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學刊雜志
齊魯學刊雜志基礎信息:
《齊魯學刊》于1974年4月創刊,是曲阜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刊物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新聞出版導刊》、《走向世界》等多家報刊,都曾對該刊作過專門報道或介紹。曾用刊名:破與立。
齊魯學刊雜志辦刊宗旨:
多年來,《齊魯學刊》始終遵循“立足世界文化名人孔子故鄉,突出孔孟儒學齊魯文化研究,重視社會科學基礎理論探討,堅持雙百方針倡導創新求實”的辦刊宗旨,以學術水平作為取舍稿件的首要標準,注意優化選題,強化特色,提倡嚴謹扎實的學風,鼓勵各抒己見,支持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學術討論和百家爭鳴,使刊物的學術質量不斷提高,所刊發文章被其他報刊轉載、摘編的篇次和比率,在全國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
齊魯學刊雜志期刊榮譽:
《齊魯學刊》近幾年來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選用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并數次入選美國R·R·BOWKER公司出版的國際權威性大型期刊介紹工具書《烏里希國際期刊指南》,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良好的影響和聲譽。
齊魯學刊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欄目:孔子、儒家、齊魯文化、歷史、哲學、經濟、文學。
齊魯學刊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1-022X,CN:37-1085/C,地址:山東曲阜,郵政編碼:273165。
齊魯學刊雜志社相關期刊- 浙江學刊雜志江海學刊雜志河北學刊雜志中州學刊雜志蘭州學刊雜志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雜志文化學刊雜志黑河學刊雜志齊魯學刊雜志社投稿信息1、本刊歡迎打印稿,并請提供軟盤。通過電子信箱投稿,必須同時寄打印稿一份。
2、來稿請提供論文的中英文篇名、摘要(200字左右)、關鍵詞(3—6個),以及作者的中英文姓名和單位。摘要需能客觀、準確地反映論文的主要觀點,不能出現“本文”字樣。
3、請提供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詳細通訊地址(包括郵政編碼、聯系電話)。
4、若文章的產出有資助背景,應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含代號)。
5、參考文獻(舊稱文后“注”):
(1)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序號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同一文獻被反復引用者用同一序號標注。
(2)類型標識:M—專著,J—期刊文章,N—報紙文章,C—論文集,D—學位論文,R—研究報告,S—標準,P—專利,A—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用“Z”標識。
(3)格式(注意各項順序和標點符號):①專著:作者或主編者.文獻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②譯著:原著者所在國名.原著者.文獻名[M].譯者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③期刊文章:作者.文獻題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④報紙文章:作者名.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⑤專著或論文集析出文獻:析出文獻作者名.析出文獻題名[A].專著或論文集主要責任者(主編或主要編輯者).專著或論文集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4)外文參考文獻(包括作者、出版地、出版者)一律用原出版語種,西方文字作者名字全部用大寫,書名、期刊名用黑體。
(5)如文章作者需對文章題名、文章內容作解釋性說明,請用腳注。
6、來稿一經采用,即付稿酬,寄樣本。因經費所限,稿件一律不退,請作者諒解。三個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處理。
7、本刊對采用的稿件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中申明。
8、本刊刊發的文章,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稿酬一次性付清。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轉載,請在來稿時聲明。
9、按照有關規定,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請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權威版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用1995年版,《列寧選集》用1995年版,《毛澤東選集》用1991年版,《鄧小平文選》用1994年版,《列寧全集》用1984年以后的版本。
齊魯學刊雜志社編輯部征稿知識、道德與宗教──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幾個問題經濟全球化與我國刑事犯罪魯迅:啟蒙路上的艱難持守啟蒙與革命:魯迅創作的現代化選擇魯迅心理小說藝術綜論《苦悶的象征》的傳播及其意義──兼論魯迅對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建設的貢獻喜劇審美中的生命本質──中國傳奇喜劇英雄形象研究明清歷史演義小說中明君形象的審美文化意義從《醒世姻緣傳》看明末官吏腐敗狂狷與中行──簡論清初“四僧”與“四王”人生、藝事的分流論儒家倫理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先秦儒家思想發展的重要轉折——徐復觀對董仲舒“天的哲學”的解釋西漢詔令的宗教內容及成因探析“興滅繼絕”與“以夷制夷”——試述傳統政治文化對晚清東亞外交的影響信息傳遞與五四運動陳立夫“唯生論”創制的背景及其內容、特點民國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清檔出版物時間訂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制約因素的認識論分析生產關系范疇的解析與重構馬克思生產理論研究的反思與探索科技具體勞動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解讀平等權的存在形態及其內涵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shkx_1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