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導入對英語教學的影響研討
英美文學導入作為一種新的導入模式,可以拓寬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符合《要求》中集多種教學模式的需要.另外,我國普通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學生大都是理科生,在高中階段把注意力集中在數理化和生物的學習上,對英美文學知識的了解相對較少,《要求》中提出大學英語教學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必要融入英美文學導入,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學知識和西方文化,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綜合文化素養.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在學習期間都學習過英美文學,其中一些教師在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就是英美文學.教師掌握豐富的英美文學知識,有能力在導入中融入該方面的知識.所以,從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學生的求知欲和教師能力幾方面來看,英美文學導入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受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感、疲憊感和焦慮感,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而文學導入“可以減輕學習者的焦慮感,以利于語言習得”[2].英美文學導入可幫助學生擺脫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的負面影響,對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一門學科感興趣時,即使沒有家長、教師的督促,學生也會對這一學科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從中獲得學習這一學科的樂趣.目前,我國大多數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到大學一年級基本學習了十年英語,多數學生已經對英語產生厭倦感.所以,讓學生繼續學習英語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提高他們對英語的興趣.英美文學方面的知識在高中階段接觸得較少或只接觸一些淺顯的內容,在導入中加入英美文學內容會使學生們覺得很新穎,從而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老師講解并提高學習興趣.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第七單元“FacetoFacewithGuns”中有一個句子:Turingthosepa-gesandstudyingtheirphotographsislikeflowingonthesadcurrentthat,likeBlake’sThames,seemsto“markineveryface,marksofweakness,marksofwoe[3]”.這句話實際上引用了美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著作《倫敦》中的詩句,教師可以通過對浪漫主義時期的詩歌特點對《倫敦》進行分析,可以增強學生對詩歌的欣賞能力和對課文中句子的準確理解.《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六單元中,SectionA部分的文章標題是“AsHisNameIs,SoIsHe!”,有的教師會根據文章標題從人名的角度進行導入,但如果從文學角度進行導入會更加激發學生們的興趣.這個標題實際上出自《圣經》箴言第七章,原句是“Asamanthinkethinhisheart,soheis.”教師可以從《圣經》這個角度進行導入,學生基本都聽說過《圣經》,但了解得不是很多,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介紹《圣經》中伊甸園、諾亞方舟、出埃及記等著名的故事.另外,《圣經》不僅是基督教的經典,也是西方文學的源頭,許多英美文學中的著名作品都與《圣經》有關.綜合考察這些受《圣經》影響的文學作品,我們會發現,文學作品對圣經典故的運用非常靈活多樣.就圣經典故的類型而言,就有語典、人典、事典、意象、結構模式、觀念等諸多種類[4].霍桑的《紅字》、梅爾維爾的《白鯨》、斯坦貝克的《憤怒的葡萄》和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等許多英美文學經典作品中的對白、典故和意象都源自《圣經》.通過從《圣經》角度進行導入,學生們可以了解《圣經》與文學作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并增加對英美文學和英語的學習興趣.
2有助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
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時,學生們可以從中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在國際交流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沖突.《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中出現了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約翰•彌爾頓和美國作家大衛•梭羅,教師可以從他們的作品作為切入點進行導入,用這些作品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教師也可從課文中出現的單詞進行導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第四單元中出現了colony這個單詞,學生們看注釋都知道它是“殖民地”的意思,教師可以從文學角度進行導入,歐洲的清教徒移民在北美先后建立十三塊殖民地,美國文學深受清教主義的影響,清教主義對美國文學的影響就如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一樣深遠,歷史學家巴斯認為,沒有對美國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國社會[6].清教徒提倡的謙卑、誠實、勤奮、節儉以及在艱難環境下的樂觀精神也對美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清教主義奠定了美國民主并塑造了美國人民的性格,美國人的勤奮、節儉和樂觀與清教主義是分不開的.同時,很多美國作家在創作中深受清教主義的影響,這些作家的作品文風簡樸,語言清新、直接.所以,通過對清教主義的講解,有助于學生從根源上了解美國人的性格,有助于對西方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需要培養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相結合的人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學生只注重科學知識而忽視其人文素質的培養,將會成為一個只擁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人文素質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精神方面的修養.《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七單元“LightenYourLoadandSaveYourLife”中出現了本•富蘭克林,教師可以把富蘭克林作為導入的對象.富蘭克林不僅是政治家、科學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在他的《自傳》中,富蘭克林為自己規定了十三條需要培養的美德,包括節制、沉默寡言、生活秩序、決心、簡樸、勤勉、誠懇、公正、適度、清潔、貞潔和謙虛等.這十三條美德對當今的大學生提高人文素質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富蘭克林為典范,在日常生活中以十三條美德要求自己.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對這些美德進行自由討論,相互交流,并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所以,英美文學導入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手段.
我國高等院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了解得相對匱乏,同時大學英語教學的導入方法也比較單一.所以,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利用英美文學知識進行導入,既可以解決課堂導入的單一問題,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的了解,有助于他們了解西方文化并提高其人文素質,這符合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全面人才的發展需要,滿足21世紀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作者:高迎春、洪梅吉 單位:林建筑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長春大學教務處)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