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一、人類和生態環境問題
(一)資源問題
全球的各種資源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包括森林、草地、耕地等資源。全球的熱帶森林已經被嚴重地破壞了,如果不及時地采取措施去保護和還原,那么再過數年,全球的熱帶森林會幾乎全部被毀,到時候水土流失、土地的沙漠化會更加的嚴重,將會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后果更是人類無法承擔的。
(二)食物問題
隨著人口逐漸在增長,所需要的水和糧食也在逐漸的增多。根據資料統計,世界上已有60多億的人口,在很多的國家都出現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尤其是在很多非洲的國家,全國幾乎有30%的人營養嚴重失調。
(三)城市的問題
目前,在很多大城市中,頻繁出現霧霾天氣,城市堵車、噪音等問題也是非常的嚴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都嚴重地受到了影響。綜上所述,雖然科技不斷的在進步,經濟不斷的在發展,但是卻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環境,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條件。因此,如何既能發展經濟又能夠保護好生態環境,成為了當今時發表展的重中之重。強化人類的環保意識,強化環境的有效管理,使人類與環境能夠和諧發展,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人類要選擇的、也是必須要走的最明智的道路。
二、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地球是屬于人類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和權利去享受它。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在不同的國家或者同一國家的不同城市,人們在占有資源以及后期的利用時,其方式方法上也是極為不同的,這就造成了人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認知和需求也是不同的。某些發達國家提出的先將經濟發展上來,再進行環境污染的治理,走這條道路的結果就是犧牲了全球人類的共同利益,是建立在相對經濟不發達、部分落后國家的利益上,是完全不可取的道路。從較為長遠的利益出發考慮,發達國家應該走一邊發展、一邊治理的道路,發展中國家更是要注重學習和積累,在不斷發展新科技的同時,也要提高本國國民的素質,盡量減少、甚至避免經濟發展造成的生態環境的污染。《馬克思主義思想》中曾經提到:人與自然能否和諧統一相處,是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目標、新思想。所謂建立的共產主義社會,其中有一條就是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對于那些嚴重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要進行嚴重的批評和抨擊《。馬克思主義思想》提出:要想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首先要確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在自然界中都有自己的地位與權利,人類要善待生態環境,要正確看待自身的利益,要讓人類與大自然相融合,這樣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才能夠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護內容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包括著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一內容,而且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通過生態環境保護。現在生態環境被破壞得越來越嚴重,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力度進行環境保護。因此,政府就成為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政府必須呼吁人們群眾在尋找經濟發致富道路的同時,必須合理利用我們的生態環境資源,不可過度開采,過度污染。必須對資源進行有限的利用,要為我們的子孫后代考慮,這就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所在。針對我國的生態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來看,本文提出以下兩點建議:第一,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對于違法者必須采取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原則,絕對不可以進行包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第二,繼續修訂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通過新的法律法規來限制人類致富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四、結語
總的來說,目前的中國還在處于發展中。自改革開放以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展本國經濟是中國廣大人民長此以往的愿望。雖然目前的綜合國力在逐步加強,但是生態環境也在一步步的惡化;同時,我國人口也在不斷的增長,人們的生存環境面臨著極大的壓力,近幾年的自然災害在我國更是頻頻的發生。所以,我們國家的首要任務就是控制人口增長的速度,提高人民的素質,每一個人都要盡自己的努力去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只有這樣,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夠繼續走下去,才能夠迎來屬于我們自己的輝煌燦爛的明天。
作者:李亞梅 單位:米易縣環境保護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