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園發展研究
一、概述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集新設施、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新工藝、新機制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先進的農業技術與現代工業管理理念有機結合并引入農業產業管理體系之中,主要包括科技開發、示范、輻射和推廣,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范圍,它的社會經濟目標是為了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渭南農業園區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周邊農業發展起了積極的科技示范效應,是當地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的風向標。
二、渭南農業產業園發展現狀
(一)各個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健全
渭南農業產業園區在地方政府的指導下,運用市場機制,以利益為導向,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初步形成一定了現代農業園區體系,目前已經形成五十多個農業園區[1]。園區分為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三個漸進管理層次。內部包括多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種植大戶,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健全,大多數基本實現了水、電、路、訊的四通一平。
(二)依托自然資源,開發主導產業體系
渭南農業園區的主導產業開發體系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產品模式已經形成。其中形成了以秦川牛為特色的產業化開發體系,奶山羊養殖規模產業格局基本形成,還形成了渭北特色葡萄產業園,白水四季香蘋果特色品牌。各個園區主導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三)與農業專家協作,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設施農業成為園區靚麗的風景線
園區以科技為先導,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園區圍繞各種發展機遇,積極招商設施蔬菜種植企業入園。目前,渭南多個園區已經形成了以大荔文嶺育苗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以臨渭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的1000畝葡萄示范園,蒲城甜瓜示范園建成了兩個工廠化育苗中心、3個專業育苗站,產品達42個系列200多個品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設施農業形成了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品加工產業化,品牌營銷的模式。
(四)園區建設的投入機制日漸形成,社會資本注入園區成為一種趨勢
渭南各縣市區積極抓住發展機遇,按照“政府主導企業牽頭農民參與多元投入”的園區建設思路,積極組織社會資本投入到園區建設,基于土地的有償轉讓,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園區建設水平。例如,合陽縣,引入市場機制,以綠園現代農業園區為代表,園區建設投入機制逐漸形成并穩步發展,其具備現代園區的各種特點,拉動就業和增收的效果日益顯著。
三、農業產業園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
渭南市現代農業園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取得一定成效,據2012年渭南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全市糧食總產達到264.2萬噸,創下歷史新高。水果、蔬菜總產分別達到254萬噸和192萬噸。畜牧業產值達45.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二十[2]。但是,作為農業大市,卻大而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自然原因
以干旱為主的自然制約因素,渭南市地處內陸,屬東部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降雨不充裕且時空分布不均,渭北旱原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以干旱為主的災害頻發。農民生產既要靠天吃飯,又離不開灌溉和旱作生產,受天氣原因影響農業產業園的發展。
(二)人文原因
1.農村人口基數大、素質較低,對于農業技術應用力弱。渭南市現有農村人口437萬,占勞動適齡人口的81%,其中從事農、林、牧、漁和鄉鎮企業的員工占從業總人口的71.1%,占勞動力57.82%,農村就業壓力大。并且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偏低。在農業技術的應用上能力較弱,導致生產水平較低。全市的糧食生產水平低于全國水平,也低于生產條件相近的其他周邊城市。
2.農業資金投入不足,發展動力不強。農業產業園的發展資金投入不足,例如,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新品種的引進經費嚴重不足。近年來,國家財政支農惠農的資金不斷增加,陜西省財政廳下達對渭南市水利建設工程資金2089萬元,其中,大型灌區泵站改造工程1839萬元、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資金200萬元,水毀水利工程修復資金50萬元,專用于渭南市灌溉技術的改進和灌溉設施更新[3]。但是在支持農業產業園建設方面還是缺少相應的政策扶持和財政預算,造成土地流轉出現各種問題,研發和引進受到制約,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不足,導致園區發展動力不強。
3.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弱。龍頭企業數目較少,規模小,產品的科技含量達不到水平要求,名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不強,對農戶的帶動作用差,農民專項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緩慢。生產中還存在使用禁用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現象,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以華縣為例,由于當地無公害蔬菜檢測技術落后、農民安全生產意識薄弱、為了追求農產品產量而過度使用化肥;以及缺乏高效防治害蟲的農藥造成防止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蔬菜質量安全問題沒有得到重視。
4.缺乏科學的思想和指導原則,園區創新能力不強。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缺乏科學的管理體系和指導原則,出現許多“形象工程”,造成國民經濟資源的嚴重浪費。渭南農業園區也存在這些問題,在園區的建設之初只是把其他地區的經驗生搬硬套過來,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創新能力不強,造成資源、人才、技術的浪費。
5.園區內部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渭南各個農業園區的內部利益分配機制均存在一定問題。其一是農戶地位弱小,缺乏相應的組織性,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時制定的分配機制利于公司,不利于農戶,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其二是法律意識淡薄,各方都有違反合同的現象。其三渭南農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受正常的業務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影響,導致農戶和龍頭企業利益波動較大,各方難以承受。所以,園區的內部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各方利益得不到均衡。
四、提升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內生發展機制的途徑
要扭轉渭南的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就要抓住當前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機遇,發揮渭南農業資源的優勢,不斷改善發展中的不足,努力完善園區建設,不斷推進渭南農業產業園的發展。
(一)制定和完善園區規劃,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科學規劃是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建議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園區布局和規劃,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由于渭南地區屬于旱作農業區,干旱災害頻發,建議相關部門能不斷引進先進灌溉技術,做好預防干旱災害的應急預案,在發生干旱時能夠有效地利用水資源進行灌溉,避免農業園區遭受旱災。
(二)優化園區發展環境,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實現國家級食品質量認證
首先,建立和完善園區運作機制。借鑒東部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不斷優化園區的發展環境,根據渭南地區的特點將各個園區建成具有不同園區環境的特色農業園區。政府加強對核心區路、橋、河、綠化、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其次,還要出臺相關的農業法律,嚴格管理制度。同時還要加強執法力度,并根據渭南的實際情況進行改善補充,執法人員應嚴格執法,不徇私枉法。最后,不斷強化農民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在生產中堅決禁止使用限用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對于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的藥品應直接去除。根據市場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的質量需求,積極注冊商標、開展質量認證,打造園區特色農副產品品牌,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資金投入
積極貫徹國家財政上支農惠農的政策,針對渭南農業園區建設方面的問題,加大財政傾斜和財政預算的投入,為園區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準備,促進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鼓勵和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制定發展現代農業的各項政策,加強政府對園區的建設進行宏觀調控。
(四)制定完善的園區內部利益分配機制
園區的內部利益分配主要涉及農戶,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政府這幾方。要想均衡這幾方的利益分配,就應該建立清晰地產權制度,產權的建立是利益分配的前提。還要確立農戶的主體地位,保證農民的合理利益。在各方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衡的原則,保證在出現風險時,各方的風險降到最小化。政府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權利,確立以市場機制為原則,政府宏觀調控的為特色的機制,完善園區內部利益分配機制。
(五)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
在推進農業產業園的發展中,積極培養龍頭企業,發揮其帶動功能。第一龍頭企業的選擇,加強龍頭企業的管理。根據渭南農業園區的現狀和特色選準龍頭項目,在選好選準龍頭企業。其次是經營機制要適宜,加快科技進步的步伐。龍頭企業的經營機制要適合渭南農業園區的發展要求,運用有效的運行機制。把農戶和龍頭企業之間聯系起來,形成一體化運營機制,同時還要引進和培養各種技術和人才。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還要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做到兩個市場同時開拓,努力將自己的品牌立足國內,并不斷的走向國際。最后是調整龍頭企業與農民之間的關系。龍頭企業與農民之間相互聯系,是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園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作者:馬素英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