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調查
隨著我國大力發展基層醫療衛生,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已有成績,但是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進一步完善基層服務功能,提高基層醫生的服務能力成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唯有基層醫療機構擁有強有利的人才支撐,才能切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安全性,解決基層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中提出要深化面向基層衛生人才培養的高等醫學教育改革,以衛生需要為導向,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一批適宜人才。[1]我校積極響應號召,于2010年開始招收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積極為基層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5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積極探索符合基層衛生服務需要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本研究旨在切實掌握基層醫院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為調整課程設置,革新教學內容,調整培養方案提供參考意見和建議,以培養出更加符合基層醫院需要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緩解學校與基層醫療機構供需脫節問題。
一、數據來源與方法
1.數據來源
根據《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定向)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以下簡稱“培養方案”)編制《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調查問卷》,對179家醫療機構221名醫務人員展開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適應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該具備的素質、知識結構、技能以及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的重要性評價,了解基層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真實需要。有效問卷221份,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搜集、整理相關文獻,借鑒相關文獻。利用Excel軟件錄入問卷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研結果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工作單位屬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有23家,最多的是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分別占40.7%和30.8%;從事臨床工作的人最多,有133人,占60.2%,其次是管理和臨床崗位的有64人,占29.0%;多數人屬中、初級職稱,分別占38.5%和35.3%;40歲至49歲人最多有73人,占33.0%,30至39歲70人占31.7%。大部分調查對象屬于基層醫院,工作在臨床一線,有評定職稱并在崗位上工作了有些年數,相信其對基層具體需要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有較深了解,能較大程度的反映基層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素質的真實需要。
2.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綜合素質調查
對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調查,內容包括素質、知識結構、技能等三個要素,各要素內又包含若干項目,對各項目進行重要性評價。1分表示不重要,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重要,4分表示比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1)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重要性評價有5個項目。結果顯示,“遵紀守法,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和職業操守”以及“能夠積極地認識醫師職業,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此兩項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達到4.83;“具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規范、倫理和法律意識,能夠自覺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項目的重要性評分較高為4.71;“能夠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向個人、家庭、轄區居民提供綜合性、協調性、連續性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理念”是對基層醫生的素質要求,其與前三項比較沒有那么受到重視,但是也超過4分,是非常重要的素質要求。在校培養應著重以上素質的培養與發展。最低的是“身心健康,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項,為3.76分,相比其他素質則沒有那么重視,但仍然接近比較重要指標,不容忽視。
(2)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有9個項目。結果顯示,“具備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項重要性評分最高,為4.82分,可見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是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知識結構中最重要的知識;“具備系統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具備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原則”項,均超過4.5,分別為4.79和4.72,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應著重以上知識的教育;“具備重點人群的保健與康復知識,掌握計劃生育的醫學知識”及“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評分最低,分別為3.96和3.86,相比其他知識,重點人群的保健和康復,計劃生育知識在基層沒有那么得到重視,但相當接近比較重要值4分,在人才培養中不能忽視該知識的教育。而對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則未引起足夠重視,可能是基層醫療機構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中醫學知識要求較低所致。其他各項均超過比較重要值4分,理應重視該部分知識的教育。
(3)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技能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技能重要性評價有8個項目。結果顯示,“具備全面、系統、正確、規范地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的能力”項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為4.80分,是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最重要的技能;“具備良好人際交流與醫患溝通能力,具有較好的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項為4.56,可見醫患溝通能力受到基層重視,該部分內容應在人才培養中得到體現。最低的是“具備創新精神,具有批判性思維和研究意識,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項,相比其他技能,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在基層重視程度稍低,但超過4分,在人才培養中不容忽視。
3.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
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重要性評價共有25個項目,結果顯示,有19項超過比較重要值4分,其中內科學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為4.83;其次是外科學,為4.82;然后依次是診斷學、系統解剖學、兒科學、局部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婦產科學(含計劃生育技術)、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傳染病學、全科醫學概論、神經病學、醫學影像學、組織胚胎學、醫學免疫學、生物化學、預防醫學;有6項均值未達到比較重要值4分,由高向低依次是社區預防與保健、中醫學、人體寄生蟲學、康復醫學、醫學微生物學,社會醫學。
三、對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啟示
1.培養方案較符合基層需要,培養內容應有所側重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定向)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中所提出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知識、技能和課程設置均較符合基層需要,大部分項目均值超過4分,最高接近5分,最低接近4分。但重要性評價中,均值有高低差距,培訓內容重要程度呈現出不同水平,故對基層重視程度高的項目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投入,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內容應根據基層的需要有所側重。在培養過程中需要貫穿基層服務知識,融入基層特色,滲透醫學人文精神,體現出專業的“基層性”,使培養出的人員到基層后能適應基層的需要,更好地守衛基層群眾健康。
2.醫學人文精神是重要素質,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也不容忽視
成都中醫藥大學從法律意識、思想道德、文化倫理、職業責任、服務目標、服務理念、體育、軍訓和英語訓練等方面對學生需具備的素質提出要求。結果顯示,基層對醫學人文精神是非常看重的,體現在基層認為臨床醫學人才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和職業操守,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規范、倫理和法律意識,能夠自覺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并珍視生命,關愛病人是很重要的。作為基層的臨床醫生,精湛的醫療技術不及醫學人文精神重要,也可以說醫術不如醫德重要。[2]一個有醫學人文精神,有醫德的醫生,其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能關心并關注病人的生命與健康,病人的權利和尊嚴,其定會提升醫術,為人民健康負責。啟示高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應著重醫學人文精神培養與發展,可以通過開設相應的課程,亦可注重教師日常授課中的言傳身教達到此目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動態,多方努力以強化其醫學人文精神。“身心健康,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項是應具備素質重要性評分的最低分,相比其他素質并沒有那么受基層重視。可能是基層醫院工作力度不那么強,不如大醫院般需要超負荷的勞動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致。但是,身心健康是做好臨床工作的重要前提,且隨著醫改的深入,社區、基層衛生單位將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并承擔公眾的大部分衛生保健服務,基層醫院將不在人浮于事,工作強度會有增加,所以此項內容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不容忽視。
3.重視診療知識教育,加強對祖國傳統醫學的教育
成都中醫藥大學著力于面向基層的臨床學生的與醫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臨床診斷和治療知識,全科醫學基本知識,重點人群的康復保健知識,流行病學相關知識和方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知識的培養。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應具備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中得分最高的三項是“具備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具備系統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具備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原則”。可見,基層醫療機構特別重視臨床醫生的診療知識。自新醫改以來,基層出現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而輕基本醫療服務的現象,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量明顯增加,而醫療服務量逐漸減少,使得基層的診療能力普遍滑落,基層醫療技術留不住病人,大醫院門庭若市,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問題突出。基層醫療機構也看到了此問題,開始重視其診療能力的提高,所以,現階段醫學高校應著重臨床醫學生診療知識教育,在課時設置上可增加此方面內容的學習課時,加強臨床實踐,讓學生能夠在臨床實踐中鞏固和運用,后將其融會貫通于基層診療活動中,為基層提供值得信賴的醫療服務,最終實現基層“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康復”六位一體的服務職能。“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項是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中的最低分。可見,基層對其臨床醫學人才的中醫學知識的掌握重視不足。此可能與當前普遍重西醫輕中醫有關,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障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身體健康,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其關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在中醫藥高校應重視此問題,加強對祖國傳統醫學的教育,讓其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精髓,認同中醫藥的診療效果和重要意義,而后在工作中宣傳中醫藥知識,提升基層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和認同度。
4.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醫患溝通能力的提升
在技能要求方面,成都中醫藥大學主要著力于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結果顯示基層醫療機構對這四方面都比較重視。基層重視臨床醫生綜合能力的體現,需要其臨床醫生能夠在醫療實踐活動中有較好的臨床思維,能合理運用其所學知識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基層最重視的兩項技能是“具備全面、系統、正確、規范地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的能力”項和“具備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斷處理的基本能力和對急、難、重癥的初步處理能力”項,故高校在培養過程中應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因為所有的知識和思想教育,最終都是通過臨床應用而得以體現,所以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也應重視學生臨床過程中臨床思維的系統性培養,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將知識、思維融會于臨床實踐,提升其臨床能力,然后升華為新的知識。“具備良好人際交流與醫患溝通能力,具有較好的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項在8項技能重要性評分中排名第四,可見醫患溝通能力已受到基層重視。此可能與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糾紛常有發生有關。廣泛的醫患糾紛使患者及社會人群和醫務人員都迫切需要溝通,醫患間有效、良好的溝通有助于解決醫患矛盾,所以醫患溝通在我國已不再是一個煩惱、一個名詞,已逐漸成長為一門學科。《醫患溝通》、《醫患行為與醫患溝通技巧》等相關書籍全面、系統地介紹醫患溝通,并深入透徹地介紹從醫人員與患者間有效溝通的方法。高校應注重醫患溝通能力的提升,可開設《醫患溝通》課程,更好的讓學生學習、了解醫患溝通技巧,減輕醫患矛盾,減少醫患糾紛。
5.課程設置應更契合基層需要,應著力于綜合素質的提升
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重要性評價結果顯示內科學和外科學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可見基層較重視涉及面廣、整體性強的臨床醫學學科。而診斷學作為基礎學科過渡到臨床醫學各學科的橋梁課程,解剖學作為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為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專業課程奠定基礎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也得到基層的普遍重視。兒科學排名靠前,可能是現在兒童疾病基本都是急診,基層憑借地理可及性優勢長期要接收兒童患者,此就對基層的臨床醫生兒科學知識提出高要求,兒科學也是基層很重視的一門課程。社區預防與保健、中醫學、人體寄生蟲學、康復醫學、醫學微生物學,社會醫學則稍顯沒有那么重要,重要性評分均值均在4分以下。這種重要性的差異在課時設置中可得以體現,有目的、有重點,科學合理的安排課程,體現課程中的“基層性”。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是改革發展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5]基層也認識到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所以在課程中更偏重于醫療課程,而對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課程則沒那么重視。在校教育中,將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課程有機融入到專業培養課程體系中,合理安排預防保健、康復醫學、社會醫學等課程或教學內容,有意識地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認知度,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特點和任務,后主動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能力是當前工作重點。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可將課程設置分為人文素質課程群、職業基礎課程群、崗位課程群、素質拓展課程群等模塊,在各個模塊課程設置中打破學科界限,強化知識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的實用性。課程設置不應單純呈現專業知識,也需滲透基層特色,熏陶醫學人文精神,更新內容,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適應基層群眾的新要求和期待,積極為基層培養適宜的臨床醫學人才。
四、小結
《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中提出要深化面向基層衛生人才培養的高等醫學教育改革,以衛生需要為導向,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一批適宜人才。本文欲通過調查基層醫療機構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從需方了解適應基層醫療機構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的特征,為培養供需對應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提供參考意見。《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定向)本科專業培養方案》較符合基層需要,在培養內容上應有所側重,體現出“基層性”。基層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多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動態,多方努力以強化其醫學人文精神;應重視診療知識教育,同時加強對祖國傳統醫學的教育;應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醫患溝通能力的提升;課程設置應更契合基層需要,并著力于綜合素質的提升。高校需重視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工作,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緊抓培養質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積極為基層培養適宜的臨床醫學人才。
作者:同昭燕 楊帆 李勇 李陽倩 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管理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