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情況調查分析
一、調研結果的統計
首先對于該專業畢業生的工作表現,總結歸納后發現用人單位認為學生在提高業務水平及向前輩請教方面十分積極,但是畢竟經驗少,欠活學活用,時常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一方面要求用人單位對學生的12大職場能力進行評價。結果是解決問題時的逆向思維能力,平均評價為中偏差,考慮問題時的換位思考能力平均評價為中,總結能力平均評價為好,簡潔的文書編寫能力平均評價為中偏好,信息資料收集能力平均評價為良,解決問題的方案制定能力平均評價為中,目標調整能力平均評價為好,自我安慰和激勵能力平均評價為好,書面溝通能力平均評價為中,企業文化的適應能力平均評價為好,崗位變化的承受能力平均評價為優偏良,職業精神均評價為好。所以用人單位總體來說對于11屆會計專業畢業生職場能力綜合評價為好。針對專業能力,用人單位的打分,最低分為70分,最高分為92分,平均為81.8分。歸納總結為學生具備正面的職業態度和一定的受挫后的調整能力,但是在人際溝通和書面文字工作的能力上的確欠佳。同時發現在頂崗實習階段,該屆學生選擇實習地點超過80%會首先考慮選擇家鄉的或離學校不遠的,其次是待遇和福利。近58%的學生反映經常加班,其中10%的是天天加班,很少或少加班的占30%,卻不足20%的學生有加班補貼,學生心目中的理想待遇和實際待遇最高相差800元,最低相差200元,平均為420元左右,實習期間明顯感到或有感到生存壓力的不到四分之一。41%的認為自己在人際交往或溝通能力上遇到困難,一方面是與上司的溝通,一方面是與同事的溝通。一年后,仍以財務會計作為本職工作的聯絡到的23名學生中,6名學生表示天天加班,其余均表示經常加班,待遇比實習階段明顯提高,但是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同時大大增加,14人表示待遇提高和工作職責及工作量的加大明顯不成正比,待遇落差平均接近800元,78%的人只有單休。一方面更加感到生存壓力,另一方面覺得受到了不公平對待更強烈。實習期間,當工作遇到不愉快或困難,有34%的人想過換單位,不到15%的想過轉行,就業一年后,據了解已經換過單位或有打算換單位并在物色新單位的近60%,20%的已經轉行了。對6位已經另覓高就的學生通過談話深入了解,發現對于現任工作還是有各種不滿意,主要集中在待遇,雖然適當提高,但是工作環境沒有預期好,工作對其的能力要求也高,所以都還是抱有先做著,等機會成熟或過段時間再考慮的態度。最后,還發現近40%的學生把頂崗實習和就業割裂對待,首先86%學生有明確的實習目標,其次78%表示通過實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明顯拓展或補強,并且85%認為實習對自己很有幫助或有幫助,但同時實習期間簽了就業協議,畢業后有10%的學生立刻甚至未畢業前就換單位,理由是實習結束了,就換家單位工作,有強烈換單位打算的占35%。可見對于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選擇時就有欠周全的考慮。除工作之外,婚姻和戀愛竟然是是第二大令其困擾或疑惑的問題,一方面是家長催促,有85%的女生反映父母催促過交男友,或有男友的催促過結婚甚至生子。另一方面由于會計班女生居多,單位女同事的婚姻和愛情的觀念影響著涉世未深的她們,結果很多負面的案例影響著她們對愛情或婚姻的信心,加之工作的壓力使其對于結婚生子后的工作前景產生憂慮。
二、深入發現的問題
與知識素質相比,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對于會計專業,私人或小型企業更強調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常是一個任務或者問題交給學生,主要是靠學生自己的能力去解決,但沒有特地安排師傅進行指導,經常需要加班。在國企或企業規模較大的單位,都要從最基礎的做起,待遇較差,工作內容往往會覺得枯燥,沒有挑戰性,但是卻有固定且長期的前輩可以跟隨學習,逐步增加工作難度,實習或試用期較長。學生容易忽略對于潛在的長期的獲益或者總是希望魚和熊掌兼得,而導致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較大,不滿情緒的積累。其次,工作中人際交往復雜,學生即使有心理準備但是也沒有技巧或經驗去處理工作環境中遇到的人際交往問題。會計專業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會計從業人員既要與內部部門配合,又要與外部的企業、銀行、稅務、勞保等職能部門打交道,溝通能力至關重要。正因為在溝通能力培養上缺乏專門的培訓課程導致了日后工作中的溝通問題。再者,就業后生存的壓力的一方面使學生對于工作能日趨理性的看法,但是另一方面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又是學生對于高收入的期許愈加強烈。以上三點又最終導致了選擇辭職或跳槽,即使下一用人單位確實某一或個別方面的確較之前有所提高,仍就存在自我定位不準確,對工作期望值過高的情況。
三、建議
首先,輔導員擁有豐富的學生資源,邀請具備典型的會計專業的往屆畢業生回校給在校生進行座談,使就業指導更生動也更具說服力。其次,可以通過搜集典型事件,作為案例探討的,使在校期間的實習及就業指導做到從點到面,而不是泛泛而談浮于表面。再者,鼓勵及指導學生參與直接調研,通過直接的感受和客觀的數據說服學生比講大道理更有效。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注重專業的學習更要引導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必須全面認識自己,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走出對自己和對崗位過度理想化的憧憬,引導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等核心價值觀。
本文作者:徐芳 單位: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