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烏江生態產業主導因素與發展思路
一、烏江流域生態產業體系構建主導因素分析
第一,宏觀環境與政策優勢。盡管在政策操作層面還存在著一些障礙,但是宏觀環境已經確定了生態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相關的優惠政策也陸續出臺。加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屬于基礎性、公益性項目,是國債投資的重點。當前,西部大開發戰略已經進入深入實施階段,成都、重慶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于2007年被批準設立,2010年又推出了成渝經濟區規劃。要真正使這些舉措得以有效實施并造福于民,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則是切入點,與這些舉措相關的政策中,要求加大生態環境建設與實施力度的聲音也越來越強烈,這也將更加有利于加快生態環保工作的有力推進,三峽工程的巨大的防洪、發電和航運綜合效益已開始顯現。在當前新的形勢下,三峽工程的主體功能定位除了防洪、發電和航運外,還是我國重要的淡水資源庫。因此,作為庫區一部分的烏江流域地區,其生態環境保護、庫區經濟發展、移民安穩致富和構建庫區和諧社會則是三峽建設工程后烏江流域發展的另一重要任務。烏江流域內的貴州省提出了堅持生態立省戰略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重慶市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烏江流域建設生態產業有了社會環境和政府的支持和保障,使得烏江流域在全國江河流域的生態建設中走在了前列。
第二,產業生態基礎。烏江流域的農業生態基礎是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規模化建設和環境保護與治理而逐步形成的,即通過農業生態園建設,帶動農業生態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處于烏江流域上游的畢節地區是西南出海的重要輔助通道,多年來以生態建設和經濟開發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依托,以調整產業結構為基礎,以示范輻射為導向,充分利用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工程點,建成了融環境優美、綠色產業和經濟發展為一體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范樣板工程點22處,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8.40平方公里。其功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基本農田及綜合配套、優質林果藥規模開發、優良品種選育及推廣、優質苗圃、退耕還林(草)、地埂經濟植物、水土保持高效農業、生態景點及觀光、速生豐產優質用材林、科學研究等。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上起到了很好的龍頭示范和帶動作用,在全國,特別是云南、貴州、四川三省起到了廣泛的輻射效應,為長江上游及三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樹立了典型。在烏江流域的很多地區,工業生態基礎是通過生態工業園區的建立而發展起來的。烏江流域現已建設多個生態工業園區,并通過清潔生產技術、循環經濟建設等途徑促進產業轉型、工業基地和重化工集中地區的調整和改造。如早在2000年,貴陽市就開始著手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幾年來在省內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和企業建立了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并進一步規劃建設開陽、織金、桐梓、安龍、綏陽、六枝、普定、翁福、鎮遠、玉屏等一批循環經濟生態工業示范基地和生態農業示范基地。烏江流域的第三產業生態基礎主要是由旅游業、商貿物流業、現代金融業等產業的發展為基礎的。其中,由于烏江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而使得旅游業更加引人矚目,旅游生態基礎是以烏江流域天然的生態旅游資源為依靠的。從貴州到重慶,山川、峰林、溶洞、河流、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紅色文化等無數的天然風景名勝構成了烏江流域特有的旅游生態基礎。
二、烏江流域生態產業體系的構建思路
烏江流域的生態產業體系構建必須從客觀情況出發,結合烏江流域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復合系統的歷史和現狀,不僅要興建生態工業園區、采用清潔生產的工業技術,更要在原有產業的發展基礎上進行產業的生態轉型,再以政府的政策和法律為支持,以生態社區、生態管理建設為保障,全面建立烏江流域的生態產業體系。
1.環境優勢產業升級換代。
自然環境條件依存度高的一類產業,如現代農業、旅游業以及越來越受市場青睞的生態型房地產業等。烏江流域具有優越的光熱、降水、物種多樣性、自然景觀等條件,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與生態服務業得天獨厚。烏江流域的自然經濟產業要根據市場需求和自然條件及時升級換代,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提升生態工業與生態服務業產品的質量,以生態和諧為理念,提升與發展生態產業,把環境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2.傳統工業的生態轉型。
烏江流域現有的傳統工業應通過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等技術手段,對相關的產業按照生態工業的要求進行改造、重組,加強企業之間的上下游協作,延長產業鏈,推動污染產業的換代升級,使傳統產業的發展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目標。
3.集約化發展資源型加工業。
依托烏江流域豐富的煤炭、礦產、氣候等資源條件,引進發展技術含量高、高度集約化、污染可有效控制的現代資源型加工業,通過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發展能迅速提高區域經濟總量、污染可控制在規定限度和范圍內、通過高新技術產業鏈條的產業群將是今后的發展方向。其主要特點是資源密集、技術密集、集約發展、高物耗、高經濟效益、污染有效控制。
4.孵化培育新興高技術產業。
新興技術產業有別于傳統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看好、目前還處于小規模幼年發展階段的特點。由于本身所具有的這些特征,新興產業需要進行孵化才能成長和壯大,如制藥、生物等。這類產業的主要特點是在烏江流域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較好。
5.培育發展生態型服務產業。
生態服務產業將引導傳統服務業內涵、目標和形式的根本轉變。烏江流域培育發展生態型服務產業包括以下三方面:以咨詢、信息、產業孵化、研究開發、環保產業等為主的經濟服務業;以傳統第三產業、培訓等為主的人文服務業;以土地、水體、空氣等生態環境恢復和維護產業為主的自然服務業。
作者:楊莉華 馬文斌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