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類恐怖片的進展與創新
本文作者:安立國、劉博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怪談”的神秘藝術特點
歷史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而文化使民族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具有自我的民族意識才會使得一個國家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而在歷史的傳承發展中,一系列的怪談故事成為人們的談資,這些怪談故事卻成了后人拍攝恐怖片的素材以及藍本。例如美國文化中的“吸血鬼文化”,日本的“怪談文化”,中國的“僵尸文化”以及泰國的“降頭文化”,這些文化穿插在了各國的恐怖影片中,挑動了本土人對于本土恐怖元素的一種畏懼感,正是這種畏懼感使得整部片子具有文化性、歷史性以及傳承性。而《怪談新耳代》這部影片的實體素材取自當地的本土文化,影片是由日本靈異作家木原浩勝先生與中山市朗先生所編寫,故事是取自真正生活中一些人的口述而成,所以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并且因為是傳說,所以整部影片具有豐富的故事性。片中充滿了日本的一些怪談文化,讓觀賞者很難揣測出故事的發展方向性,就好比是一位老人在向一個孩子講述一個非??膳碌墓适?,故事平靜的發展,卻蘊涵著不平靜的結局,使得影片給人以極大的懸疑感與誘惑力,使得觀者為了知道結局而不斷地去探尋結果,并且也無法預知恐怖元素何時會突然出來嚇一跳,這種恐怖的設計才是一種高端的手法,讓人時時刻刻都提心吊膽,不敢放松警惕,營造出了一種及其神秘的藝術境界。
片段化的故事升華了恐怖的感染力
“分集類恐怖片”尚未有人提出,不過在日本以及香港的一些恐怖片中就已經運用了這種表現手法,例如在香港經典恐怖片《陰陽路》中就運用了此種表現手法,一部大的恐怖片中包含著三個不同的恐怖故事,每個故事沒有必然的聯系,都自成一派,獨立成體。而在日本的一小部分影片中都運用了這種表現手法,例如《咒怨》中,圍繞著一個充滿怨氣的房屋為主體,不斷開展新的故事,每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沒有任何的關聯,故事不具有連續性,但是恐怖的氣息卻一直隨行。在這里提出了“分集類恐怖片”到底其好處在哪里,綜述一共有以下三點。
(一)概念的創新
《怪談新耳代》不僅可以稱之為“分集類恐怖片”,與此同時也可稱之為“恐怖新劇”,之所以用“恐怖新劇”就是因為“電視連續劇,是分集播出的多部集電視劇,其中主要人物和情節是連貫的,每集只播出整個故事的一部分,但它也可以單獨成立,只在結尾時留下懸念,以待下集時人物和情節再繼續發展”①。而“電視系列劇,也是一種分集播出的電視劇,但它與電視連續劇不同。由幾個主要人物貫穿全劇,但故事本身并不連貫。電視系列劇的每一集都是一個新的完整的故事,但是這一集的故事與下一集故事沒有內容上的聯系”②。而影片《怪談新耳代》至今已經將近拍了幾百個故事,而每一集的故事無論從人物還是故事上都是新的,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系,但是確由“怪談”這個主題從頭到尾的貫穿,如果按照電視的藝術分類來說,這無疑可以歸納成為一種“電視恐怖新劇”,也可稱之為“分集類的恐怖片”因為無論從電影還是從電視來說,這種恐怖片的播放方式都是一種新的嘗試。
(二)結尾懸念的追溯
恐怖片的恐怖往往在于故事和技術的合理配合,那么從故事層面分析,情節的緊湊性固然是恐怖片制勝的法寶,而結尾的好壞卻是整部片子妙筆生花的獨到之處。對于美國的恐怖片來說,通常位于結尾讓你看到的是好人突然反轉成壞人,來迫害片中善良的主人公,使觀眾大呼驚嘆。又或是泰國似的恐怖,以一個因果輪回來解釋“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種告知性的結尾往往失去了恐怖本身的意義,恐怖之所以恐怖是因為一種未知感,一種人對于陌生環境以及境遇的不確定性,實際上就是一種自保性。那么如何讓這種自保性擴大,就是恐怖元素能否真正深入人心的法門,但是潛在的暗示并不能過多的喚起人們對于恐怖的一種追逐,反而會產生一種壁壘,屏蔽了恐怖的磁場,只有不斷引起人們自我獨立意識的想象才能讓人們從自我意識中找到無限的恐怖感覺。在《怪談新耳代》每個故事中,故事的連續性以及恐怖的設計會和一部分日本恐怖片具有相似的情節,可是巧妙的結尾懸念,卻讓每一個小故事重新詮釋了恐怖定義,其設置構成就是,往往在即將來臨之際,以《怪談新耳代》的片花終止了情節的發展,轉而進展到一個新的故事中去。乍一看這種設計方法讓人摸不到頭腦,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種設計的巧妙處在于,當你的恐懼高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都有一種追求美好結局,或者是知道結尾的心理滿足感,即便是恐怖的,也可以讓懸著的心落地,之后人們寄予自己一種心理暗示,消除負面的心理想法。但是這種無結尾的結尾卻讓恐怖永不停止,雖然止步于一個故事,但是從側面來看,這個故事并沒有完??植榔慕Y尾經常處于輪回的狀態,觀者不斷地在反復琢磨結尾到底如何,但是結尾卻又是恐怖的來源,所以結尾的開放性對于恐怖片來說并不是虎頭蛇尾,而是一種創新性的開拓,讓人們在追求結尾的同時,放棄追求。
(三)時間的濃縮
“人有千百種,喜好各不同?!贝蟛糠秩嗽谟^影過程中都喜歡體驗長時間影片的刺激感,在幾個小時的觀影時間里,體驗那種置身于影片中的感覺,這難免是一種美好的觀影模式。而對于恐怖片來說,長時間的懸念以及絲絲入扣的推理是當下中國恐怖片的一個走向,最終的結局無非是體現,“世界本無鬼,人心辨黑白?!笨墒沁@種長時間的思考堆加很難讓觀賞者理出頭緒,忘記了本來恐怖的感覺,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推理懸疑片。然而并非說長時間的恐怖片不好,只是如果劇本過于單調,內容過于死板,長時間的恐怖片必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其得不償失。反觀《怪談新耳代》的拍攝卻另辟蹊徑,大部分影片都為3~5分鐘的小劇,但是情節卻從頭到尾絲絲入扣,使得人們不用任何的邏輯推理即可看明白,并且由于時間的濃縮,使得劇情很緊張,觀者的心無時無刻不為影片的主人公揪心,有一種“如若我不知,我將恐心慌”的感慨。時間的縮短不僅將整部影片的節奏變得更緊湊,與此同時也使得觀眾對于影片內容的追逐也加快了腳步。
“怪談”故事近距離的生活接觸
日本這個國家經常被冠以“變態”“壓抑”“崇尚武力”以及“多災多難”等詞匯,而這些詞匯又成為展現其國家內在文化的符號,反映了日本人生活的極端性以及不安定性,這一觀點在美國人魯思•本尼迪克特寫的日本民族本體文化的著作《菊與刀》中做出了深刻的反映。在書中,作者對日本人內心中復雜糾結的性格進行了深刻的透析,與此同時正如書名《菊與刀》一樣,日本人所締造的文化里充滿了溫柔與暴力,頑固與創新,善良與丑惡等民族的雙面性,并且這種文化也進而影響了一代代日本的電影人。在大部分的日本影片中,除了動畫片中那天馬行空的夢想世界之外,都非常貼近生活,雖不等同于生活,卻與社會生活背景具有緊密聯系。人只有在觀看自己平凡的生活環境下才能入情入景,體驗到生活的真實感。日本恐怖片為什么那么恐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貼近生活,在《怪談新耳代》這部影片中,恐怖的事物發生在電梯里、樓道里、廁所里等。一個人從小到大不僅都在這些場景里生活過,與此同時這些場景也都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大部分場景也給人們留下過美好的記憶。由于日本人本性充滿著雙面性,讓他們經常愿意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變得邪惡,剔除那些善良的包裝,提取出恐懼的縮影并將其放大。例如,導演北野武所拍攝的《大逃殺》中,導演北野武扮演成的老師本應該是溫柔慈祥的教師,卻被演化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而《怪談新耳代中》本是溫順可愛的小姑娘,卻成了邪魔怨靈的化身,這無疑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諷刺,也可以深刻地看出,生活的善與惡都在于人們的理解。那么恐怖片利用貼近生活,回歸生活,就正是一種絕妙的做法,使得人們感覺這些故事就在身邊,這些恐怖就在眼前,這些聲音就在耳邊,這些畫面就在心間。這些一切的恐怖因素環繞著包圍著觀影者的五官,刺激著觀眾在觀影過后依然后怕,很好地詮釋了恐怖片的意義,也給觀眾無限的刺激感。
結語
我國的恐怖片起步較晚,并且由于民風文化的原因,使得我國恐怖片的發展道路一直非常被動,并且也處在一種弱勢的境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恐怖片文化又再次的盛行起來,這類片種也成為當下社會一種觀影的新走向,同時也迎合了當代青年人具有不斷追求刺激事物的心理。所以說,適當的轉變我國恐怖片的創作模式以及借鑒他國經驗走本國路線是當代中國恐怖片行業的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