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綜合療法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診的泌尿系統結石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均經腹部平片及臨床診斷后確診。入選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腰腹疼痛、尿痛尿頻等臨床癥狀,同時排除合并有心臟或肝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54.29±4.10)歲;結石類型:單腎結石9例,雙腎結石3例,輸尿管結石15例,膀胱結石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53.70±3.85)歲;結石類型:單腎結石8例,雙腎結石4例,輸尿管結石13例,膀胱結石1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結石類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入組前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學要求。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單純西醫治療,包括:使用頭孢替唑3g加入到200mL生理鹽水中,稀釋后進行靜滴治療,一日1次;同時使用間三苯酚50~70mg/次加壓快滴,一日1次,并肌注黃體酮20mg/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治療及針刺穴位治療。
(1)湯劑單方組成:雞內金及海金沙15g,車前子18g,滑石及木通各12g,梔子及琥珀各10g。在此單方基礎上根據患者中醫癥候隨證加減:尿血者加用白茅根10g;腎盂積水加用穿山甲12g;腰部疼痛加用木香9g。取上述藥物以水煎煮至200mL,分兩次溫服。每日一劑。
(2)同時對其進行針刺穴位治療,取腎俞、陰谷、精靈穴位,腎俞及陰谷采取直刺平瀉法,精靈穴采用強刺激瀉法。治療1個月后評價療效。
1.3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患者的腰腹疼痛、血尿等癥狀基本消失,B超或腹部平片顯示結石完全排除,且尿常規檢查恢復正常;有效:各項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且B超或腹部平片檢查顯示結石陰影縮小或有部分結石排出,尿常規檢查現少量紅細胞;無效:各項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無明顯變化,且未見結石排出。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結石排出時間、尿紅細胞計數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方差(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經上述治療后,觀察組顯效21例(58.33%),有效13例(36.11%),無效2例(5.56%),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中顯效17例(47.22%),有效11例(30.56%),無效8例(22.22%),治療總有效率77.78%。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水平,組間療效比較有明顯差異(χ2=4.181,P<0.05)。
2.2兩組患者的結石排出時間及尿紅細胞計數比較
觀察組結石排出時間及尿紅細胞計數較對照組均有明顯下降,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過程中對照組中有4例惡心、嘔吐,5例瘙癢性皮疹,不良反應率為25.00%(9/36);觀察組有2例皮膚紅疹,不良反應率為5.56%(2/36)。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較對照組有顯著下降,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χ2=5.258,P<0.05)。
3討論
3.1泌尿系統結石的中西醫病機分析
現代醫學認為,尿液草酸高濃度與尿液草酸鈣結晶的過飽和狀態均是導致泌尿系統結石的高危因素。高草酸可作用于腎臟組織,誘導其產生活性氧化物,引發腎損傷,腎臟功能性損傷將引起腎臟上皮細胞對異物晶體的吞噬能力下降,腎小管細胞的連接緊密度遭到破壞,使腎小管上皮細胞產生抑石物質的能力受損,同時導致相關抗氧化物質的活性抑制,細胞壞死脫落而形成結石。中醫學認為,泌尿系統結石(尿石癥)屬“砂淋”“石淋”范疇,其主要病機為腎氣虛及下焦濕熱,引起氣血瘀滯,膀胱無法進行正常氣化,導致泌尿系統液體熱練成石。濕熱郁結于下焦,引起腎氣為熱所乘,導致尿中雜質聚而成砂石,阻塞尿道,泌尿系統氣血不暢則生痛。故對泌尿系統結石患者進行中醫治療應以補腎利水、活血通淋為主要原則。
3.2中西醫綜合療法對泌尿系統結石的治療優勢
傳統西醫治療以體外碎石手術為主,但手術容易導致較嚴重損傷,且治療后容易出現結石殘余或復發,預后不佳。本組中使用頭孢替唑聯合黃體酮與間三苯酚對泌尿系統結石患者進行西醫治療,其中頭孢替唑可有效預防尿路感染,黃體酮有利于輸尿管擴張及蠕動,有效緩解輸尿管痙攣,促進結石排出,間三苯酚則具有利尿排石功效,進一步強化療效。本組中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醫治療,湯劑藥方中雞內金及海金沙可溶石裂石,車前子、滑石及木通行清熱通淋、降火利濕之功效,梔子清瀉通淋,可有效去除三焦濕熱,琥珀亦具利水通淋功效。多藥共用可行清熱祛濕、排石通淋之功。在此基礎上加用針刺穴位進行治療,其中精靈屬經外穴,刺激該穴位可疏水利濕、解痙調氣、緩解疼痛,腎俞及陰谷受刺激后則可清熱通淋,強化排石效果。對泌尿系統結石采用中西醫綜合治療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①西藥治療可有效抗感染,避免尿路感染等并發癥;
②中西醫綜合治療均具促進排石的功效,且湯劑治療及穴位刺激等中醫療法可行氣祛濕,達到標本兼治的治療目的;
③顯著降低結石復發的可能性,改善預后;
④中醫療法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西藥的不良反應,減輕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痛苦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3.3中西醫綜合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臨床療效
尚向平在相關研究中,設置一般西醫治療為對照組,并將中西醫綜合治療作為研究組,患者在治療1個月后,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9.37%(觀察組)和71.29%(對照組),提示中西醫綜合治療泌尿系統結石有顯著療效。與湯玉龍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中西醫綜合治療后,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較對照組的77.78%有明顯下降;觀察組的結石排出時間及尿紅細胞計數依次為(8.76±1.54)d和(9.79±1.76)個/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水平,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僅為5.56%,遠低于對照組的25.00%。與上述研究結論相一致。提示中西醫綜合治療泌尿系統結石可顯著改善療效,促進結石排出,減輕藥物不良反應。
作者:邱志剛 單位:江西省南城縣人民醫院外一科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