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創業教育結合分析
一、大學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業意識主要是指在創業實踐當中對于創業者具有推動作用的個性化傾向。通過強化創業意識教育,能夠讓大學生群體形成敢于獨立闖出人生道路與創造個人價值的獨立精神,敢于競爭和不畏失敗的頑強品質。開展創業知識教育。創業所需要的知識結構是一個通過多種因素組合而成的綜合體,主要涉及到心理學、法律、營銷及管理等多個領域,所以創業知識教育必須融入到具體課程當中,讓大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掌握創業所需要的各類知識,進而形成與完善創業所需要的綜合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應當教會大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讓其形成主動學習與終身學習的理念,并且拓寬知識的視野。開展創業能力教育。創業能力是大學生們今后走好創業之路的重要因素,它需要大學生們在創業教育之中取得,并將創業意識轉化成為實踐性的創業行為。缺乏一定的創業能力作為后盾,創業意識肯定將為創業之艱難所侵蝕。與此同時,創業能力還是大學生們今后運用所學知識實施創業活動的重要保證。開展創業心理品質教育。創業心理品質主要是指創業之中對于人的心理及行為具有調節作用的個性化心理特點。過硬的創業心理品質將是大學生群體創業成功的重要要素,因為創業之過程始終存在著機遇和挑戰,創業者在這一過程之中肯定將遭遇多個難題與障礙,只要存在一個難題或者障礙未解決,均有可能導致創業者心灰意冷。所以,強化創業心理品質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群體追求事業之決心與信心,使大學生們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大學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創業教育的定位不夠準確。高等學校創業教育在于培養大學生群體在今后社會當中的獨立創業能力,提高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創業、合作、誠信以及勇于承擔責任與風險等意識,從而切實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創業精神以及創業能力。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之目標在于為廣大大學生提供一種更加多元化的發展空間,而并不僅僅只是為了讓大學生們得到一份能滿足其溫飽生活的工作。然而,現實之中的很多大學領導,還有高等院校教師以及學生個人,對于創業教育之目標以及實施理念往往會產生誤解或者根本就不予理解,導致其對于創業教育之內涵與本質缺乏足夠的認識,甚至還會存在相當大的偏差。一部分高等院校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態度十分冷淡,甚至覺得創業教育只是對大學畢業生實施就業指導的內容之一,因而在實踐指導上往往只停留于表面,未能高度重視對大學生實施創業意識、精神、能力等的教育。未能構建起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當前,我國大學創業教育尚未和學校的總體教育教學體系相互結合起來,未能與各專業的教育建立起有機的聯系,而大多是抽出課余零星時間來進行。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大學生創業教育脫離了學生們所學的專業,難以對大學生綜合素質之培養產生出積極向上的正面影響。一部分大學盡管已經設置了和創業教育相關的課程,然而卻十分缺乏配套性的創業教育教材,教師們只能依據個人理解來尋找教材,因而難以適應大學生群體的創業教育需求。缺乏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環境。當前,大學創業教育迫切需要健全完善校園創業文化環境,因為這是大學生群體創業之基礎。大學校園創業文化環境不僅體現為一種外在的觀念,而且也體現于大學的制度環境,對于大學生創業素質的提高具有整體導向、塑造以及培養等功能等等。當前,我國大學創業文化還是以保守與求穩為主要特點的傳統校園文化,因此,迫切需要積極加強新型創業文化建設,鼓勵大學生群體積極創業,并為開展創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在大學教育中融入創業教育的實踐策略
打造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一是要將創業教育升華到開拓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上,從而取得大學領導的關注與支持。二是要注重于創業教育的研究,認真探討創業教育的發展規律、模式及實現方式,通過深入學習交流以提高大學生們的理論水平與教學能力,進而推動創業教育之發展。三是要充分運用各類媒體積極宣傳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與典型,從而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創業意識,幫助其樹立起正確的創業觀。組織撰寫符合實際的創業教育教材。任何教育的目標均須通過課程教學來加以實現。因此,創業教育培養目標也應當通過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環節來加以實現。我國大學必須加大改革之力度,徹底改革當前不盡合理的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方法、評價機制及教材等,建立起以市場需求為主導,以充分發揮大學生創造力為中心,以管理學和經濟學等內容為主體,符合當前我國大學實際的科學化課程結構體系。創業教育教材一定要具備系統性與邏輯性,還應當和大學生所學專業相互適應。同時,創業教育不僅不能排斥知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還要更多地依賴于知識教育及專業教育。為此,應當邀請創業教育研究專家在參考與借鑒國外大學同類教材的基礎之上,撰寫出更加符合我國大學實際之所需的創業教育教材,從而努力實現創業教育教材的本土化、規范化。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一是大學必須要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注重于實施教育教學改革,讓大學教師對于人才培養產生新的認識,并且牢固地樹立起以人為本和全面發展的創業教育理念,更加積極主動地為大學生投入自主創業提供最優服務。二是教育廣大大學生形成一種與當前市場經濟相互適應的學習觀念,從而建立起合理的就業觀,進而培養其樹立起創業意識。大學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一定要立足于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修正,通過修訂與改進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真正將培養創新型人才之思路貫徹到教育教學過程之中,讓教師能夠真正了解到創業教育之實質,從中了解到設置創業教育之目的就是要培養大學生們的自主就業觀念,讓其能夠有眼光、具膽識、充滿社會責任感,并在畢業之時有足夠的創業心理準備以及知識準備等。三是要擯棄那種為了單純創業而實施創業教育的觀念,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大學各方面的教育當中,融入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當中。大學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互動教學,以求讓大學生們產生出良好的創業想法,這樣才能切實調動起大學生們的潛在能力,讓他們有信心去面對與從事創業活動。形成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為了更好地實施創業教育,要致力于培養一支具有強大教學能力與較高綜合素質,實踐經驗較為豐富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這是因為一支較為穩定的教師隊伍不但能夠深入研究創業教育之方法,而且還能在這一領域深入調研,營造出良好的創業環節,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持續性將發揮十分積極的作用。在有了一支穩定的創業教育教師隊伍之后,大學應當明確創業教育的目標,以此為基礎,不斷深化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變革,增加相應的創業教育課程,從而建立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教學體系。
建立注重創業教育的文化環境。大學在推進創業教育的過程當中,應當依據創業教育的目標,體現出創業教育主要宗旨,營造出濃郁的大學校園創業文化環境。比如,可以設置一些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標志性人文建筑景觀,打造對創業成功校友進行宣傳的畫廊,在校園內張貼創業教育格言等等。要通過以大學領導作風、大學教師教風和大學生學風為主要載體的大學校園行為文化建設,將創業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強化創業精神之培育,切實形成能夠引領大學生群體積極創業和敢于創業的行為文化。要通過實施以組織建設與制度建設為主要載體的大學校園制度文化創建,開展保障創業教育的各項活動,讓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各項舉措得到有效落實。要積極推進創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的相互融合,大力弘揚創業教育的思想,讓創業教育真正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理念,讓創業成為大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大學還應當積極利用各類校園媒體全力宣傳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宣傳成功創業的先進經驗,切實建立起積極崇尚創業、勇于創業和以創業為榮的大學輿論環境,建立起鼓勵創新、開拓進取、團結互助、積極奉獻的大學創業文化環境。鼓勵和引導大學生投入到社會實踐之中。在大學創業教育體系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要應當堅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貫徹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指導方針。大學教師要指導大學生群體積極參與到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之中,或者參與到各個大學生社團組織活動之中,這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作為本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必修課,在每一年寒暑假都盡可能地組織本班級學生到各地參與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可以激勵其和企業家進行座談交流,參觀各種類型的企業,并且對企業的發展狀況與運作模式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并得出自己的分析結果;可以積極鼓勵與大力引導大學生們參與到社會上組織的或者由大學開展的各類青年創業計劃競賽,從而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創新能力,培養大學生們的創新精神;為讓大學生群體能夠更加深入透徹地了解到創業方面的知識,大學還應當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社會上的創業精英、來自各個政府主管部門的專業人士、其他大學的專家學者等來校開設涉及到創業的知識技能講座,從而讓大學生們能夠真正地進入到創業的情境之中,為其今后真正實施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gzqk_2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