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路徑探究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機構設置不合理,財務管理標準不統一
會計機構負責組織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財務人員則負責會計基礎工作的具體執行。但當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按照相關規定設置獨立的會計機構,所配備的會計人員素質不符合相應崗位要求,由此出現財務管理工作開展不規范、財務管理標準不統一的現象。
(二)會計資料管理不嚴,報表數據失真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會計資料管理不嚴,導致所取得的原始憑證普遍存在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在報賬過程中,財務人員未對原始憑證進行嚴格審核,致使過期發票、虛假發票等不合法、不規范的原始憑證被用作報銷憑證;部分會計人員對業務的記錄十分混亂,填制的記賬憑證內容不完整、不規范,甚至有的沒有按規定設置會計賬簿。以上現象的存在,造成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資料管理混亂,報表數據嚴重失真。
(三)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善,導致會計崗位的職責、權限不清晰,會計監督力度較差,并導致單位內審缺乏獨立性,財務部門不能以公正客觀的立場去執行監督職責。此外,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善導致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難以履行,對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不能及時給予制止,加上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不被重視,財務人員普遍存在應付了事的思想,這也使得會計的監督職能難以正常發揮。有的會計人員的工作完全聽從單位領導安排,導致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甚至喪失。
(四)資產管理混亂,內控不健全
行政事業單位缺乏相應的資產管理制度,只重視資產的采購環節,對資產的管理非常混亂,經常出現采購的資產沒有及時入賬、日常管理過程中又缺乏定期盤點等管理亂象,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不清晰、賬實不符現象普遍存在。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內控意識,尤其是單位的管理層只重視政績,忽視管理與內部控制,對單位內部控制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沒有建立相應的獨立內控制度。有的單位領導認為內控僅僅是財務部的工作,不牽涉其他部門。這些都是造成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不規范、內控制度難以推行的原因。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完善路徑探
(一)合理設置會計機構
正常來講,一個合理的會計機構要由主管會計、出納、記賬會計、稽核等崗位構成,且出納、記賬會計、稽核這三個崗位要相互制約,不能相互兼任。在實踐中,行政事業單位的出納與記賬會計基本能實現分工設崗,但是稽核崗位往往缺失,甚至是由記賬會計兼任。有的單位盡管設置了稽核崗位,也有專人任職,但是稽核工作沒有落到實處,往往是走走過場,形同虛設。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要求單位必須設置稽核崗位,且有專職人員任職,如果條件不允許,可由財務部門以外的員工兼任。但即便是兼職的稽核人員,也要賦予其充分的職權,使其在具體工作中牽制會計與出納的工作,實現相互制約。
(二)建立單位內審制度,規范會計基礎工作、保障國有資產安全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制度是為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單位資產完整與安全,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及單位管理規章制度全面貫徹執行而建立的一套控制管理方法。推行內部審計制度,可有效減少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造假行為,確保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及時性、有效性、合法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同時可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保護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定期進行內部審計,可及時發現并糾正不合理的會計行為,對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三)完善內控制度,強化外部監督
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將其貫徹執行到位,以不斷推進單位內審工作的開展,提高會計基礎工作建設的效果。相關財政及審計機關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外部監督機構,其職權是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并就有關不合理、不合法行為進行批評指正。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同時加強外部監督,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質量的提高及會計基礎工作的健康開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要通過合理設置會計機構、建立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完善單位內控制度、強化外部監督等措施,不斷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建設,保障資產的完整與安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有序的發展。
作者:趙高雷 單位: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財政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