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
1財務風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1.1財務風險的含義
財務風險的含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狹義的財務風險:由于財務杠桿給企業帶來的風險而導致的財務和經營狀況的不確定性。
(2)廣義的財務風險:企業在財務活動中因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對企業的存在、盈利及發展等方面的影響。
1.2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
(1)客觀性:企業財務風險是以客觀的形式存在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無法回避與消除它,企業只能通過一些合理的途徑避免風險,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
(2)全面性: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在資金的多種財務活動中產生財務風險,影響企業的經營目標的實現。
(3)不確定性:財務風險是事件發生的一種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在一定的條件和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企業的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使得企業具有受到損失的可能性。
(4)激勵性:企業財務風險的存在會使得企業采取防范措施,規避財務風險,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5)收益與損失共存性: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關系,風險越大,收益就越高,財務風險的存在會促使企業加強管理,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率。也可以說,收益性與損失性是共存的。
2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2.1獲利能力低、經濟效益差
目前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低的現象普遍存在。獲利能力主要是指企業在未來的經營活動中產生現金的能力,是權衡一個企業經營狀況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指標之一。獲利能力低、經濟效益差具體體現為產品的成本費用較高,毛利率較低,資產的收益水平較差,投資回報率較低。企業清償債務所需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投資后所獲得的現金流入量。如果企業投資以后獲得的現金流入量小于現金流出量,就無力償還到期負債,也就是說具有較高的財務風險。
2.2投資缺乏科學性
企業的投資主要包括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企業的對內投資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投資。很多企業在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上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也沒有辦法按期收回,這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企業的對外投資主要包括有價證券投資和聯營投資等。由于很多企業的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地進行投資,導致企業產生巨額投資損失,從而產生了財務風險。
2.3資金回收策略不當
目前許多上市公司為了增加銷售量,擴大市場的占有率,大量地采用賒銷的方式銷售商品,導致企業的大量應收賬款,但是,對于客戶的信用等級不夠了解,盲目地賒銷,由此造成了應收賬款的失控,大量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成為壞賬,從而產生了財務風險。
3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主要內容
3.1籌資風險
籌資是企業生產經營的起點,企業可以通過籌資來擴大生產的規模,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籌資風險指的是企業因宏觀環境的變化和資金的市場,籌集資金給財務帶來的不確性。資金的不同來源和籌集方式,會有不同的風險。上市公司在籌集資金時,應該權衡成本與風險之間的關系,選擇最佳的籌資方式。負債與權益之間的比率反映財務杠桿程度。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股本收益率就越高,但財務風險就越大。籌資結構和資金結構的不當會給企業帶來損失,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企業在進行決策時,籌資環境的變化、金融工具的廣泛應用,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3.2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主要是指企業投資后,因市場的需求變化使得最終收益和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企業的投資活動包括主業投資和其他項目投資,投資風險主要是由項目的報酬率確定的,如果項目的利潤率大于負債率,那么風險就較小。對于資產投資的過多,雖然可以增加資金,由此增加公司的變現能力和償還能力,但是這會使公司的獲利能力降低,影響資金的周轉。
3.3資金運營風險
資金運營風險指的是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由于供、產、銷各個環節管理不善造成的企業損失的風險。目前上市公司的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的比例較大,甚至有許多的積壓存貨。存貨的流動性差會導致企業的費用上升,而使利潤下降。長期的積壓存貨,企業還需要承擔存貨跌價損失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從而產生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一種信號,可以通過財務風險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所以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要進行財務分析,提高風險意識,加強財務風險的控制。
3.4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風險指的是由于管理者制訂不合理的方案而給企業帶來的影響的風險。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后環節,包括留存收益和股息分配。上市公司可以自主安排股利的發放和資本的保留盈余,這就形成了企業的收益分配政策。不同的收益分配政策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影響,在管理收益分配的過程中要注意平衡,加強財務的風險監測。
4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4.1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
(1)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測和改變的。宏觀環境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自然環境。對于經濟環境來說,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國際收支、匯率的變動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因素,這些都會給上市公司帶來財務風險。對于政治環境的多變性,各種政治的力量以及觀點和政府權力的變更等引起了政府的變動,由此影響了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對于自然環境的多變性,自然環境的改變給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使企業不能按正常的程序進行生產。
(2)目前我國許多上市公司建立的財務系統管理的機構設置不夠合理,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健全,造成了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和應變能力,從而產生了財務風險。
4.2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
(1)上市公司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上市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在資金使用和利潤分配方面管理的不到位,使得企業資金利用率很低,資產的流失非常嚴重,無法確保企業資金的安全與完整,由此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財務風險。
(2)上市公司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缺乏認識。在傳統的財務管理中,財務人員認為只要管理好資金,就不會有財務風險,沒有意識到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導致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
(3)上市公司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目前,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指導引發的失誤也會產生財務風險,尤其是在固定資產的投資中,企業在分析投資項目的過程中,不能科學判斷投資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以及對未來現金流量產生的影響,由此造成了投資的失誤,無法達到預期收益,從而產生巨大的財務風險。
5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5.1加強財務管理對宏觀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雖然宏觀環境變化多端,上市公司無法控制其影響,但是上市公司應該對其進行認真研究,掌握不斷變化的趨勢和規律,制定應變辦法,充分研究應對環境變化的策略,降低財務風險的各種環境因素水平。
5.2提高財務人員風險意識,加強內部控制
目前,上市公司的財務人員存在風險意識淡薄的問題,對此,企業應當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風險意識,并向一些財務風險能力較強的企業學習經驗,總結本企業在此方面的不足,努力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企業還應該加強動態分析,對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變化情況進行分析,使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能夠具有靈活的適應能力,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5.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的管理工作,主觀決策和經驗決策會大大增加決策失誤的可能性。為了防止因財務決策失誤產生的財務風險,相關人員應當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對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每一種方案都要進行認真分析,從中選擇最佳的決策方案,這樣可以降低產生失誤的可能性,由此避免因決策失誤帶來的財務風險。
5.4建立財務風險基金
風險發生之后,應該有一種方法來彌補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可以通過建立財務風險基金來達到這個目的。財務風險基金指的是在風險損失發生之前建立的一項專門用于防范風險損失的資金。上市公司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來提取基金,在風險發生之后,從已經建立的基金中列支,盡量地減少財務風險所帶來損失的干擾。上市公司還應該理順財務內部的關系,明確各部門應承擔的責任并給予相應的權力,充分調動各部門參與財務管理的積極性,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6結論
在現在市場的經濟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上市公司對財務風險的防范是生存和發展的保障。企業應當清楚地認識財務風險,提高自身素質和風險防范能力,并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保持市場經濟的強勁活力,使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更健康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公司的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財務風險的發生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時,應該充分分析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并積極采取防范措施來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保持企業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金程 畢克如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