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法教學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其精髓是Rob-inson (1984 )所闡述的“語言運用是為交際目的服務的”。因而提倡教學過程要交際化,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而培養的途徑便是不斷提高交際的策略。
論文提要:交際法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交際策略是提高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交際策略是指語言學習者為了克服因語言資源有限所造成的交流障礙而采取的技能。本文對160名大學一年級非英語專業新生進行了為期八周的交際策略的教學實踐,實踐表明交際策略的培養有助于克服交際障礙與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論文關鍵詞:交際法教學 交際能力 交際策略
一、引言
國外交際策略的研究起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8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1980年,Canale&Swain的交際能力模式研究(語法能力、話語能力、社會語言學能力和策略能力)頗具影響,對交際能力和交際策略的研究產生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交際策略研究在我國相對來說還是一個空白”(戴煒棟,束定芳1994)0最近十多年來,我國交際策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許多學者開始介紹國外的交際策略的理論,如戴曼純(1992 ),戴煒棟、束定芳(1994 ),束定芳、莊智象(1996),王立非(2000)等。后來,有關中國學生交際策略能力的實證研究也逐步開展起來了,如高海虹(2000 )、王艷(2001)、王立非(2002)等。近年來,隨著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的研究者也開始加強對交際策略的研究(王艷,2001;譚雪梅、張承平,2002 ),但目前的研究尚處于理論探討階段,針對交際策略教學實踐的研究還很少。本文聚焦于交際策略的研究,主要通過教學實踐研究來分析交際策略教學的必要性、實施方法及取得的教學效果。
二、交際策略的理論建構
1交際能力的含義
交際法教學的理論基礎是社會語言學、功能語言學和語言哲學,作為其基石的“交際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fence)這一重要概念是由社會語言學家Hymes針對Chom-sky的“語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概念而提出的。他認為,喬氏的“語言能力”概念未能全面揭示人的語言能力,語言的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一、兩種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包括對在何時何地、以什么方式對誰恰當使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際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涉及到語言、修辭、社會、文化、心理等多種因素,包括一個人運用語言手段(口頭語或書面語)和副語言手段(身勢語)來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的的能力。語言學家Littlewood則將交際能力概括成以下幾點:(1)掌握語言知識,并能運用語言清楚地表達思想;(2)不僅掌握語言知識,還了解這些語言知識在交際中的作用;(3)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應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及社會語境并能從聽者的反應中判斷出所用語言是否恰當;(4})學習者必須了解語言的社會含義,能使用英語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語言。應該說,以“交際能力”為核心的交際教學與其他教學法相比,確實有許多長處,因此日益成為語言教學界比較受推崇的教學法。
2.交際策略的概念與分類
為了達到培養學習者交際能力這一目標,交際法倡導教學過程交際化,主張語言在課堂上既不是知識,也不是內容,而是交換和獲取信息的手段。交際策略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關鍵,是指語言學習者在尚未完全掌握第二語言時,為實現交際目的,解決因語法與詞匯方面的欠缺而采取的方法。該概念最初是Selinker ( 1972)提出的,它是一種語言使用策略,是指語言學習者在遇到由于語言資源有限而無法表達某些信息的情況時,為了克服交流障礙而采取的技能。Corder(1981)將交際策略定義為:“說話人在遇到困難時,為了表達意思而采取的有系統的技巧”。從以上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交際策略是彌補學習者和對話者語言知識的差距所采取的策略。
過去國外的學者對交際策略提出了多種分類方法。Tarone (1977)把交際策略分成五個類別:(1)回避;(2)轉述;(3)借用母語;(4)求助,如提問;(5)模仿及手勢語。Tarone的分類法對交際策略的研究影響深遠,因為它涵蓋了交際策略的基本類型。
Bialystok (1983)把交際策略按其信息來源分成兩個類別:基于第一語言的策略(即借用策略)和基于第二語言的策略(即轉述策略)。此項研究表明:水平較低者使用基于第一語言的策略,而水平高的學習者則多選擇基于第二語言的策略,因為后者對學習者的語言水平要求更高。
根據Farech&Kasper(1983)對交際策略的界定和分類,交際策略可分為減縮策略與成就策略,減縮策略指的是一種回避策略,而成就策略是指一種補償策略。如果學習者繞開障礙、回避困難,他使用的就是回避策略;如果學習者尋找途徑解決問題,他采用的就是成就策略。
在交際策略的研究過程中,過去學者的研究主要體現在總體的分類原則和所使用的術語上,而不是具體的策略本身。但他們所采用的多種分類方法以及各類策略優劣差異的研究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交際策略的認識和理解。
3.交際策略教學
教師首先讓學生熟悉各種交際策略,以便他們能夠有意識地使用各種交際策略。以下是交際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教授方法。(1)當學生遇到難以解釋的問題時要做直譯解釋,為他們提供直譯的形象思維。(2)學生在表達時可能會猶豫不決,這時拖延策略的使用能夠增加口語表達的流利性,教師可以從課文中找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加入填充的內容,成為較為有意義的對話。(3)教師盡可能多用轉述形成解釋詞語和課文,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交際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口語會話技能。(4)教師鼓勵學生使用形體語言,使會話內容更加真實生動,增加了學生們說英語的信心,為將來真實的交際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研究者普遍認為,無論從現實情況還是從經驗來看,交際策略的訓練都是應該提倡的。
Chamot & Rubin ( 1994)總結出一套策略培訓的方法:(1)找出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已經使用的策略,并進行討論;(2)通過命名與描述的方法介紹新策略;(3)舉例說明各種策略的用法;(4)解釋為什么要使用策略、在什么時候使用策略;(5)提供大量的練習機會。
Cohen(1998)提出了七種策略培訓的形式:(1)普通的學習技能課;(2)講座與討論;(3)講習班;(4)伙伴輔導;(5)直接將策略編人教科書;(6)微型錄像課;(7)以策略訓練為基礎的教學。
盡管有關交際策略培訓的理論闡述已十分詳盡,但對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專門訓練學生使用交際策略研究的數量很有限。王立非(2002 )的實驗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個,他研究的是交際策略訓練的成效。接受訓練的對象為109名第二語言為英語的大學二年級生學生,分為四個平行班,一、二班為實驗組,三、四班為對照組,兩組人數基本相等。實驗組每周口語課的前三十分鐘接受訓練,為期十周,著重訓練三種策略:回避與替換話題、轉述與使用填充詞。研究結果發現,課堂交際策略訓練可以增加學生使用策略的頻度和效果;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交際策略教學的做法及產生的教學效果普遍持認同態度。
三、交際策略教學的研究設計
1.研究的內容與對象
在大學非英語專業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在英語口語訓練時,每當遇到不會表達的單詞時,常改用母語交流,或者停下來問問同桌,或者索性回避不講,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其英語交際效果。由于英語教材中很少涉及交際策略方面的內容,再加上學生又不善于運用交際策略來克服交際障礙,致使他們的交際表現很不理想。有鑒于此,筆者開展了有針對性的交際策略教學與研究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開展交際策略教學的必要性;(2)交際策略教學的實施過程;(3)交際策略教學的效果;(4)交際策略教學安排的階段。
研究對象是160名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2007年人學的非英語專業一年級新生,這些學生都經過6年以上的英語學習,達到中等水平。他們來自文、理科共6個系八個專業,分別屬于筆者所承擔的大學英語聽說課的4個班。
2.問卷調查
在正式培訓開始前,我們首先對受試學生的口語交際及策略使用情況做了問卷調查,以便進一步確定交際策略教學的必要性。調查涵蓋的內容有:在中學時,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機會如何?是否學過處理口語交流中遇到的諸如詞匯等障礙問題?學生對于交流障礙的心態怎樣?又通過采用哪些策略來克服這些障礙呢?
在回收的140份有效問卷調查表中,我們發現中學時英語口語練習機會“較少”的學生占49. 6%,練習機會“很少”的學生占42.3 %。老師“沒有”提及如何處理交流障礙的學生占48.3%,老師“很少”提及交流障礙的學生占32. 2%,幾乎沒有老師“系統地”講解過如何處理交流障礙的問題。學生們在進行口語交流活動時,43. 2%的學生“常常”擔心遇到詞匯障礙問題,27. 5%的學生“有時”擔心遇到詞匯障礙,還有25. 3%的學生遇到詞匯障礙時“不知所措”。在遇到交流障礙時,有55. 8%的學生選擇“回避話題、放棄表達”或“改用母語”。
就中國學生而言,英語交際策略教學和訓練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盡管我國學生學習母語時就具備了策略能力,在英語交流中有時也能不自覺地使用交際策略,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交際策略的存在與作用,不會主動運用它們幫助交際溝通,多數情況下使用回避、改用母語等消極策略。第二,由于受中國語言大環境的限制,學生們除了課堂語言訓練外,幾乎沒有機會使用英語,且在課堂上練習口語的機會也很有限,因而他們駕馭英語的策略能力也就不那么熟練自如。第三,雖然大部分學生掌握了英語口語交流要求的基礎詞匯,但由于他們對于交流障礙心存憂慮,使得他們在英語交際活動中信心不足,從而影響了學生們英語口語積極性的正常發揮。
3.教學目標
在一系列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得出以下結論:首先,使學生們意識到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出現交流障礙屬正常現象,讓同學們正視這一現實;其次,教育學生們掌握交際策略的各種方法途徑,幫助他們克服交際障礙的困難;最后,鼓勵學生們經常反復練習使用交際策略,區分各種交際策略的差異,盡量運用最佳的交際策略進行英語交流活動,最終實現交際的目的。
四、交際策略教學的實踐
由于大學英語教學課時少,而且課本里也缺乏交際策略方面的內容。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依據交際策略教學的目標設計出這次教學實踐的方法和具體內容。教學安排在筆者所承擔的大學英語聽說課上,每周一次,共八周,前兩周為第一階段,全面介紹與練習使用交際策略;第三至第八周為第二階段,主要進行強化訓練。
1.介紹使用交際策略
第一階段的培訓時間為180分鐘,這一階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關鍵,是重點部分,主要按以下步驟進行培訓。
(1)實例介紹
筆者選取的下面這一階段對話錄音,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具體交際策略在英語交流中的應用,增強交際策略觀念,讓他們注意說話者在對話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試圖將談話進行下去所采取的方法。
Man; You know we wanted to fly to France next July……
Woman; Yes... you meant to leave the car at home.
Man; Of course: Well, I called at British Airways yester-day morning.
Woman; Did you?
Man; Yes...and they told me all the flights are booked.
Woman; Gosh, yesl
Man; And obviously it’ 11 be difficult to book the ferry too.
Woman; I bet it will.
Man; Yes... the problem is that we’ve booked this hotel inParis.
Woman ; Oh , what a nuisance } Have you phoned the ferrycompany yet?
Man ; No , not yet.
Woman; Mm, you’d better hurry up.
Man; Yes... the children would feel very disappointed if wecouldn’ t go there. I wanted to take them to Eiffel Tower.
Woman ; Oh , really?
Man; Certainly.
Woman:I’ve heard it’ s very expensive.
Man; Yes,I see.
Woman; How much to get in?
Man; I reckon it will be£25 or so.
Woman; Mm, it costs too much. However, I suppose it’sworth seeing.
學生們在聽完對話后,筆者讓學生體驗遇到交際障礙的情況并找出解決辦法,要求他們找出談話者用來保持對話順利進行的具體交際策略,要他們注意女士所用的表明她愿意與那位男士繼續交談下去的特定方法,目的是增加他們對交際策略的認知程度。
在筆者指導下,學生們經過觀察和討論發現要想使對話不斷進行下去,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提問(如:"Have you phoned the ferry company yet?"" Did you?");
2)用感嘆詞或句子表示興趣和情感(如:" Gosh , yes" Oh , what a nuisance!”);
3)插人一個新話題使談話繼續下去(如:"I’ve heard it’s very expensive.”);
4)用升調表示說話人對某事的關注(如:"oh really?" )。 英語學習者可能很多都熟知一個法國人在英國餐館點菜的故事:一個法國學生到英國旅游,在一個餐館用餐時他想要杯茶和幾個雞蛋,可是當服務員問他“Can I help you,sir?(先生,你要點什么?)”時,他回答說," A cup of tea and…”他記不起“雞蛋”該怎么說,這時他看到鄰桌上有本雜志,封面是一幅公雞的圖畫。
閱讀期刊:《現代外語》
本刊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首屆全國百家社科學報、廣東省優秀學報、“中文社會引文索引”(CSSCI)語言學類來源期刊、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確認的“雙效期刊”、“美國教育信息資源數據庫”(ERIC)收錄刊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