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基礎信息: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79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西南民族學院主管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本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理論為指導,貫徹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主要反映本校的兩個文明建設,刊發學術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導教學實踐,交流科教學術信息,促進科教學術的繁榮發展。本刊注重民族問題和民族學方面的研究。現用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民族研究、人類學研究、文學研究、歷史研究、法學研究、哲學研究、財政與金融研究、語言研究。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榮譽: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排名第四位(02)。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收錄情況: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訂閱方式:
ISSN:1004-3926,CN:51-1111/C,地址: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市一環路南四段,郵編:610041。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相關期刊- 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雜志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投稿信息1.來稿必須包括以下項目:題名(20字符以內)、作者姓名、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3-8個)、中圖分類號、英文題名、作者英文姓名、作者英文單位、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對應)、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對應)、引言、正文、結語、參考文獻。另請附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是博導、院士的請標明)、學歷(是博士后的請標明)及作者的詳細聯系地址和其他聯系方式(包括電話、手機、電子信箱)。
2.來稿若是省部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產生的論文,亦請在論文首頁地腳注明并給出項目的編號或批準文號。
3.摘要應寫成報道式摘要,按照摘要四要素(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來撰寫,直接切入主題(不要論及論文研究的基礎和背景知識,不要進行自我評價),且中文摘要字數要達到200~300字。
4.關鍵詞的選擇應規范。第一個關鍵詞為該文所屬相應欄目名稱,第二個關鍵詞為該文研究成果名稱,第三個關鍵詞為得到該文研究成果所采用的方法名稱,第四個關鍵詞為作為該文主要研究對象的事物名稱,第五個及以后的關鍵詞為作者認為有利于檢索和文獻利用的其他名詞。
5.要寫好論文的引言,引言是論文內容的重要提示,作者在引言中應概述前人在該領域內所做的工作,并陳述論文在此基礎上所取得的成果和突破。
6.正文中的圖、表按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編號,圖(務必清晰、精確)名、表名必須有中文、英文兩種表述,坐標圖的橫、縱坐標必須標明其對應的量及單位(量綱為一的除外)。
7.論文中涉及到量的單位,務必使用國際標準單位;避免用同一個符號表示不同的量,凡是含有變量含義的符號(包括表示量及其上、下角標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反之,用正體。
8.表示矩陣、矢量的符號一律用黑體;量與其單位之間用“/”切分,是復合單位的應在“/”后加注括弧,如:速度/(m.s-1);量的符號務必使用單個字母表示。
9.要寫好論文的結語,在結語中應指出該論文的獨創性成果及存在的局限,以方便他人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工作。
10.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一定要全,相關格式參見《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或歷年的《中國公路學報》。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編號,原則上不能少于8個。中文及其他非英文參考文獻要有對應的英文表述。
11.投稿可采用郵寄(一式兩份)或電子郵件的方式,請作者務必采用單一的投稿方式。
12.本刊已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簽署出版光盤及上網協議,支付給作者的稿費已包括作者的著作權使用費,有異議者請聲明。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編輯部征稿乾隆《西域遺聞》的編撰及其缺陷、價值近代康藏史研究的幾點反思——兼述康藏人眼中的辛亥革命人類學農牧關系的研究范式及其價值反思“拯救民族志”——以《國家地理》中約瑟夫·洛克的中國報道為例遷移、社會網絡和知識體系建構——四川茂縣藍店坡村震后羌族自發移民的適應性研究彝語及其親屬語同源詞探析彝族“六月二十四”的連帶解讀彝族道德經典《瑪牧特依·倫理篇》新解彝語口傳文化數字化采集方法及其保護與傳承研究——以畢摩、蘇尼、口弦、阿都高腔為例當下涼山醫療體系的人類學解讀曲比阿果涼山彝區畢摩傳承現狀調查與思考——以美姑縣為例“高唐神女”形象的身體美學意蘊“十七年”女性政治身體書寫的美學批判再論同、異品除宗有法大學生金錢心理特征與不道德工作行為可能性關系研究凱倫·霍妮的神經癥人格理論及其價值長江流域跨區水污染的法律規制——基于現實考察與利益博弈的反思我國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立法掣肘與破解環境法的天人合一哲學基礎環保法視野下的少數民族生態文化建設——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為例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研究——基于混合模型的實證分析外匯儲備:印度經驗及啟示四川民族地區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研究四川牧民定居后的增收路徑探析中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保留城市的記憶——對當代中國城市歷史景觀保護的美學思考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shkx_2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