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宿舍文化現狀調查分析
一、大學生宿舍文化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一)精神文化層面,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仍存在一些消極不良的現象
1.多數成員對宿舍認同感較強,但是還存在影響宿舍凝聚力的不良因素通過調查發現有50%以上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宿舍的生活,這表示大學生對宿舍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但是還有3.2%的大學生表示不喜歡宿舍的生活。與此同時宿舍成員的關系又有一些微妙的變化,有12.3%的大學生認為宿舍關系冷淡,各人自掃門前雪,20.5%的宿舍成員都各有各的小圈子,59.1%的大學生認為宿舍很團結。宿舍對大學生來說更是“家”,宿舍成員都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必然在生活起居上會有些磨合,如果宿舍成員不顧全大局,自私自利,漠視他人就很容易引發各種不良的人際關系,導致宿舍和諧度降低、宿舍凝聚力不強等不良影響。這說明宿舍中還是有一些影響宿舍團結的人為因素存在,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管理和引導。
2.宿舍成員間相互影響較大,在傳遞正能量的同時還存在部分負能量的消極影響86.9%的大學生認為在宿舍中獲得了更多的正能量,如提高了自己人際交往的能力,增強了團隊精神,學習到了更好的學習方法,使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但是也存在一些個別風氣不好的宿舍,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有9.8%的大學生認為在宿舍中學到了一些壞的習慣。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宿舍成員在每天朝夕相處的生活中,必然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彼此間的生活習慣、行為舉止,甚至是思想觀念等。正能量是可以傳遞的,壞習慣也是會熏染他人乃至整個宿舍的。因此,如何增強宿舍正能量的激勵作用,把負面的影響力降到最低,是在建設大學和宿舍文化進程中每個學生乃至整個學校需要著重思考的地方。
(二)制度文化層面,“以管為主”的傳統制度管理模式與大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相矛盾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以“管理為主”的傳統模式如熄燈、晨點制度、宿舍環境衛生檢查制度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遏制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卻不能使學生從思想上產生認同感,這就更談不上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了。
1.大學生對宿舍內務檢查制度主動配合度不高從調查結果來看,僅有39.55%的大學生是主動接受內務檢查制度的,并且能夠時刻保持宿舍干凈整潔,有52.30%的大學生屬于比較被動地接受內務檢查,同時有6.8%的同學對內務整理持無所謂態度,更有1.35%的同學在檢查內務時態度惡劣,關門不理。可見能夠認真參與配合學校管理制度的大學生占據絕大多數,少數同學對宿舍內務檢查存在抵觸心理,更有甚者態度惡劣,這不僅嚴重影響阻撓了學校的學生宿舍管理工作,也對其他同學產生不良的影響,久而久之會影響整個宿舍的風氣。
2.熄燈和晨點制度在學生中頗有爭議有效的熄燈和晨點制度的確能夠使大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通過這樣的約束,會削弱大學生的懶惰行為,尤其能夠有效地遏制部分大學生沉迷與網絡的行為。大學生對是否實施熄燈和晨點制度存在爭議,支持和反對人數比例基本持平。從上述數據可知,仍有2成多的人不明白這兩項制度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夠自由安排管理自己的時間,不愿意受到學校各種規章制度的束縛,因此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自己的時間安排與學校制度相違背現象,甚至為了網絡游戲而熬夜、逃課,這些惡習既危害身心健康又荒廢了學業。
(三)行為文化層面,主流文化之中還存在一些不和諧的行為方式
宿舍行為文化是通過宿舍成員的交際行為、網絡行為、娛樂行為等以宿舍為主體的各種方式體現出來的,是宿舍精神文化的折射。總體來看,大學生的行為舉止是禮貌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客觀現實。
1.宿舍矛盾在依然存在,其解決方式還需改進大學生宿舍是宿舍成員得以共同生活、學習的地方,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圍得益于宿舍成員間的友好相處。通過調查顯示有2.64%的宿舍經常出現矛盾,因此當前大學生宿舍關系整體和諧,但畢竟宿舍中的成員都是來自各個地區的,其價值觀、思想行為上都是有多差異的,矛盾總是會存在的。當矛盾出現時,解決矛盾的途徑卻不盡相同,更多的大學生能夠理性處理宿舍間的矛盾,通過合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仍有一部分學生選擇回避或采取其他不合理方式解決。
2.宿舍小團體行為仍然存在小團體行為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團體成員間有共同的喜好,并且性格具有相似性。小團體行為是于集體主義相悖的,根據調查問卷我們可以得知,有20.54%的宿舍存在一些小團體行為。宿舍中的小團體行為不利于宿舍的和諧,會影響宿舍的凝聚力。大學生宿舍的行為文化是多方面的,有很多大學生忽視了行為文化的重要意義。和諧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宿舍小團體行為是當前建設大學生宿舍文化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小團體的形成會引發各種不良因素,產生不良的宿舍習氣,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四)物質文化層面,不能充分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學生宿舍物質文化主要包括宿舍的建筑風格、整體布局、基本設施、文化環境、活動休閑場所、周圍環境等方面。宿舍物質文化,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對宿舍還是比較滿意的,在宿舍最需要改善之處的調查中,76.49%的大學生認為宿舍的基礎設施是最需要改善的,比例高于人際關系(47.89%)、學習氛圍(38.23%)、生活習慣(27.86%)、宿舍集體活動(52.47%)等其他方面。由此可見,當前我校大學生對宿舍物質文化有更高的需求。
二、構建和諧、文明、積極的宿舍文化的措施與對策
(一)突出精神內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宿舍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是大學生宿舍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對宿舍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都起到相當的主導作用,因此加強宿舍文化建設首先要從精神文化層次入手。高校需要有效利用各種資源,來促進宿舍精神文化的發展。例如:充分利用校園中的宣傳欄,校園廣播等來宣傳積極的,體現人文精神的大學生宿舍文化;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使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強宿舍間的凝聚力;突出宣傳優秀宿舍文化事跡,使大學生積極的宿舍文化深入到大學生內心中。
(二)完善宿舍管理體制,將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相結合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大學生宿舍管理制度又有了新的要求,我們在充分尊重大學生自主性的同時,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宿舍管理。
1.加強宿舍管理者的素質建設目前為止,高校宿舍管理人員中很大一部分是上了年紀的阿姨,服務意識不強,基本素質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宿舍文化發展。因此,高校宿舍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宿舍管理人員素質的考核與培訓,與此同時,可以吸納一部分學生骨干加入到宿舍管理的隊伍當中,提高大學生自主服務,自主管理的能力。
2.采用靈活的宿舍管理方式眾多高校是統一規定作息時間,定點斷電,這種模式并不適用于當前的大學生宿舍文化的發展。高校宿舍管理部門應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在周一至周五規定一個熄燈斷電的時間,周末可以適當延長熄燈時間,從而為大學生自主安排大學生活提供靈活的作息時間。
(三)弘揚網絡時代積極健康的行為文化
當前網絡文化如洪水般涌入到大學校園乃至宿舍文化中,彌漫在大學生宿舍文化的各個方面,網絡文化中既呈現積極正能量,也有部分消極因素不時顯現,因此作為高校管理者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文化,同時加強對大學生的正確引導,發揮網絡文化對宿舍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比如:在校園中創建網絡交流平臺,為大學生在學校交流中提供一個更方便便捷的交流平臺,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宿舍管理者利用網絡及時聽取大學生對宿舍文化的意見建議并加以完善。
(四)進一步優化宿舍物質環境
宿舍的物質文化對大學生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宿舍基礎設備不健全是當前高校學子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管理者應該進一步完善對宿舍基礎設施的改善,將宿舍營造出一種“家”的感覺,提高宿舍舒適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健全宿舍內部基礎設施,定期維修桌椅床鋪,粉刷墻壁,牢固宿舍樓,為學生提供安全人性的宿舍內部環境;第二,完善宿舍周邊環境,實現宿舍周圍娛樂學習一體化建設,如建設體育場地、娛樂場地、圖書館等來豐富大學生的課余娛樂與生活。
作者:賈光輝 姜程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