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1]。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達到戰略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占據了重要地位,是引導企業制定決策,提升決策準確性,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關鍵所在[2]。然而目前許多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實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執行力度不強、缺乏預算規劃性、體系的缺失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直接影響著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對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充分發揮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保證企業的良好發展,就需要企業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并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一、大數據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開展的影響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多數企業有預算意識及戰略部署意識,了解全面預算工作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企業業務戰略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為其重點,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企業能更為客觀地對市場情況進行分析,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計劃并實現對未來的預測。在傳統的預算管理模式下,企業無法實現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分析,在長期發展戰略方面缺乏考慮,因而無法合理計劃企業的預算情況,無法合理規劃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下,不少企業已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的收集、挖掘及分析工作。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許多企業都意識到在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大數據技術的重要性,大數據技術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開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能促進預算控制準確性的提升
企業過去在進行預算計劃的制定過程中,主要是通過人工管理的方式完成預算批準。企業的財務人員日常工作量大、工作任務重,需要處理大量的財務數據,工作難度較大,易造成企業中出現信息及數據間動態聯系缺乏的情況,無法達到預期的預算管理效果。而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企業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集成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還能使企業收集更為準確的預算信息,通過信息共享將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目標快速傳達至各部門,有助于促進企業預算時效性及科學性的有效提升。
(二)可優化預算流程
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預算流程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科學、合理的預算流程,才能更好地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在過去,企業采用的傳統預算流程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溝通平臺,各部門間溝通率低下,工作缺乏標準化控制,預算流程效率低下且復雜,導致預算可能發生重復批復或速度緩慢的情況出現。而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企業可通過互聯網平臺建立完整的數據信息系統[3]。企業能對預算管理流程進行改善,并對內部控制體系加以優化,利用分層定制服務,可對各部門信息需求加以整合,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各項工作,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對企業預算管理流程進行規范。
(三)實現預算編制的個性化
當下,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企業必須要利用數據管理平臺,以實現信息整合工作的高效開展,并及時向相關部門進行信息反饋,使預算編制更具個性化。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能影響企業的預算編制,使其朝著個性化方向發展,有助于促進企業預算分析科學性的提升以及預算控制準確性的提升[4]。在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用市場數據,結合自身需求及各部門情況,監管具備個性化的預算管理工作。在執行預算管理過程中,若發現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出現執行結果發生偏差的情況,企業就需要對預算方式進行調整,不斷對預算管理計劃加以優化,最終達成目的。
二、利用大數據構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相關建議
(一)預算編制方面
在企業的預算編制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兩個部分包括預算目標的設定、預算方案的編制。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行過程中,以設定的預算目標為基礎開展,設定的預算目標將直接對企業預算工作導向性的準確度造成影響[5]。因此企業應當重視預算目標的設定及預算方案的制定,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利用集成數據功能,結合戰略目標及企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重點分析外部市場情況及企業內部發展情況,從而設定更為合理的預算管理目標[6]。同時還應當通過定量或定性分析企業各個生產運營環節的情況,包括生產供應方面、顧客層面、銷售渠道方面、市場層面、技術方面、管理方面、員工方面、資源方面及財務方面等,以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幫助企業逐步實現經營過程中的戰略目標,符合戰略目標的發展。在企業進行預算方案的制定過程中,企業應當根據從上到下的原則對預算方案進行制定,各部門需要共同協調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企業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數據進行充分分析,整合及優化企業現有的資源信息,分解企業設定的預算目標到每一個關鍵環節中,使企業的預算目標能得到全面落實。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企業提供更為完整、準確的信息以及數據,使企業能直觀地了解自身各責任中心的情況,從而能為預算編制人員的工作開展提供可靠的指導,提升其信息整合的有效率,使編制的預算方案能全面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能與預算管理目標更為相符。
(二)預算執行方面
在預算審批方面,可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規范。在企業開展預算審批工作的過程中,可通過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審批流程標準化及規范化的有效提升。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7]:第一,預算授權審批。在企業開展預算審批授權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對審批過程中潛在風險進行預測,從而實現企業審批過程風險的降低,減少風險帶給企業的影響。且在大數據背景下,能更清楚地進行責任劃分,使預算審批責任可追責到個人,能有效促進預算審批效率的提升;第二,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來開展預算授權審批工作,能減少人工審批的失誤,減少越權審批、重復審批的情況出現;第三,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簡化審批流程,也能實現審批流程的透明化,企業相關人員可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實現對審批流程及進度的實時查詢,了解審批工作開展的具體情況。
推薦閱讀:工程預算專業有什么申報課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