛呢等,構成了傳統苗族女裝的基本面料。苗族女裝中的飾品以銀飾品與織繡飾品最具特色。銀是貴金屬,顏色純白,具有美麗的光澤,是苗族女性非常喜愛的頭飾材料,蘊含著驅邪護身、裝飾審美、圖騰標識等深厚的文化內涵[5]。銀飾品主要有頭飾、項鏈掛件、手鐲戒指、腰鏈、腳鏈和腳鐲等,其中頭飾中又分頭花、銀簪、銀鳳雀、銀花枝、銀帽、銀角、銀梳,以及裝飾于耳部的銀耳環等許多品種。織繡飾品也是苗族女裝中非常重要的裝飾品,用各種形狀的織片、繡片和各種形式的圖案織繡技法,制成的頭巾、腰帶、圍裙、百葉裙、綁腿、織帶裝飾著全身,營造了五彩繽紛的造型。如圖3所示。苗族女裝服飾元素的分類重構
苗族服飾對于現代時尚創意的意義在于通過服飾元素重構所呈現的全新視覺形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體現民族服飾文化傳統在時尚潮流中的價值和生命力,因此,保留民族服飾傳統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現實中發展它、豐富它、充實它和提煉它。
1服裝整體造型與款式元素的重構
仿生造型和平面結構是苗族女裝審美崇尚的核心所在。外展的輪廓和內斂的結構,以及繁復的裝飾是構成款式形態的基本法則。因此,服裝款式元素的重構應落實在選取伸展張揚的平直線條,以平面造型結合具有內斂感的結構,按照造型重構所要強調的整體造型、部件細節和重點突出的裝飾視點等視覺元素進行“移步換形”,為充分展現裝飾性的審美意趣提供舞臺。款式元素的重構形式以線條的重構入手,采用打散組合、曲直組合、聚散組合的手法,將外部輪廓線與內部的裝飾結構線進行置換、位移、加強或消減;也可以用部件元素作為重構設計中的表現重點,在多個款式的不同部位上進行搭配;還可以發揮苗族著裝形式、層次多樣性的特質,重構變化出多種內外裝、上下裝等多種穿著方式,并根據流行色彩趨勢選擇色彩組合,形成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如圖5所示。
2色彩與圖案元素的重構
苗族女裝以運用同階度的高彩度純色組合搭配,營造著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因此,凸顯純色配色的豐富變化是重構苗族女裝色彩元素的有效方法。在時尚服裝的創意設計中,以明度、純度和色相三要素為中心,以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為主要法則,從改變色彩的明度、純度、彩度,以及色域面積、色彩形狀、冷暖比例入手,讓色彩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變化達到美的效果。再利用服裝、飾品進行“有彩色和有彩色”“有彩色和無彩色”“無彩色和無彩色”的對比或調和的搭配,結合“上下”“左右”“內外”等各種組合搭配方式,形成具有時尚創意的色彩重構方案。如圖6所示。服飾圖案的重構重點應表現在單體圖案或整體圖案造型及其組合的變化,可以從苗族服飾圖案中提煉出“單獨紋樣”“適合紋樣”“連續紋樣”和“組合紋樣”等圖案元素,延伸苗族服飾圖案的內涵,拓展并協調可視性的圖形、色彩、款式、面料之間的關系,通過排列布局使之系列化、多樣化、層次化[6],再利用“分割”“重組”“近似”“變異”和“抽象”的手段,按照時尚創意的審美取向進行“形狀”“大小”“部位”和“方向”的重構,運用于時尚服裝,以達到創新視覺感受的效應。如圖7所示。
3面輔材料與飾品元素的重構
現代時尚潮流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面料的再造,即通過改變素材面料的外觀、肌理和風格營造一種新的視覺和觸覺感受,而這正是傳統苗族女裝成形工藝中又一大可借鑒之處。其中,印染、織繡、絎縫、縮褶、軋皺、涂層、貼布疊加,以及附加串帶、縫佩掛飾等面料再造手段與現代流行時尚之間互動性最強,以此作為形式和載體擴展設計,可以運用“同形同質”“同形同色”“同質同色”“同形異質”“同形異色”“異形同色”“異質同色”“異形同質”“異色同質”“異形異質”等衍生變化方法,將面輔料元素進行重構設計,創造出或厚實硬朗、或輕盈透亮、或精巧可愛、或質樸粗獷的服裝風格。如圖8所示。現代流行時尚講究服飾品的夸張造型,這與苗族女裝中突出強調飾品的審美功能不謀而合,汲取銀飾品及織帶繡片飾品的材質、色彩、圖案等元素,根據流行時尚的審美取向,運用材料置換、色彩置換、圖案置換、搭配形式置換等手法,模擬其外觀、肌理和構成形態,可以重構出超越常規流行的創意新時尚[7]。如:將夸張的銀飾品置換成夸張的羊毛圍巾,同時,銀飾的圖案置換為雙色編織的條格紋樣;織帶綁腿置換為褲腿串帶和同色系的襪、靴等。如圖9所示。
作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瑰麗寶藏,苗族女裝的服飾元素及其審美情趣是獨特而豐富多彩的,是歷經歲月洗禮而不斷升華著的“穿在身上的史書”。在國際流行時尚越來越注重設計的創意化、多元化和個性化的今天,汲取傳統苗族女裝中的服飾元素,按照現代設計的方法和規律進行重構,使之通過時尚創意得到提煉、充實、豐富和發展,與時俱進地展現民族服飾文化的無窮魅力和審美價值,這無疑對于引領具有東方民族風格的審美取向和服飾流行時尚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