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
刊名: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英文名:Journal of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主管單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出版地:北京市
主編:周曉燕
ISSN:1002-8919
CN:10-1318/C
周期:雙月刊
語種:中文
開本:16開
單價:20.00元/期
定價:120.00元
郵發代號:82-663
創刊時間:1982年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基礎信息: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雙月刊)于1982年創刊,曾用刊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本刊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立足中國青年理論與實踐,以青年問題、青年工作及青年最關心的國內外社會、政治、經濟、哲學、法律、文化教育等為主題,匯萃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服務于國內各級青年政策的制定與青年工作者、修正業管理人員、科研人員以及大專院校師生員工。近年來,學報社會影響不斷擴大,轉載率連年達到40%,獲得學術界評定的多個獎項,相關媒體作了報道。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欄目設置:
青年特別觀察、理論研究、共青團與青年事務、大學生教育與發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青年社會調查、青年思想研究、國外青年研究、學者訪談錄、青少年社會問題解讀、青年與政治、青年學術述評。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收錄情況:
1、期刊收錄:中國知網、萬方、維普。
2、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
3、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4、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5、獲獎情況:社科雙效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北京高等學校社科學報一等獎、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訂閱方式:
主編:周曉燕
地址:北京西三環北路25號
郵政編碼:100089
電話:010-88567282
郵箱:zqxb@vip.163.com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社相關期刊- 西安社會科學雜志新疆社會科學信息雜志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哈文版鎮江社會科學雜志中國監獄學刊雜志中國海商法研究雜志中國工程建設通訊雜志中國穆斯林雜志中國蒙古學雜志中國勞福事業雜志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社投稿信息來稿前請仔細查看本刊內容、格式及相關要求,務請與本刊吻合。具體要求:
一、來稿請寄樣紙,用A4紙打印,同時提供電子文本;文章不超過8000字,一般不受理本科生稿件。
二、請在文章題目下署作者姓名,并注明工作單位(包括二級單位)、所在省、市、郵政編碼、電話號碼。
三、請寫出文章的摘要(指文章的主要觀點或中心思想,不要寫成:“文章通過…指出了…解決了…),200字左右,關鍵詞3-5個。
四、請在文章首頁下方附作者簡介,其內容包括:姓名、所在單位(包括二級單位)、職稱、學位(尚未獲得學位者,請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五、參考文獻(指引用某人原話、原文或觀點)需在文中相應位置標出(用“[1]”“[2]”…表示),文獻信息放在文尾。
內容包括:
1.報紙注法:作者姓名,文章名稱,所載報紙名稱,報紙年、月、日;
2.刊物注法:作者姓名,文章名,所載刊物名稱,刊號;
3.著作注法:著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六、如不明白,請參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或與本刊編輯聯系。
另外請務必附上引文相關復印件:
1.引文當頁復印件(并在該處注明序號);
2.該書、刊、報之版權頁(即顯示書、刊、報名稱、出版者、出版年之頁);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志社編輯部征稿高智商者犯罪心理探析——從復旦大學投毒案說起誰是青年:“Y世代”在中國語境中的解讀從宏大敘事到傾聽個人發聲——青少年研究方法的比較分析轉型期新生代農民工傳統性斷裂與現代性重塑當年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態度分析論青年政治參與的合道德性——由香港違法“占中”事件引發的深思青年政治參與倫理失范及其矯治時代語境下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路徑媒介與青少年發展視野下的網絡欺凌網絡欺凌與學校責任社會建構理論框架下的青少年網絡欺凌大數據之于學術評價:機遇抑或陷阱?——兼論學術評價的“分裂”新媒體時代紙媒對青年高品位閱讀的影響高校學生問題研究在青年期刊中的顯現及其影響——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為例社區法律服務學習中青年“法科生”的需求實現——以中青法律診所的相關實踐為例服務學習理念下的課堂學習與社區服務——以《兒童權利與保護》課程為例當代青年自我認同危機及其重構路徑——以80后早衰現象為例論00后的群體擔當及共青團的代際主題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法理沖突與調適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現狀及預防對策修正——以S省法院5年判決為樣本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分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現狀研究協同創新機制下的大學新生教育研究——以北京工業大學為例文化、媒介的性化和青少年性化21世紀美國青少年小說與青少年認知發展親密關系的變革:“基友”的現實表現及其理論蘊含80后和90后的尼特與啃老現象從“華爾街”、香港“中環”到臺灣“立法院’’的青年占領運動——兼論青年大學生政治精神家園的訴求與批判城市“單獨夫婦”的二胎生育意愿——基于南京、保定五類行業558名青年的調查分析青年干部“35歲貪腐現象”:特征、成因及其治理空間生產理論視域下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研究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shkx_6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