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結構調整下的農業物流戰略
1引言
在21世紀關鍵的第四個五年計劃發展期即將到來之際,作為江蘇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及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南通市,要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農業結構調整是南通市建設國家現代高效農業樣板區、江蘇沿海農產品加工和出口集聚區、長三角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區的一項重點工作。在農業結構調整新形勢下制訂科學的物流戰略并有效實施,是確保農業結構調整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南通作為長三角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其科學的農業物流戰略對長三角乃至對全國不少城市的現代農業發展等有著重要意義。
2南通市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形勢、新目標
2.1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完善
到2018年,南通市全市形成優質糧油、蔬菜園藝、生態林業、現代漁業、規模畜禽、休閑農業六大優勢產業。在堅持規劃引導、生態發展、產能保供、富民優先原則的基礎上,實施優質糧油、蔬菜園藝、生態林業、現代漁業四大主導產業“6231工程”,即保障優質糧油播種面積600萬畝,蔬菜園藝200萬畝,生態林業300萬畝,現代漁業淺海養殖100萬畝。規模畜禽、休閑農業兩大特色產業實施“雙百行動計劃”,即畜禽肉蛋奶年產量100萬t,市三星級以上休閑農業項目100個。
2.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
到2018年,建成萬畝現代農(漁)業“標準園”60個、農產品加工集中區30個、規模以上農業休閑企業100個。南通市全市家庭農場達到4000個,示范性合作社達到500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00家,農業生產全托管經營主體2000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2:1。
2.3農業裝備和技術條件明顯改善
改善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農田水利現代化和農業信息化發展。到2018年,高標準農田比重達到60%,農業機械化、農田水利現代化水平均達到90%以上。
2.4農業產出效益顯著提升
南通市主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到2018年,全市糧食總產340萬t,實現稻麥周年畝產噸糧食目標;單位農用地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35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
3農業物流的優勢
3.1區位條件優越
南通市位于長江、南黃海結合處,江海交匯,是江蘇唯一的江海門戶,南面蘇南、上海,背依蘇中平原,具有海外和內陸兩大經濟輻射面,具有形成國際國內物流聚散節點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
3.2交通順暢便捷
南通市交通便捷,其南面通過蘇通長江大橋、崇啟大橋等與蘇南、上海緊密相連;國家高速滬陜高速、沈海高速穿越全市的東西、南北,通洋高速等多條省級高速公路在境內分布,國道、省道縱橫交錯,并在6年以前就實現了水泥公路村村通;除江海運輸大通道外,境內河網密布,并有通揚運河、通呂運河、如海運河等多條水運通道;境內有新長鐵路、寧啟高鐵(計劃年底寧通段通車)及南通機場。水運、公路、鐵路、航空相結合的綜合運輸體系將對農業物流業的發展提供很好的支持作用。
3.3經濟優勢
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和規模是影響區域物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南通經濟基礎較為雄厚,經濟發展勢頭多年來一直比較強勁,是我國經濟最活躍、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其GDP、公共可支配財政收入多年來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并連續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有關情況見表1)。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發布的《2014年度縣域經濟發展報告》中公布的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名單中,南通市所轄的海門等五縣市全部榜上有名,為排在蘇州之后的江蘇第二個“滿堂紅”地級市。
3.4政策優勢
近年來,南通市圍繞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制定頒布了各類規章及政策性文件,內容涉及物流業的各個基本環節,形成了推動物流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2014年以來,特別是2015年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來,南通市陸續出臺了有利于農業物流業發展的有關文件,為農業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政策通道。
4農業物流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物流規劃相對滯后
南通市2011年制定并實施了現代物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3年制定并實施了南通市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但至今為止,尚沒有專門的農業物流綜合規劃。農業物流園區、農業物流企業及農業物流項目的規劃主要體現在現代物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規劃中。由于農業物流規劃滯后,作為江蘇農業生產、貿易大市,其農產品物流的整體性、協同性及其現代化程度與南通市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的要求間有較大的差距。
4.2物流人才比較缺乏
農業物流一般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物流及農產品物流。農業生產資料物流涉及生產、儲運、配送、分銷和信息活動等,農產品物流涉及糧食、經濟作物產品、畜牧禽產品、水產品和林產品等物流。目前南通的農業物流人才在上述兩個方面無論是總量上還是分項的數量上都比較缺乏。一方面,農業生產資料物流上缺乏具有現代物流思想理念的專門人才,從事農業生產資料物流的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在農產品物流上,高層次的、有豐富經驗的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及具有物流從業資格的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
4.3物流信息化匹配性不高
農業物流信息化主要涉及基礎環境建設和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兩個方面,其關鍵之一是基礎信息采集及信息的共享、交換。近些年來,南通市物流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真正從供應鏈的高度來進行信息化系統性建設的比重不高,農業物流中系統的、高效的信息機制尚未健全,信息的支持能力和服務能力不夠高,嚴重影響了南通農業物流的一體化、現代化發展。不久前,南通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將“互聯網+農業”行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明確提出大力實施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物聯網建設,從其制定的2016年全市利用網絡銷售農產品目標(25億元)及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面積占比(15%以上)等目標看,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及其匹配性仍任重道遠。
4.4物流一體化、協同化水平不夠高
農業物流涉及供應、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其水平的高低與制造業、商貿業、金融業等行業的發展水平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其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與其和市域外城市、地區的協同化程度緊密相連。近年來,南通市在農業物流一體化、協同化發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但面對南通陸海統籌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農業物流在一體化、協同化的發展上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市域內農業物流一體化的水平不夠高,條塊分割現象仍較嚴重,農業物流業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未徹底打破,農業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及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在運作上仍面臨諸多思想、制度問題;另一方面,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員,作為區域性農業物流節點城市,在農業物流協同化發展上存在協同面窄、協同度低等問題。
5南通市農業物流發展的戰略建議
5.1立足市情,科學制訂農業物流發展規劃
區位條件獨特、水資源及灘涂資源多、交通便捷、農業生產條件好、主要農產品產出水平高、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勢頭好,是南通市農業物流業發展可憑借的重要形勢。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的南通市,在推進陸海統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圍繞農業物流有諸多工作要做,制訂農業物流發展規劃應作為農業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農業結構調整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緊密相聯,質量高、競爭力強、效益好是優化農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高質量農產品生產的布局、數量巨大的農產品在市場上適銷對路并取得好的效益,如果沒有科學的農業物流規劃和相應的具體實施方案及行動,則農業結構調整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處于盲目狀態。在制訂農業物流發展規劃時,要根據國家《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的總體要求,立足南通實際,堅持“點、線、面”相結合的戰略,大宗農產品專業物流中心(園區)等“點”上的工作要積極推進(如2014年年銷售額超過70億元的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有關農業物流基礎建設、瓶頸突破上的“線、面”工作更要大力推進。
5.2明確重點,分類做好農業物流供應鏈工作
多年來,南通市的常住人口約占全省總人口的9%左右,其用不到全省8%的土地面積,在產出了9%以上糧食及10%以上的豬牛羊禽肉的同時,水產品、禽蛋、蠶繭等的總產量在全省的占比遠遠高于其土地面積占比(2014年南通市有關農產品占全省的比重見表3)。考慮到南通市根據區域經濟等發展要求制定的近三年農業結構調整戰略目標,并結合南通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遠要求,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畜禽、水產品及蔬菜園藝業等是未來南通農業發展的戰略重點。應圍繞這些發展重點,著力分類打造綠色、高效的供應鏈,切實增強農業物流供應鏈的有效性、反應性、創新性和安全性。
5.3培養為主,壯大現代農業物流人才隊伍
南通農業物流人才隊伍的建設主要涉及總量、質量和結構三方面的問題。壯大現代農業物流人才隊伍要堅持“引培并舉,培養為主”的基本方針。在培養上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好當地高職院校在農業物流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目前南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類專業在校學生數見表4),要加大投入,擴大現代農業物流人才培養的規模,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并強化協同性;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培訓力度,在技能操作、企業管理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層面不斷普及現代農業物流知識和技術,有效開展物流師資格認證工作,大幅度提高物流師、高級物流師職業資格證書擁有者的比重。在培養現代農業物流人才的同時,要根據農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引進一些緊缺的物流人才,以確保農業生產、流通和服務等領域中各環節物流人才的高標準配置。
5.4整體推進,著力提升農業物流現代化水平
農業結構調整成功與否,關鍵之一是看農產品“進出口”是否暢通。南通的農業結構調整成果如何,其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重點工作及“863”工程(指8個現代農業示范園、6個農產品加工集中區、3個休閑農業核心區)實施情況如何,與南通農業物流現代化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農業物流現代化涉及諸多方面,除制訂規劃、明確產業發展重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外,還涉及到交通及市場等基礎設施、政策制度體系構建及實施和信息服務、標準化、集約化、技術裝備條件升級、資源整合利用、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建設、區域物流協調發展、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工作。在農業物流現代化的過程中,一定要立足市情、高點定位、整體推進。這樣,才能使農業物流的作用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日益彰顯。
作者:顧春茂 單位:南通科技職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