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估材料會計核算探討
1.暫估材料核算概述
為了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存貨情況,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對于已驗收入庫的商品,但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在月末對這些材料暫估入賬。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是因為材料已到企業辦理入庫手續,可發票沒有取得,財務部沒法進行正常入庫核算。企業的會計核算業務都是持續經營的,貨票同到、貨到票未到、票到貨未到,這都屬于正常情況。但會計核算又是有期間的,且根據權責發生制的要求,月底即使對于貨到票未到的材料,為了盡可能真實地體現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保證財務報表真實性和完整性,也必須對這些材料進行核算,先進行暫估,待收到相應的發票后予以沖銷,會計業務上把這種方式稱為“暫估入庫核算”。
1.1暫估材料現行會計核算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規定,存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①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②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可見,暫估的這部分材料確認為存貨時,應進行賬務處理,但是到了月末結賬時,因發票未到,所以這部分材料無法明確計價。目前,我國企業對暫估材料的處理是先以合同價或計劃價進行入賬核算,下月紅字沖銷,待收到結算憑證時按正常情況處理。即月末有暫估材料時,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材料”科目;下月初,紅字借記“原材料”科目,紅字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材料”科目,把上月的暫估全部回沖;待收到發票時結算時,借記“材料采購”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
1.2暫估材料處理方法
暫估材料驗收入庫時尚未收到發票,只能確定計劃成本而不能確定實際成本。月末,為了核算材料的庫存成本,企業一般是先將這些材料暫估入庫,然后下月初再紅字沖回。對于暫估核算的方法,企業之間的核算方法也有些不同,有的是在發生時處理,有的是在月末處理,總結如下:a單到暫估,暫估全沖。本月驗收入庫單到就先暫估入賬,等到下月初,做紅字憑證全部回沖。收到發票時再按正常材料處理程序做憑證。b月底暫估,暫估全沖。為了簡化工作,單到暫不做暫估,月底統一暫估。下月初,做紅字全部回沖。待收到發票的當月底再按正常處理程序入賬。c月底暫估,差額沖回。也是月底暫估的一種,不同之處就是下月初不用全部回沖,回沖差額部分就可以。這樣簡化了工作,減少了一些繁瑣的程序。
2.暫估材料實例探討
由于企業性質、會計核算方式等不同,各企業暫估材料入賬的操作方法也有所差別。筆者所在企業為軍工企業,生產的產品小批量,多品種,其中外購材料有上百種,供應商也有上百家,暫估業務也很多,采用計劃成本法核算材料。第一:驗貨入庫。采購員事先根據倉庫保管員提出的購買計劃來進行采購,然后與往來單位簽訂采購合同,價格審批后,再向財務申請付款采購材料。貨到后,材料驗收入庫時按計劃價填制一式五聯驗收入庫單,入庫單分別為:存根聯(采購員留存);報銷聯(跟發票后);記賬聯(庫管員);計劃統計聯(計劃員);會計稽核聯(財務)。入庫單上材料名稱、型號、規格、實際價和計劃價、供應商名稱等信息齊全。筆者企業材料核算采用的是計劃成本法,采購員和倉庫保管員是不同的人擔任,采購、保管職責分離。專人管理,權責明確。第二:稽核收票。月末,材料會計對倉庫保管員登記的材料明細賬進行稽核,同時會計人員要根據保管員制作的當月收發存匯總表進行核對:匯總表入庫合計金額要與所有驗收入庫單計劃價合計數一致;匯總表中出庫合計金額要與所有領料單(限額領料、調撥單、廢品通知單等)計劃價合計數一致。最后根據匯總結果登記企業原材料明細賬。第三:分票核算。核對無誤后,將收回的入庫單和領料單分別按供應單位和領料部門進行分類匯總,然后制作在途材料明細表和暫估材料明細表,再以兩個表為附件做在途材料和暫估材料入庫憑證。首先在每個月中,會計員根據收到的原始憑證(筆者企業發票后有采購合同、材料驗收入庫單、發票報銷聯和計劃統計聯)做賬:借:材料采購(實際價)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銀行存款等其次,暫估入庫。由于本企業購買材料品種多,通常購貨單位會現在本企業掛賬,等材料入庫、發票到時在付款。所以企業會先事先與往來單位簽訂購銷合同,一般材料是陸陸續續才能全部驗收入庫,等這些材料驗收都驗收入庫了,采購員按合同要求開來發票。這樣一來,發票的取得周期比較長,故只能采取發票收到再回沖方式處理暫估入庫。收到發票的次月再用回沖方式處理暫估入庫。借:原材料或周轉材料貸:應付賬款-應付一集團外-暫估應付款最后,材料入庫,沖上個月暫估。為了準確核算本企業暫估材料,采取五聯單抽單法。平時付款業務時,要附三聯和五聯單,三聯單作為原始憑證附在付款憑證后,五聯抽出來單獨放。材料會計稽核收票后,收取第二聯。最后找出兩聯(二聯和五聯)相對應的入庫票,做在途物資入庫:借:原材料或周轉材料(本月在途計劃價)應付賬款-應付一集團外-暫估應付款(上月暫估計劃價)貸:材料采購(實際價)材料成本差異以上就是筆者所在企業暫估材料的處理方法。企業客戶很多或發票長期未到,每月都要估入和沖銷一次,太繁瑣,工作量也大。所以本企業采取的是發票未到的當月月底暫估,發票到達的當月月底再沖回,不必以后每月月初沖回,月底再暫估,這樣可減少一些工作量。本企業在應付賬款下單獨設置暫估明細戶,但卻不能準確反映賬務中每個供應商的款項。實際的生產經營中,一筆材料可能會出現分批開票的情況,到票的材料根據發票入賬,月底或期末沒有到票的材料暫估入賬。其他對于由于材料暫估而引起納稅調整等變化還值得自己進一步學習和探討。
作者:曾麗蘭 單位:貴州大學管理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