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常在基坑開挖施工中,對既有管線進行保護主要方法有拆遷、改移和懸吊等。但對于通信光(電)纜的保護,拆遷和改移的方法造成的損失非常巨大,針對原地保護提出斜拉的新方法。
[關鍵詞]管線保護,斜拉,塔架
1 . 前言
伴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強,城市改造工程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各城市因此面貌一新。隨著高層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不斷興建,地下工程也日益增多,在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因施工造成地下既有管線破壞問題,不僅給國家經濟造成損失而且對社會生活各方面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施工過程中對既有管線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通常在基坑開挖施工中,對既有管線進行保護主要方法有拆遷、改移和懸吊等。但對于通信光(電)纜的保護,拆遷和改移的方法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通常都盡可能采取原地保護的方法。
2 . 工程概況
無錫市土地交易市場位于無錫市太湖廣場以南,運河東路以東,九里基地塊北側。工程占地總面積10190m2,總建筑面積35953m2。工程地下一層,地上二十二層;建筑高度95.2m。本工程基坑開挖尺寸為122m×56.4m,在地下室覆土區域內有一組通信光纜穿過。在該工程基坑開挖過程中,為加快施工進度,采用了通訊光纜斜拉式保護技術。
3 . 施工方案的選擇與確定
3.1方案一(懸吊法)
即在基坑外設置柱墩,在柱墩上架設鋼桁架(梁),然后用吊筋(索)將要保護的管線懸吊架空。該方法主要應用于跨度不大的基坑。本工程基坑跨度達到56.4m,為克服鋼桁架自身撓度就必須把鋼桁架截面做大,增加工程成本。因此,該方案被業主否定。
3.2方案二(支撐法)
即沿管線設置打設若干支撐樁支撐管線。由于工程地下室深度達到-6.25m,打入支撐樁需要打樁機進場,并且打入支撐樁后給地下室底板、頂板的防水帶來隱患。該方案也被否定。
3.2方案三(斜拉法)
該方法借鑒橋梁工程中斜拉橋的設計原理,通過由基坑外塔架和坑內外鋼纜組成斜拉懸掛系統,將鋼托架梁及其上的光(電)纜吊在基坑上空。利用斜拉索的多個斜拉點使托架梁形成多跨連續梁(當管線為金屬管線時可直接利用管線本身的強度),從而減小托架梁斷面。斜拉索將荷載傳遞給基坑外塔架,而由于斜拉對塔架產生的水平分力,也由塔架后設置的攬風繩來抵抗。(見圖一)
4 . 斜拉式保護設計
4.1設計參數:
基坑跨度56.4m,通訊光纜采用φ100鍍鋅鋼管進行保護,每組6根。由于φ100鍍鋅鋼管有自身強度,故采用在斜拉位置設置短托架,把φ100鍍鋅鋼管看做連續梁,對鋼管進行強度和撓度驗算。
4.2通訊光纜保護管驗算:
光纜自重G2=5kg/m。
每個光纜荷載:q=(10.85+5)×9.8×1.2=0.19kN/m
每組光纜荷載:q=0.19×6=1.14kN/m
計算整組管線荷載時,應考慮托架自重及鍍鋅鋼管間夾雜泥土因素。
六組鋼管間夾雜泥土重量:2788.655×2×10-3×1.8×9.8=98N/m
托架自重:(7.85×0.39+1.2×7.398)×8×9.8/56.4=16.6N/m
合計增加荷載為:98+16.6=114.6N/m≈0.12kN/m
整組管線荷載為:1.14+0.12=1.26kN/m
經計算得:Mmax=6.13 kN.m,ω=9.30mm。
其支座反力從左到右分別為:3.68kN、9.66kN、6.93kN、7.72kN、7.52kN、7.52kN、7.72kN、6.93kN、9.66kN、3.68kN。
單根鋼管強度計算:σ=M/W=6130000/36727.9739×6=166.90N/mm2<[f]=215 N/mm2,滿足要求。
撓度最大值9.30mm,滿足要求。
4.3鋼絲繩選擇
經計算:對拉索1所承受的拉力為F1=13.21kN;對拉索2所承受的拉力為F2=12.72kN;對拉索3所承受的拉力為F1=18.27kN;對拉索4所承受的拉力為F1=21.99kN鋼絲繩驗算,按拉索4進行驗算。
選擇6×19鋼絲繩,鋼絲繩公稱抗拉強度1550MPa,直徑17mm。,其破斷拉力總和為167.5kN。
4.4間隔式托架計算
1、吊耳焊縫驗算
吊耳按拉索4水平分力進行驗算。
2、夾具螺栓驗算:
夾具螺栓采用φ16普通螺栓,共6個,按拉索4水平分力進行驗算。
4.5、塔架計算:
塔架主肢擬選用4-L70×7,基本參數:A,=9.42cm2,I=43.09cm4,Z0=1.99cm,i=1.38cm。綴條選用L50×5,其參數為A1=4.80cm2,i=0.98cm。截面為1500×1500,每節1.5m,全高9.0m。
計算塔架時,需考慮塔架自重、風荷載計算、由拉索產生的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及纜風繩的垂直和水平分力。
經計算,塔架中部彎矩為M=87.62kN.m,G=102.23kN
1) 塔架的整體穩定性驗算:
2) 主肢型鋼單肢穩定性驗算
除對塔架進行整體穩定性及主肢型鋼進行驗算外,還應對綴條、塔架底部焊縫驗算,經驗算均符合要求。
4.6懸掛系統出平面水平位移驗算
整個懸掛系統由于高度較低;并且管線位于地坪以下,受風力較小,經驗算整個懸掛系統出平面位移較小,滿足要求。
5 . 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5.1 工藝流程
開挖樣洞→托架、塔架制作、塔架基礎→塔架安裝→人工開挖管線、托架安裝→斜拉索安裝及索形、應力調整→基坑開挖
5.2 主要施工要點
1) 在距離基坑坡頂距離為2m設置800厚C20混凝土塔架基礎,基礎下土層用打夯機夯實。塔架基礎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置成整板或者雙條形基礎。塔架基礎澆筑前,根據塔架尺寸在塔架底腳位置預埋200×200×10鋼板,錨筋為4Ф14,L=400。預埋鋼板用水準儀嚴格控制在同一標高處,并嚴格控制鋼板水平度 。
2) 在塔架后方設置2000×1000×800混凝土錨碇,錨碇后方用4根φ48鋼管打入土中2.5m。錨碇上設置φ20拉環,每邊錨入混凝土700。
3) 為保證塔架的整體穩定性,塔架可制作成梯形。斜拉索可直接扣在塔架頂面水平桿上,采取必要的加強措施:可用2根5#角鋼將拉點位置與對邊角點焊接。
4) 鋼絲繩拉索收緊前,人工用鋼管將安裝好的托架向上做千分之三起拱,隨即用緊線機收緊鋼絲繩,防止土方開挖后鋼絲繩受力伸長使管線撓度過大。
5) 在挖土中出現隨時觀察管線下墜及撓度狀況,可以通過調節鋼絲繩上的花籃螺栓以調整鋼絲繩的長度,達到控制拉索索形和內部應力的目的。
6) 基坑開挖過程中,專人負責檢查管線保護工作的巡視和檢查,密切觀察管線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的變形大小。管線在開挖后,如發現管線局部撓度加大,應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一般可采用局部加設頂撐的方法進行補救。
6 . 結束語
本方法施工工藝簡單、易操作,減少人工投入。與傳統改移的保護方法相比,避免了光纜使用中斷而造成的重大損失;相對懸吊法,材料用量小,費用低。尤其在較大跨度基坑開挖的管線保護中,更顯出本方法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
2. 江正榮.建筑施工計算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 徐蓉等.建筑施工安全計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