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出版兒童文學論文
一、兒童文學出版的問題
與取得的成績相比,兒童文學出版工作中的問題不容忽視,對于其中的弊端和危機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兒童文學出版的問題主要是作品本身的質量問題。個別出版社一味求多、求快,忽視了圖書內在的品質要求,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速度和數量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最終的結果是“質量與數量的嚴重失衡,導致當下閱讀的作品很多,具有長久魅力的作品寥寥,讓人耳熟能詳的作家作品日漸減少。”[4]再如,我國的一些小學生題材兒童文學小說作品中出現了雷同化甚至是庸俗化的傾向,這種傾向對于兒童文學作品的創新與發展極為不利,對出版工作更是如此。此外,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逐漸呈現出浮躁的趨勢,歸根結底是創作者和出版者自身浮躁的結果,如果兒童文學創作者潛心創作而不受外界影響,何來浮躁?如果出版者堅守自身的底限,浮躁之風何愁不散?作家自身的問題也是兒童文學出版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在我國,兒童作家與出版社往往難以達成長期合作的默契。如果雙方達成默契,一方面,出版社可以有計劃、有節奏地投入,不必為簽約優秀作家而犯愁,可以按照某一優秀兒童作家進行詳細規劃,其中包括針對該作家作品的市場調研以及圖書投放市場的力度和節奏。另一方面,作家也可潛心、不浮躁、從容地進行創作,不愁作品找不到“娘家”。這樣,出版社和作家的工作都會有條不紊地進行。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無論是出版社還是作家都難以達到上述理想境界。
出版社為了發展,開出各種條件來吸引優秀作家的注意力,如高昂的版稅、高頻的曝光率以及數量巨大的印數。我們的部分優秀兒童作家因此而逐漸浮躁起來,徘徊在不同的出版社之間,緊盯市場、待價而沽,有時甚至唯利是圖,如此不顧長期發展的想法和做法很難使他們靜下心來創作。再有,隨著出版市場的不斷擴大,圖書的銷量不斷攀升,但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資源相當有限,難免會出現無序競爭甚至惡性競爭的情況。這樣的結果令人心痛,由于作家的作品數量有限,他們不得不在不同的出版社重復授權,有的作品稍加改動便重復出版。版稅逐漸增多,合同期也越來越短,但作品的質量卻得不到保證。因此,無論是出版社還是作家,他們只有實現長期合作才能使兒童文學出版獲得健康的發展。兒童文學出版的外在問題主要是市場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首先,由于市場混亂,造成出版成本攀升,導致出版風險增大,而非專業少兒出版社也試圖從兒童文學圖書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這就使專業少兒出版社的壓力倍增。其次,某些兒童文學創作者并未堅守文學格調并形成一己特色,而是出于純粹的商業考慮,瞎編亂造,損壞兒童文學的名譽。這既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出版社的不負責任,這樣的文學作品對兒童讀者群體而言,其效果可想而知。再次,受市場因素的制約,幼兒出版也面臨尷尬的境地。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譚旭東曾經指出近來幼兒文學有些冷清,這與整個兒童文學創作的熱鬧形成了鮮明對比,其表現之一便是“幼兒文學沒有得到兒童文學界和少兒出版界的足夠重視。”[5]由于幼兒文學在兒童文學中不可或缺,但由于市場作用的緣故,并未得到少兒出版界足夠的重視。市場本是一把雙刃劍,在作家獲名得利的同時也考驗著他們的創作底限。市場對作家如此,對出版社又何嘗不是如此?
二、兒童文學出版的出路
首先要強化兒童文學作家的定位。作家是兒童文學的主題因素,更是兒童文學出版的源頭,離開作家的創作,兒童文學出版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這層意義上說,作家是兒童文學出版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因為只有作家創作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出版社才有可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離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出版社的操作流程再規范、宣傳策略再得當也無濟于事,可能會在短期內取得成功,但從長遠看,勢必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因此,作家需要明確的定位,把自己定位為兒童文學出版工作的關鍵環節,爭取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奉獻給讀者并贏得他們的信賴。優秀的作品是兒童文學出版社在市場上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因此,作家最主要的精力應放在優秀作品的創作上。在與出版社和編輯的溝通中,作家應牢記自己在兒童文學出版中的地位和使命。力爭在自己的環節內把兒童文學的工作做到極致,創作出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擴大兒童文學原創作家隊伍是解決問題的另一重要舉措。當前兒童文學原創隊伍相對較小,導致部分優秀兒童文學作家成為出版社的競爭對象,甚至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隨著原創作家隊伍的不斷壯大和大批優秀兒童文學作家的涌現,市場上優秀作家短缺的狀況將會得到緩解,更多的優秀作品將會出現在讀者面前。這樣有利于作家之間的良性競爭,彼此之間相互促進,避免市場上出現一家獨霸或幾家壟斷的情況。當然,優秀兒童原創作家隊伍的壯大離不開各方關注。社會各界應為有潛力的優秀青年兒童文學作家提供發展平臺,采取有效措施保護他們的成長,如在專業文學雜志上開辟專欄發表他們的作品等。只有作家隊伍得到壯大,才可能出現更多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作家之間才能競相潛心創作適合兒童口味的文學作品,出版社也會在選擇上擁有更大的空間。對作家和出版社而言,讀者至上的原則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法寶。
兒童文學作家的根本任務是創作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只有得到讀者廣泛認可的作品才是優秀的作品,這是檢驗兒童文學作品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作家在創作時首先考慮的應是作品目標受眾群體的特殊性。讀者至上的觀念是創作優秀文學作品的基礎。進入21世紀后,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的名字在青少年中間廣為流傳,楊紅櫻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一面旗幟。究其原因,她的作品針對性非常強,能寫進兒童讀者的心理去,也就是說,楊紅櫻老師的寫作的目標性很強。對出版社而言,更需將讀者放在第一位,出版圖書除了育人這一目的外,還需維系出版社的正常運轉和賺取必要的利潤,這也是出版社作為商業單位的基本特征。推向市場的圖書如能受讀者青睞,銷量自然不成問題;讀者不買賬,再漂亮的宣傳也會付之東流。因此,讀者至上是一條金科玉律,也是解決兒童文學出版的重要環節。出版社要遵循出版規律。出版社是作家和讀者之間的一座橋梁,在與作家合作的同時又要面對讀者,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出版社和作家合作的目是將優秀的作品推向市場,最終實現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重目的。這兩重目的既是作者的追求,更是出版社的追求。作家通過創作去影響別人,讓讀者體會作品中的文化內涵,這是高尚的精神追求;獲取必要的版稅,這是必要物質追求。他們只有精誠合作才能給讀者提供好的文學作品,得到讀者認可。作家、出版社、市場和讀者之間任何環節都需通暢,哪一環節出現問題,都不會達到各自的預期目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青少年時期是他們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的重要階段。兒童文學作家和出版社對青少年的引導和關愛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兒童文學出版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問題也非常突出,作品、作家、出版社和市場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兒童文學出版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推進兒童文學出版的快速發展,作家必須在出版社、讀者和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創作適合時發表展、適應市場需求和適合青少年讀者口味的優秀文學作品。原創作家隊伍的擴大不僅能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也為市場的有序運行提供了保障。加強兒童文學出版工作,關注青少年讀者的健康成長,需要各方的共同關懷、監督與配合,只有這樣,兒童文學出版工作才能有序地向前推進,才能涌現出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廣大青少年才能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作者:袁曉軍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