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協作區發展問題研討
湘西因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絕美的水文景觀與森林景觀交相輝映,但由于薄弱的旅游基礎設施和低水平的服務設施水平,使得美麗的湘西山水“深在大山無人問”;湘西州的水能蘊藏量理論上是巨大的,但由于水利人才嚴重匱乏以及國家財政投入不足,使得開發利用程度非常低。從目前來看,湘西州高層次、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相當缺乏的,技術熟練的技能性勞動者也是相當缺乏的,人口的整體素質較低。2011年,湘西州仍有5%的人口仍未脫盲,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數為16萬人,擁有碩士以上文憑的人數為830人,分別占湖南省的4.2%、1、5%,農業人口中擁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數約為33萬人,其余都只有小學、初中文化或是文盲、半文盲,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少農村青少年輟學,正式形成新的文盲人口。截止到2011年底,全州共有高級技術職稱人才327人,主要集中于衛生戰線,農、林、水及財經類行業的高級技術人才嚴重缺乏,且每年流出高級知識分子的人數遠大于流入的數量。
湘西州的交通運輸設施一直很薄弱,滯后的交通造成了湘西與外部大中城市里空距離長,難以接受輻射作用,成為阻礙外部信息溝通、經濟流動的瓶頸。區內高等級公路少且僅集中于州府所在地吉首,公路中四級、等外級公路占80%以上。水利設施嚴重不足,尚有一些村莊人畜飲水困難。由于一些小水電站和水庫拍賣給了私人,導致這些水電站、水庫的管理十分不到位,更為嚴重的是有的溢洪道堵塞后,因私人不想多花錢而聽之任之,給水庫的防汛安全帶來極大隱患。農村電網落后,電源結構不合理,農村電價也高于城市,不利于新農村的建設。(4)醫療衛生有待進一步改善,尚有許多鄉鎮沒有標準衛生院,大量的村沒有標準衛生室。
解決湘西州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建議與措施:
1.利用生態優勢,突出區域優勢,形成主導產業。利用湘西州特殊的區位條件和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的戰略地位,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好產業規劃,充分利用現代產業發展理念,形成主導產業,促進湘西州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旅游業: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壯大旅游優勢產業。發展旅游業要突出民族特色,樹立品牌,合理開發和利用永順猛洞河、吉首德夯、鳳凰古城和南方長城;同時提高旅游產品的品位,從“吃住行游購娛”等環節將湘西各種民俗立方體的展示出來,塑造少數民族社會風情的氣氛,從而發掘和提高旅游產品的附加值。(2)生物醫藥產業:挖掘民族醫藥遺產,發展生物醫藥和民族醫藥產業。重點支持湘泉制藥公司等龍頭企業的發展,使其做大做強,爭取早日上市,同時形成“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鏈,適應市場需求。(3)水電產業:堅持流域梯級滾動綜合開發方針。開發小型水利電站,帶動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發展農村經濟;重點發展碗米坡電站,解決州內用電缺乏的現實狀況,并盡最大可能與國家電網并網,支持國家經濟建設。(4)礦產與化工產業:堅持保護和開發閾重,加快錳、汞、鉛、鋅、磷、鋁等礦產資源的精深加工,增加礦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優化整合水泥行業,提高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但在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要注意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2.加強基礎教育建設,同時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中,必須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調整教育產業結構,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完善繼續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終身教育制度”。(1)突出“普九”這個重中之重。要鞏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質量,適應城鄉發展,合理規劃學校布局,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完善以輸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中小學為主的管理體制,確保適齡兒童少年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等原因失學,努力降低輟學率,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產生。(2)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事業。要繼續爭取中央、省和兄弟地區對湘西州的教育投資,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事業。要加快高教體制改革的步伐,依托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搞好現有大中專學校的布局調整,支持吉首大學辦好醫學院,開展全科醫師培訓,逐步建成多層次、多科學、有特色、有知名度的現代高等醫學院,,與吉大聯辦民族師范學院,為湘西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3)積極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在城鎮要大力發展成人教育,加強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搞好職工崗位培訓和文化技術教育。(4)加大人才引進和交流的力度,為我州經濟發展提供高效的智力服務和人才支持。加強與國內外名牌院校的合作,爭取發達地區和名牌高校對口扶貧支教。同時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調動高校畢業生到我州農村從教的積極性,實施“初中起點六年制本科層次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省級專項計劃”,推動我州義務教育隊伍的工程建設。
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擴大經濟規模。首先,要利用好國家發展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及資金支持,積極向上爭取交通建設的重點項目,加大通暢工程和實施力度,提高公路技術等級,主要包括加快鳳大、吉永、永龍、張花高速公路的建設,全面改造319、209國道,提高公路標準,爭取在2013年底實現公路“村村通”的目標,重點完成常張黔鐵路的修建和石懷鐵路的改造及鳳凰銅仁機場的改造和擴建,整合交通資源,形成以鳳凰銅仁機場為依托,以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及省道為骨干現代交通立體網絡體系。其次,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的財政投入,尤其對酉水和武水的水道的保護性建設,落實中央及省關于水利建設的會議精神,加大水利建設人才的培養力度,重點成立水資源管理機構,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及環境保護。然后,加強對農村電網的升級改造,實現農村城鎮同網同價,減輕農民負擔,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保障。最后,提高新農合醫療水平,降低藥價,增加基本醫療目錄的品種和數量,實行醫藥分開,重點加大對中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加大對醫務人員業務能力的培訓。(本文作者:彭金枝 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