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學科屬性及發展前景
1.中醫藥學的學科屬性
1.1醫學屬性
中醫藥學是以自然科學為主體、同時具有社會科學特點、深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影響的醫學科學。中醫藥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高深、系統、完整的理論,建立起了成熟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式。它不是經驗醫學,只是一種包含了經驗醫學成分的理論醫學。
1.2科學屬性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原創和獨有的一門科學。中醫藥學所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而非病,其理論體系的基礎也并不完全是物質屬性的人體,它更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及人的思想情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以動態、系統、整體的思想對人的生命狀態進行研究和分析。
1.3時代屬性
中醫藥學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自中醫藥學基本理論形成以來,就一直指導著中醫藥學的臨床實踐活動。藥浴、飲劑、刮痧、刺絡、點穴、針刺、推拿、拔罐等診治手段在今天的醫學界仍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中醫藥學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如,張仲景基于《素問熱論》創立了六經辨證,有效地解決了當時熱性疾病的辯證問題;吳鞠通、吳又可等人基于張仲景創立的理論提出了一種戾氣學說,創立了衛氣營血和三焦辯證學說,有效地解決了瘟疫的辯證和治療。在近幾年急性流行性感冒病毒、急性呼吸綜合征流行期間,中醫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4文化屬性
中醫藥學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醫藥學中調和致中、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大醫精誠、醫乃仁術等理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以中醫藥為載體,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擴大中醫藥的國際影響,是提升我國軟實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2.中醫藥學的特色和優勢
中醫藥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已成為一種具有辯證論治個體化、用藥取向天然化、防治原則求衡化、給藥途徑多樣化、治療方案人性化等獨特優勢的綜合性醫學體系,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中醫藥學的特色和優勢主要有:
2.1理念先進
中醫藥學的主要理念是人本理念與整體觀念。人本理念是指以人為本,即“醫乃人學”,將患者作為研究的中心。整體觀念是指人體自身具有完整性,人和自然、社會環境具有統一性,構成人體的各個部分、臟腑之間可互相協調、互相影響。中醫認為,在探討疾病、生命及健康等問題時,不可單單將研究對象局限為人體自身,還需重視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在防治疾病時,應遵循自然法則,注意調整患者的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導致的生理及精神上的異常。
2.2診治手段獨特、靈活
中醫藥學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原則是辨證論治。辯證論治的核心是為患者進行個體化診療。中醫認為,不同的人患有相同的病,其證可能不同;不同的人患有不同的病,其證可能相同;同一種病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證,相同的證可能因不同的病所引起。因此,病異證同的患者,治療的方法可能相同;病同證異的患者,治療的方法可能不相同。中醫藥學中有藥浴、飲劑、刮痧、針刺、推拿、艾灸、藥熏等多種防治疾病的方法。這些方法均由歷代中醫學者發明和創造,并由多年的臨床實踐而證明有效,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防治疾病的方法。
2.3安全環保
中醫診治疾病時所用的中藥大部分是綠色藥品,其使用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也是綠色醫學,安全性較高,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影響較小。
3.中醫藥學的發展前景
由于近現代西醫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以藥養醫”等不良風氣的形成、不良商販造假販假等因素的影響,中醫藥在我國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近幾年,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中醫藥再次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青睞。在中醫藥學今后的發展中,應重視以下兩個方面:
3.1繼承傳統
繼承傳統中醫藥學的科學思想,不斷積累經驗,保持中醫藥學原有的特色,充分發揮其辨證論治、個體化診療、心身同調等特點。
3.2深入挖掘
深入挖掘中醫藥學的內涵,完善中醫藥學的理論體系,改變以往單一的醫學模式,為中醫藥學的實踐和發展創造條件。也可以將中醫藥學和西醫藥學中先進的科學技術恰當地融合,互相補充,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學的發展。
4.小結
中醫藥學工作者應遵循中醫藥學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其學科屬性,保持其特色和優勢,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和儀器,不斷創新,并在相關部門的政策扶持和財政支持下,使中醫藥學這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世界的認可,推動其進一步的發展。
作者:李艷可 單位: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