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毒理學報雜志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基礎信息: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生態毒理學報》(AsianJournalofEcotoxicology)已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于2006年起正式創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
《生態毒理學報》是為順應環境科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學科發展趨勢,推動國內環境風險研究領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創辦的。該刊物的創刊為我國從事生態毒理和風險研究的學者和相關機構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填補了目前國內尚無專門刊載生態毒理學/環境風險研究領域學術論文的高水平專業期刊的空白,將在縮短我國在環境風險評價方法學及基礎理論研究與國際前沿研究的差距、促進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生態毒理學報》主要報道有毒有害化學污染物對個體、種群和生態系統的致毒效應,在環境中的歸宿(遷移、轉化和降解),以及對整個環境(人體和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危害和風險研究。《生態毒理學報》將積極報道我國環境風險與生態毒理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及新技術與新方法,推動該領域的學科發展,促進學術繁榮。
本刊力求及時報導國內生態毒理學/環境風險研究領域新近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跟蹤最新學術進展,推動我國環境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本刊是生態毒理學類學術雙月刊,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現已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美國化學文摘(CA)”、“《ThomsonScientific》”、“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等檢索機構收錄。據《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8)》統計,本刊影響因子1.527,在環境科學、毒理學等領域均名列前茅。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生態毒理研究新方法/技術、污染物化學轉化過程與其生物有效性關系、污染物對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態毒性、毒理變化及其風險評價。
本刊主要報道:①污染物環境過程研究;②污染物對活體生物毒性研究;③污染物對于種群水平可能導致個體數量、基因率或生態系統功能變化研究;④污染物對個體水平生物化學、分子、物理結構和功能危害,以及由此可能導致的群落及至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破壞研究;⑤生物標記物測試方法及其在環境風險評價中的應用研究;⑥依據毒性測試數據和化學轉化規劃,評估化合物對整個環境(人體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危害和風險;⑦環境毒理學測試新技術/方法,典型區域環境污染的毒性測試;⑧環境風險評價方法研究。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訂閱方式:
ISSN:1673-5897,CN:11-5470/X,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18號(北京2871信箱),郵政編碼:100085。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社相關期刊- 生理學報雜志人類學學報雜志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雜志昆蟲學報雜志昆蟲分類學報雜志菌物學報雜志激光生物學報雜志古生物學報雜志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分子細胞生物學報雜志生態毒理學報雜志社投稿信息1.論文題名:論文題名要簡練并明確反映論文內容,一般在20~25字以內。
2.論文摘要:摘要應是對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應以第3人稱寫,避免使用“本文研究了……”、“作者研究了……”等字樣;摘要應闡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其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也能夠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包含與論文同等數量的主要信息;英文摘要應與中文對應,無語言表達錯誤,符合英文語言習慣;為便于國際交流,英文摘要可適當詳細、篇幅適當加長。
3.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一般3~8個;應盡量使用主題詞;應避免將詞組作為關鍵詞。
4.引言:引言部分應該有2個功能:一是對本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綜述,如哪些研究者進行了什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結果,存在哪些不足?二是突出本研究的創新性和研究意義,這一點是承接于文獻綜述的,既然目前的研究存在不足,為此本文進行了哪些工作,與前人工作有何不同。引言中應著重論述本研究的創新點。行文要有根有據,要提供必要的引文出處。
5.正文:正文部分應明確闡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明確交待所用實驗方法與實驗材料、實驗儀器和實驗條件。為了提高發表文章的質量,突出作者的原創性工作,本刊要求將實驗結果和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分為2大節(文章一般分為引言、試驗部分、結果、討論4部分)敘述。具體要求如下:(1)結果部分以陳述數據為主,如,“通過...試驗,得到...結果,如圖(表)...所示。”在數據之后對結果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但不要作進一步的討論。既要避免只出現干巴巴的圖、表而無文字的情況,也要避免文字敘述與數據圖、表重復。(2)討論部分在結果部分所列數據的基礎上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地分析、討論,與已有的規律、結果進行對比,深入挖掘本研究所得結果的意義。
6.結論:由于摘要部分已包含文中的主要結論,為避免重復,本刊要求不設結論部分。
7.致謝:可在致謝部分對項目資助機構、為作者完成項目或完成本文提供過幫助的機構或個人提出感謝。
8.參考文獻表:引用他人觀點、數據、圖表及引用他人實驗方法、公式時必須注明出處(參考文獻或注解)。尚未公開發表的數據資料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只能以頁下注解的形式列出出處。本刊引文標注和參考表著錄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在引用文獻后應立即在括號內標注著者、出版年份,不排引文序號。為便于國際交流,本刊要求作者分別著錄中文參考文獻表和英文參考文獻表。其中,中文參考文獻表僅著錄原始文種為中文的文獻;英文參考文獻表除著錄原始文種為英文的文獻外,還應將原始文種為中文的文獻條目譯成英文(對于期刊或文集,英譯以原文獻的英文摘要為準)。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社編輯部征稿環境污染物發育毒性機制研究的系統生物學方法進展不同類型土壤中外源鎳對赤子愛勝蚓的急性毒性兩種典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草履蟲急性毒性初探(英文)硫氰酸鈉對斑馬魚毒性的評價北京官廳水庫周邊農藥類POPs暴露的土壤生態效應研究食物相暴露下三丁基錫(TBT)在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體內的吸收和代謝動力學應用物種敏感性分布法對太湖沉積物中多環芳烴的生態風險分析孕哺期全氟辛烷磺酸染毒對大鼠海馬細胞鈣穩態的影響天津水產業磺胺類耐藥細菌及其分布鎘“加標”沉積物對泥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生物毒性研究銅鎘復合脅迫下硫素對小麥幼苗銅鎘吸收、亞細胞分布及毒性的影響液態或氣態甲醛誘導大鼠骨髓細胞DNA-蛋白質交聯形成的研究(英文)太原地區食物中的林丹殘留與人群攝食暴露小白菜的干鮮狀態對其鉛的生物可給性的影響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與Aroclor1254單獨與聯合作用對大鼠外周血淋巴細胞DNA的損傷效應鉛暴露致中華鱘(Acipensersinensis)幼魚彎曲畸形與畸形恢復3種氯酚類化合物對河蜆的毒性和氧化應激低濃度阿維菌素對鯉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響多壁碳納米管存在環境下Pb、Zn對斑馬魚毒性的變化《生態毒理學報》投稿須知三氯酚暴露致稀有鮈鯽肝臟損傷的比較蛋白質組研究高錳酸鉀及氯化錳對日本青鳉的急、慢性毒性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jykx_1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