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移民休閑農業發展路徑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通過查閱有關文獻,注重發現現有研究中的共性,通過第一手數據資料,了解當地休閑農業發展的整體情況,并對該縣庫區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實地調研過程中的調查問卷分為消費者和經營者兩部分,消費者調查問卷共計37題,共發放調查問卷550份,回收546份,問卷回收率為99.3%,有效問卷為540份,問卷有效率為98.9%。經營者問卷調查主要依據調查地區居民總戶數進行固定比例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的居民分布狀況為劉家峽鎮157戶、鹽鍋峽鎮125戶、太極鎮146戶、八盤峽鎮122戶。共發放調查問卷550份,回收546份,問卷回收率為99.3%,有效問卷為540份,問卷有效率為98.9%。運用SPSS軟件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信度分析,得出的克隆巴赫系數值為0.86,可以認為調查結果有較高的一致性及穩定性,說明調查得到的數據有效性較準確。
二、水庫移民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永靖縣庫區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永靖縣政府利用自身地理環境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2013年,永靖縣成功入圍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是甘肅省唯一獲此稱號的縣。永靖縣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庫區經濟的發展,永靖縣政府官方發布的數據就2011~2013年三年永靖縣休閑農業發展情況統計如下:2011年全年接待129萬人,總收入4.7億元,占全縣GDP比例的17.8%;2012年全年接待168.2萬人,總收入6.19億元,占全縣GDP比例的18.75%;2013年全年接待217萬人,總收入9.37億元,占全縣GDP比例的32.85%。據相關資料證明,產業的增加值占GDP5%以上的,可以叫支柱產業。從這三年的數據來看,休閑農業的GDP份額早已超過5%,2013年GDP份額更已經超過了30%,已是永靖縣名符其實的支柱產業。雖然,永靖縣庫區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在宏觀上呈現出經濟繁榮的景象。但是,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庫區休閑農業在其快速發展的局勢下,諸多負面問題逐日遞增,嚴重影響了庫區休閑農業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正確引導永靖縣休閑農業健康發展,妥善解決該地區休閑農業內部問題可以從根本上推動庫區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永靖縣庫區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相關部門管理力度不夠,缺乏整體、統一性規劃
對永靖縣庫區的休閑農業實地調查走訪發現庫區的休閑農業缺乏統一的規劃,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發展模式。由于庫區休閑農業缺乏長遠性統一的管理規劃,使得該縣休閑農業在發展中顯現出分散性和間斷性,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無法形成整體合作的局面。導致休閑農業缺乏規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相關部門實施管理力度不夠,由于休閑農業在永靖縣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需要相關部門對其發展起引導作用,而當地相關部門卻沒有給予休閑農業規劃方面高度的重視,從而導致這一問題的出現。
2.基礎設施條件落后,財政資金支持不足
研究分別對永靖縣三個庫區附近休閑農業的經營者及消費者進行了關于休閑農業基礎設施方面的調查,針對經營者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永靖縣休閑農業還有30%沒有處理污水的設備,65%還沒有用上太陽能等新型能源,60%還沒有用上自來水。針對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69.4%的消費者認為設施陳舊,72.9%的消費者認為休閑農業的路不好走,72.7%的消費者認為種植大棚設施簡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對于休閑農業的投入僅來自業主的自有資金,而業主的收入卻很微薄,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資金補貼方面,調查顯示,95%的業主沒有得到政府關于發展休閑農業方面的財政補貼,由于資金投入不到位,導致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陳舊。
3.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農業技術人員稀缺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目前,永靖縣庫區休閑農業的從業人員大多還是農民,缺乏休閑農業相關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僅憑自己的社會經驗對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做決策,導致休閑農業發展的功利性和浮躁性愈發顯著,而在農作物生產方面缺乏農業技術人員來對作物生產做出合理規劃,幫助庫區居民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容易造成自然資源的浪費,不能有效的利用自然資源甚至產生生態污染。
4.公眾缺乏環保意識,生態環境惡化
在對永靖縣休閑農業調查走訪過程中,游客以及庫區居民的環保意識都有待加強,垃圾處處可見。據調查,88.9%的游客在游玩時看見不文明的行為,其中只有52.8%的游客會提醒該種行為。而對經營者關于游客的消費行為進行調查時,80%的游客游玩后都會在當地留下大量的垃圾。這些數據充分地說明了公眾對庫區生態環境的不重視,目前庫區附近山體地質地貌已發生改變,如果相關部門再不加強防范措施,生態環境將繼續惡化,產生不堪設想的惡性后果,這將抑制庫區休閑農業的發展。
三、基于生態經濟視角的水庫移民休閑農業發展路徑建議
(一)政府加強扶持引導,科學規劃產業布局
科學規劃是永靖縣休閑農業發展的基礎。根據2010年頒布的《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以及2011年正式實施的《甘肅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當地政府應采用政府主導型戰略,加強對發展休閑農業的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產業布局,優化農業與休閑體驗活動的對接結構,發展庫區休閑農業創新發展模式。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使休閑農業發展享有信貸、投融資等優惠財政政策,掃清休閑農業發展路上的障礙。要本著因地制宜,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理念貫穿于發展規劃的始終,保證整個產業在長遠發展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確保規劃的長遠性和延續性。
(二)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培養并引進專業技術人員
對永靖縣庫區休閑農業發展進行科學規劃,人才是關鍵。近些年,國家一直提倡科技興農,2012年下發的中央一號文件更是強調要將“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促進三農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因此,在休閑農業經營管理方面,當地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深入研究永靖縣休閑農業的發展并進行管理;還可以通過相關培訓機構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知識文化素養,提高服務水平。而在農業技術方面,當地政府應增加農業科技投入量,增強農業科技開發和推廣力度,通過提供經營業主外出學習或考察的機會,學習其他地區先進的農業科技技術;還可以引進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相關農業技術組合,建立高效、低耗、安全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從根本上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三)廢物循環利用,開發新能源、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資源
良好的生態、優美的自然環境是休閑農業得以發展的前提。永靖縣休閑農業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與不合理利用,造成了生態系統的破壞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匱乏。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包括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等,如果處理不當會對周邊環境造成生態污染。但有研究證明,畜禽糞便雖然是嚴重的污染源但同時也是寶貴的資源。因此,可以充分再利用這些廢棄物,例如,積極開發新能源———沼氣,直接為農戶提供能源,以“使用—回收—循環利用”為原則,形成養殖與種植業緊密相連的循環生態模式。同時,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合理配置自然資源,維護生態系統平衡。
(四)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增強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在大力推進永靖縣庫區休閑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還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凸顯了當今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性。當地政府也應大力響應國家政策,加大環保宣傳力度,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對公眾宣傳生態基本知識,不斷提升相關理論水平,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建造生態文明宣傳牌,時刻提醒游客注意壞境保護;強化庫區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讓居民積極參與到環保的行列中。從政府,游客以及庫區居民三個角度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拓寬公眾參與和監督生態環境建設的渠道,運用現代科技技術完善生態環境信息發布機制,促進生態環境決策更加科學化,共同為庫區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四、結論
目前,休閑農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之一,憑借我國是農業大國這一優勢,休閑農業具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潛力,但資源具有稀缺屬性,要保證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學術界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文從生態建設的角度,對永靖縣庫區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從相關政府部門、游客以及當地居民三個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相信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就有能力將永靖縣庫區建設成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旅游勝地。
作者:劉佳 劉燕華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