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分析
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的背景之下,農業經濟的發展成為當下第一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研究農業經濟管理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切實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和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在此,筆者從當下農村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農業經濟管理當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而結合對于新農村發展的認識和農業經濟的管理心得,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措施,旨在增強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更好的存進新農村建設。
一、農業經濟管理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地方政府認識不到位。
在當下的新農村建設當中,由于堤防政府對于農業經濟發展認識不充分,從而導致在實踐當中存在諸多問題。當下在國內很多地方政府雖然在黨的政策作用之下,開始了新農村的建設,但是對于內涵性的東西沒有充分認識,沒有把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首位。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當中,導致實效不大。而且,在農業經濟管理當中,當地的地方政府還沒有樹立起強烈的人才意識,多數鄉鎮政府沒有把農村的農業經濟管理作為一項準公共服務而納入公共財政框架。地方政府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核心價值沒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導致在后續工作實踐當中,諸多問題得不到貫徹落實,問題重重。
2.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
在當下我國現代化建設當中,農村與城市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雖然國家政府復制,促進發展,旨在縮小城鄉差異,但是農村的現狀在當下不能夠得到實質性的解決。我國人均可耕地面積少,伴隨著先進農業工具的應用,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也因此,導致農村勞動力資源與有限的耕地資源的矛盾不斷凸顯。而長期在這種環境之下發展,農業經濟管理當中的問題也會逐步出現,因為城市發展當中,沿海地區甚至出現了“用工荒”,而農村卻出現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這樣便在農村經濟發展當中,出現了人力資源的浪費。而農業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便會導致在人力資源還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和開發前,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給城市也帶來諸多方面的壓力和困惑。
3.農業經濟管理缺乏核心動力。
近年來,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優秀青壯年和有知識人才外流,許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勞動力很少又重返家鄉進行建設的想法。其中包括絕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再加上青壯年的外出務工,重要的建設力量的缺失,便大大加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難度。近年來,在勞務輸出地區,出現了諸多的留守村落,當地的農業勞動力就呈現出為女性化、老年化和兒童化傾向。沒有核心的動力發展支持,導致在加強農村現代化建設當中,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起來問題重重。因此,在這樣一個人口質量和結構基礎上進行農業經濟的開發和建設,必然會引起很多的困難。
4.農業經濟管理偏重于增產增量,忽視質量控制。
當前我國對農業經濟的管理,往往偏重于增產增量,忽視了對農業質量的控制。一些地區,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對當地的農業生產的管理著重于運用各項技術,去提升農產品的產量,例如開荒種植沒有根據地域自然條件選擇合適的經濟作物、過多的使用機械,農藥的過量使用、鼓勵新品種種植等等,而沒有提前的探索這些增產增量策施將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忽略質量控制的直接后果是農業生產方式的不當,造成環境消極的影響,例如環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此外就是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例如農藥殘留過量,人們食用了這些農產品,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對于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是不利的。
二、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1.地方政府加強對于農村建設工作的認識。
在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當中,首先必須要正確認識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政府首先要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為農業經濟管理的長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另外,在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各級政府更要重視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應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同時,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在積極認識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進行招商引資,全面發展新農村建設。
2.積極建設現代農業新結構。
在農村發展當中,積極的調整農業發展的結構,是農業經濟管理當中的重頭戲。首先在農業經濟管理當中,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新型農民來打造現代農業。通過擴大和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范圍與力度,來緩解當下農村和城市面臨的雙重壓力。同時,也要提高農民應用技術的能力,大面積惠及現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和改變農村經濟結構。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推進國家第一產業的發展,對于構建新農村,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當下新農村建設當中,應該就地取材培養實用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術人才和現代新型農民。這樣,不僅可以大大的因地制宜的發展當地的農業經濟,而且對于縮小城鄉差距也有較大的積極意義。
3.鼓勵青壯勞動力、大學生回鄉建設。
在當下農村發展當中,缺乏一批高素質、有遠見的隊伍在農村發展建設。這樣便導致農業經濟管理缺乏動力支持,因此,要為青壯勞動力、大學生回鄉建設創立一個綠色通道。積極引導他們回家鄉發展,這樣既把城市文明帶回了農村,提升了農村的文明程度,又利用所學到的一技之長,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對于加速新農村的建設,提升農業經濟的管理水平都有諸多的積極意義。
4.加強對農業經濟各個環節的管理。
對農業經濟的管理要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僅僅側重于對農業生產環節的管理,從產前到產后加工都要加強管理。尤其是近幾年,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各式各樣的食品安全丑聞被媒體暴露出來,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流通、食品質量與安全監測等環節應該是農業經濟的發展管理的重點所在。農業作為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每一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不能夠忽略的,否則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梢猿雠_相應的管理標準,對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設置質量標準,在管理農業經濟的時候,就能夠依據這些標準開展管理的工作,管理工作能夠更加順暢。
三、結語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農村經濟發展當中,更是如此,當下我國的國情是人均可耕地少,農村剩余勞動力多,生產方式粗放型為主的特點。因此,在加強新農村建設當中,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提升農民綜合促使,使得農業發展不斷的向集約型轉變,這樣,才能夠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價值。在縮小城鄉差距的同時,和諧的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作者:李平 單位:新疆農業科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