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理念下高效課堂動力機制探究
一、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高效課堂也逐漸走進了大學教室,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體現得越來越充分。可是,在課外實踐中,高效課堂的相對影響力比課堂中要小許多,主要表現有:學生在分析社會實際問題時,與課堂中的理論聯系緊密性不夠;在進行大學生創新性競賽活動時,對教材中的知識點與理論的聯想力有些不足,不能很好地運用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動手能力與抽象能力等綜合素質;在進行關于自己的重要決策時,有時很茫然,從眾心理較強。中廣義循環經濟的內涵和高效課堂的卓越動力,探討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高效課堂動力機制,有力地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高效循環知識課堂的定義與模型
當今,廣義循環經濟亦成為學者的研究熱題,特別是現在的知識經濟時代,它更是大循環經濟。根據廣義循環經濟的理念,我們認為,高效循環知識課堂是指覆蓋所有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與解決問題的活動,遵循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接受及應用規律,在課內表現為高效課堂,教師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和主動思維,實現各單知識點的接受、理解、吸收,在課外表現為具有能夠高效運用理論知識的素質,在面對問題時,學生會及時綜合應用相關理論,達到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效果的最優化。高效循環知識課堂還強調,逐步提升學生的素質,以知識的吸收和循環應用為特征,以“吸收-應用(包括單角度應用、多角度應用與全方位應用)-反饋-修正-再應用-再反饋-再修正......”為操作原則,是一種知識的高效循環利用的優化活動。因而高效循環知識課堂的結果,包括課堂效益、社會實踐效益和創造創新效益,特別也具有乘數效應。通過高效循環知識課堂,產出的課堂效益,既有師生的和諧的教學過程,也有學生的快樂學習,學生掌握的知識可以實現“倍數”遞增,這些知識不僅滿足課內的需要,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的問題解決能力。高效循環知識課堂著重體現經濟學中的有效的內涵,旨在“有效教學”和“有效實踐”。這里,有效性是體現投入與產出關系的經濟學概念,主要有三個方面:師生密切配合向課堂要效率、學生生活實踐要效益、學生針對所遇問題強調最優效果。即,有效率———在課內要求保證教師有效地投入與學生有效地產出,對于知識,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理解、吸收,養成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有效益———在課外,學生對于特定的生活實踐,應用知識可以收獲滿意的答案,且盡可能地少花費成本(成本主要有人力、物力、財力等),養成良好的求解思維角度;有效果———通過知識的吸收、應用、反饋、修正及再吸收、再應用等一系列的循環原則,對于所遇問題,學生可以保質保量地解決,達到高標準,高精度,高準確率,養成良好的為人處事原則。
三、高效循環知識課堂的哲學基礎和教育心理學基礎
對于高效循環知識課堂的哲學基礎,根據文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1)普遍聯系性: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師生之間可以讓知識高效傳遞,生生之間可以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2)目的性:由于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一切知識必然有其去向,既有在課內教師高效率地把知識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又有在課外學生有效地把知識應用在社會生活中需要的問題中。
(3)最優收益性:由于學生是理性的,在課堂上可以最大化程度地學習知識,所懂得的一定是最好的,同時他們可以利用課堂所學在課外獲得最大收益。學生通過自組織、自演化、自調節的知識轉化規律,結合課堂和社會生活將知識有效地循環利用。
(4)最優知識結構:在老師講授知識和學生獲取及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即,學生在課堂上求知或者把知識應用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力求獲得最大的收益,進一步同時形成自己的有效的知識結構,否則其就沒有最優化可談。對于高效循環知識課堂的教育心理學基礎,根據文獻,主要有行為主義理論、認知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社會互動理論、建構主義模式、系統方法論、多元智能理論、信息加工理論。高效循環知識課堂具有多種不同類型的主體,根據他們在循環經濟當中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將其劃分為兩大類:基礎主導主體和創新創造主體。基礎主導主體指教師,在課堂上,他們傳授知識,引導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知識含量,處于基礎主導地位。創新創造主體指學生,他們首先理解,然后應用知識,從事課內外的創新創造,他們對知識的應用是非常關鍵的。根據文獻,提倡高效循環知識課堂可以從下面的五個層次來探討。
1.教師是基礎主導的。通過高效課堂,教師根據高效循環知識課堂的充分條件,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重視學生的理性認知、知識獲取與理智訓練,師生之間和諧融洽,加強師生之間的交往與對話強有力地促進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知識含量。
2.在課內建立小循環模式。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目的首先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素質,特別是在考試過程中能夠得到自己滿意的分數,實現自己知識用于解題能力的提高。
3.在學校競賽中建立中循環模式。知識是可以用于創新的。特別在大學階段,大學生可以參加自己專業相關的一些競賽,一方面檢驗了自己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也檢驗了把知識進行循環利用的潛力,可以有效保證知識的合理高效利用。
4.在國內生活實踐中建構社會循環體系。學生的時間包括課內外兩方面,特別在假期和假日期間,他們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困難。這時,他們通過聯想,利用知識儲備,根據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解決問題,有時也可以求助他人一起來解決,通過生活體驗更深刻地明白生活意義。
5.通過國際合作,建立全球范圍內的整體循環。現在,到國外進行學習交流與工作的方式日益豐富,如果學生可以協調相關的知識資源,那么他就能夠自組織、自調節、自適應地處理復雜系統問題,因而可以體現生命的價值,完成精神世界的建構。
四、構建高效循環知識課堂的對策措施
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有著顯著差別,構建高效循環知識課堂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下面從五方面探討其對策措施。
1.加大科學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高效循環知識課堂評價體系。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內外循環知識課堂質量評價體系可以有效評價課堂教學質量,并且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構建合理的評價模型。
2.繼續解放教師思想,敢于開發學生的膽識、勇氣、思維與創新,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和主動性,志在成為一名講授好課的好教師,使教師的基礎主導作用充分發揮。要讓學生有創新思維,教師必須設計合理的教學背景,因而教師必須時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與時刻體現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3.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最大效率地建立創造創新體系。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既要讓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這是基石與源泉;又要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實踐能力,這是認真做事與腳踏實地的體現。特別讓學生提高抽象思維能力、表達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和應用能力。
4.讓教室形成教師快樂教學與學生幸福成長的環境,讓教室成為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與的活動平臺,形成三位一體的合力教育,這就需要社會的正確輿論與監督,家庭的認真配合與堅持,學校師生的高效課堂與素質教育。5.放眼世界,讓高效循環知識課堂不斷完善。在國際社會中,已有許多廣義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我們需要抬頭向他們學習,也要低下頭去認真思考,使高效循環知識課堂中的師生關系良好發展,使學生的課內外收益最大化。
五、結論
目前,教育改革始終強調兩種理念:
(1)給人以魚,一日食魚,授人以漁,終生得魚。即教師與其授之以魚,不如受之以漁。
(2)教育需體現終生教育、終生學習。即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決策能力。高效循環知識課堂有效體現了有效結合教與學,依據三個“面向”和科學發展觀,堅持素質教育教學規律,將人文關懷與科學思想和諧結合以人為本,強調學生自我反思,著眼于學生素質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的卓越成長。
作者:李愛民 肖維中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