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內外會計準則制定的差異
美國的會計準則主要由概念框架和具體準則兩部分組成,會計概念框架是會計準則的重要構成要素,但不具有與準則相同的規則特征,它的作用在于對具體準則不能規范的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約束;會計準則的實體組成部分是會計原則和會計規則。從我國目前已頒布的會計準則來看,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本會計準則,主要描述了會計準則的基本概念、原則和方法;第二層次是具體會計準則,它是會計準則體系主要組成部分,是對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的具體、恰當的規范;第三層次是會計準則指南,它是對具體會計準則的進一步解釋和說明,加上必要的舉例,以提高其可操作性。
我國目前所采用的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相結合,一起構成的會計準則體系的做法,把會計概念、會計原則和會計規則結合起來,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時代適用性。然而,這種結構模式也存在缺點:概念性的理論知識以準則語言的表述方法表述出來,難以將概念敘述清楚,這一過程削弱了概念的指導作用。再加上概念寫入準則后,會使會計從業人員將概念當作準則來理解,從而使概念框架就失去了應有的效用。
現階段,我國會計準則制定基礎,是將規則導向與原則導向相結合的,在結合的過程中更突出“規則”的方面。美國目標導向會計準則制定基礎的提出,為會計準則制定基礎方面提供了新的參考,我國的會計準則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或者等效,也必將經歷會計準則制定基礎的改進。我國應該在明確會計目標的前提下努力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克服了“規則導向”與“原則導向”兩者矛盾的會計準則制定基礎。我們應當逐步將會計目標由受托責任觀轉變為決策有用觀,并以新的會計目標為邏輯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概念框架。
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基本架構包括財務會計基金會(Finan-cialAccountingFoundation,簡稱“FAF”)、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財務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AdvisoryCouncil,簡稱“FASAC”)三個組成部分。FAF作為一個民間組織,由美國會計學會、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和財務經理協會等8個機構共同支持,負責為FASB、FASAC提供資金,并且挑選各機構的領導者。FASB的主要目標是建立和完善財務會計和報告準則,為財務信息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用的財務信息,由于得到了FAF的直接支持,FASB能夠獨立于其它八個機構進行獨立的判斷,從而在準則的制定過程中保持相對的獨立。
2001年,國際財務會計委員會完成重大重組,成立了國際財務會計理事會(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Board,簡稱“IASB”)。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機構模式大體上與美國類似,其資金來源于國際上各個組織的捐款。資金由19人組成的受托人團體使用,主要負責安排國際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工作,包括籌資、任命會計準則理事會、咨詢委員會和常設解釋委員會的成員等,但它不負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由國際財務會計準則理事會負責制定。
英國會計團體咨詢委員會于1987年成立了一個稱為德林委員會(TheDearingCommittee)的專門機構,對英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設置以及制定程序等進行了檢討與評價。德林委員會于1988年11月發表了一份題為“會計準則的制定”的報告,該報告對英國會計準則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在該報告中,德林委員會建議成立一個財務報告委員會(FinancialReportingCouncil,簡稱“FRC”),負責制定會計準則政策上的指導;同時建議成立一個新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計準則委員會(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簡稱“ASB”),其主席由FRC的成員擔任,并由ASB取代ASC具體負責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
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是財政部會計司,《會計法》明確指出:財政部負責制定全國統一的會計制度。1998年,首屆會計準則委員會成立,與西方會計準則委員會不同的是,我國的會計準則委員會不負責會計準則的制定,而僅僅是一個咨詢機構。目的是為制定和完善中國會計準則提供咨詢。財政部是諸多國有企業的主管部門,而會計司是財政部的職能部門,會計準則制定的主要活動都要經過財政部高層官員的批準和認可。可見我國采用的是政府管制模式。
當前,按照國內外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性質不同可以將會計準則的管制模式可以分為政府管制模式、民間管制模式、混合模式。我國屬于典型的政府管制模式,政府在準則的制定過重具有權威性和獨立性。
中外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差異原因分析
1經濟因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什么樣的經濟體制,就有什么樣的管理制度。會計準則作為規范各公司經濟行為的準則之一,也必然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經濟因素對會計準則的影響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它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經濟結構特點、國家經濟政策及社會政策、發展國際貿易及參與國際經濟組織情況、通貨膨脹程度等。
2法制因素
會計準則是對會計核算和會計報告進行統一約束的規范性文件,在我國,因為頒布會計準則的部門具有強制性,因此會計準則也具有強制性。如此說來,法律環境成為會計準則制定模式中重要的一環。我國市場經濟建設才進行了不到50年的時間,資本市場發展的時間更加短,因此市場經濟法制建設也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行政命令高于法律的情況時有出現。在各具體準則的頒布和實施上我國的法律環境也對準則的制定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即對準則的制定模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3政治因素
從國內來講,不同的國家體制代表了不同階級的意志,那么會計準則的制定也自然從不同階級的利益出發。從國際上來看,現行的國際經濟格局會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模式產生影響。例如,現行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還是以英美國家會計準則為主導建立的。
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改進原則
1必須堅持國家財政部的主導地位
要堅持國家財政部牽頭,以合理的方式、最高的效率、推行會計準則,從而可以提高會計準則制定、頒布與實施的效率。
2必須大力推進會計人才戰略
會計人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會計準則的制定、頒布、討論與實施整個過程。我國必須逐步完善高級會計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不斷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培養高端人才。
3加強會計準則在制定過程中的信息公開力度
會計準則在制定過程中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寶貴意見。因此,筆者建議設立一個兼職的會計準則專家咨詢組。專家咨詢小組人員的構成應該是有代表性的,學術界、企業界、證券交易所、政府、財務分析師等與準則的研究和運用相關的重要部門都應該有所考慮,會計準則的征求意見階段應該首先在這些專家中展開,使他們能夠從自己專業的角度及時發表有價值和負責任的意見,從而保證會計準則的質量。
4努力爭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權
隨著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已經今非昔比。中國經濟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也離不開中國。因此,我國在世界經濟社會中的話語權已逐步增強了。我國應借此機會努力加強與國際會計理事會的交流,爭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制定過程中的話語權,為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降低成本。(本文作者:趙杰 單位: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