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電子技術教改研究
1、教學存在的問題
1.1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大多數直接照搬工科類的電子課程設計。一方面導致內容難度較大,學生理解和接受不容易,缺乏發揮醫學院校學生具有較強醫學背景知識的優勢。另一方面不能滿足學生未來工作的需要,未能融入醫療儀器的設計理念和認識。既缺乏趣味性,又不能達到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目標。1.2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傳統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學模式[4],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要形式。教師從實驗目的、設計原理到設計方法和步驟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按照教師的講解進行操作和實驗。這種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該學科實踐操作性強的特點,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1.3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成立時間較短,實驗室建設還不完善,專業課教師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2.1依托醫學院校背景,實驗項目“量身定制”。課程設計中題目的選取很重要,需要結合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特點,醫學院學生醫學知識比較扎實;同時又要結合學生的培養目標,需要對醫療儀器的設計有一定的了解。設計的題目與常見的醫學信號,如心電、腦電、心音、心動圖、脈搏波等有關;可以設計電路對醫學信號進行采集處理;同時所選的課題應盡量覆蓋電子技術的主要知識點。既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又能達到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醫為工用,工為醫服務”[5]。2.2采用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學法[6]。TBL教學法以團隊為中心,將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相結合,既保證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生人數在30人左右,TBL教學法非常適合小班實驗教學。具體過程是:將學生按4~5人分組,每組選定不同的題目,老師下達項目任務書;學生查閱文獻資料進行課前的預習,課堂討論小組發言,確定設計電路方案,老師總結;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撰寫實驗報告。實驗過程使學生掌握現代信息資料獲取的方法,培養了電子系統的設計與調試能力,學會撰寫設計報告。2.3促進開放式實驗室管理模式的建立完善。開放實驗教學目前是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7,8],這點對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改革也很重要,采取以組為單位對學生開放實驗室管理,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實驗室資源。2.4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通過加派青年教師去醫院進修,了解醫院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并將進修學習的內容應用到教學中,兩年時間已有3名教師到昆明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工程科學習。另一方面加強科研能力培養,以科研來促進教學工作,青年教師返回學校再深造。
3、小結
本文結合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特色和電子課程設計實踐性強的特點,采用T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導。結合醫學院校學生的知識結構,量身定制實驗題目。同時,為了更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鞏固電子技術相關的課程,以組為單位對學生開放實驗室管理。最后提高教師隊伍的建設,以科研促教學。通過對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學條件的逐步完善,全面提高使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創新精神、專業知識基礎和實踐能力等。
作者:鐘麗莎 李佳凌 黃志偉 曹高飛 肖波 工作單位:瀘州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