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繪本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真實語境,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涵養學生的生命,是踐行語言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的重要載體。通過課例研究,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英語繪本教學策略,如“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整體閱讀”等,既能深化學生對英語繪本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本文源自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1年1期《小學教學參考》1996年被評為北大核心期刊;是小學教師輔導刊物,具有資料性、實用性、時效性的特點,根據小學教師的需要,配合教學進度,提供實用的教學參考資料。《小學教學參考》成立于1962年,以小學語文、數學兩科為主,兼顧其他各科的教輔類刊物(設有語文版、數學版、綜合版)。主要介紹小學各學科最新的教學理念、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時反映學科的研究動向、教改趨勢以及小學教學各學科教師關注的教研、教學的熱點問題等。
[關鍵詞]核心素養;英語繪本;教學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下各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多樣化的英語繪本越來越多地被引入教學中,成為教學資源的有效補充。下面,筆者基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通過分析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課例,探究小學英語繪本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意義
所謂繪本教學,指教師利用繪本材料,指導學生在閱讀故事中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英語繪本有文字和插圖兩種表現形式,不僅語言地道,主題鮮明,且內容生動,易于傳達情感,是很好的閱讀載體。
英語繪本教學不僅可以教授學生知識,提供學習英語的真實語境,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能夠借助英語繪本中深遠的主旨激發學生的情感,涵養學生的生命,是踐行語言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的重要載體。
二、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個體與合作的實踐活動中發展語言和思維能力,并能在展示活動中感受到成功。”因此,在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要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英語繪本的興趣,使學生理解與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
策略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整體閱讀
“英語課堂教學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師生共同配合、一起完成語言交際的雙邊活動;課堂提問是最常用的交際方式,對教學活動目標的達成起著重要作用。”在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英語繪本的封面,再讓學生根據文字和畫面進行大膽的想象與猜測;也可以根據相關的知識背景,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英語繪本的整體閱讀,找出問題的答案,并在檢驗答案過程中理清繪本故事的發展順序,突出繪本閱讀的重點和中心內容。
例如,在全國小學英語教學觀摩活動中,教學小學四年級《跟上兔子》繪本中的《Monster Nian》時,筆者就根據繪本首頁的知識背景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整體閱讀。教學片段如下:
T: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colour do you think is for Chinese New Year?
S:I think its red.
T:Why can we see many red things at Chinese New Year?
…
在學生給出問題的答案后,筆者借機引入主題:“Lets read thebook‘Monster Nian. It will tell us the answer.”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對全文進行整體閱讀,并在閱讀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這樣教學,使學生在課始就對英語繪本閱讀產生興趣,繼而興趣盎然地深入閱讀。
為了高效地開展繪本閱讀,筆者還制作了相關的閱讀卡進行提問:①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Why can we see many red things at Chinese New Year”;②觀察全文圖片,找出“Who was in the story”;③再次閱讀全文,簡單說一說“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④分組細讀全文,回答以下問題:“Why were people afraid of Nian? How did the beggar drive Nian away? What was the end of the story?”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提高了學生對繪本閱讀的關注度。在填寫閱讀卡的過程中,學生帶著不同的任務對英語繪本進行整體閱讀,梳理故事發展的順序,建立了思維導圖,獲得了深刻的閱讀體驗。由此可見,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整體閱讀”的策略,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整體閱讀,因為“只有在這種充滿肯定、令人鼓舞、使人放松、充分關注學生看法的課堂氛圍中,才能實現有效的學習”。
策略2:探究主題,促進學生深入理解
緊扣主題的閱讀可以為英語繪本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繪本內容,獲得閱讀經驗和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在江蘇省小學英語教學競賽中,筆者教授小學四年級繪本《Pet Heroes》時就運用探究主題這一策略,獲得了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在閱讀前探討主題虛實。
課始,筆者引導學生對主題中pet和heroes的不同特征展開討論。學生對pets的評價是“I think pets are lovely/pretty/beautiful/smart/ small/cute”,對heroes的評價是“I think heroes are brave/strong/powerful/helpful/friendly”。在學生對主題中寵物和英雄的特征進行分析后,筆者提問:“Can pets be heroes?”通過問題引發學生辯論,使學生對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學生踴躍發言,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We think pets can be heroes because pets are smart.pets can help people to find the way home. pets can drive the thieves away.”“We dont think pets can be heroes because pets are too small to protect the others.pets always stay at home and they are afraid of people.”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地表達對寵物和英雄的看法,并對“寵物能否成為英雄”這一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和理由。這樣教學,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繪本主題的思考,為深刻理解繪本內容奠定基礎。
(2)閱讀中梳理主題脈絡。
在對主題進行探究后,筆者讓學生閱讀繪本,要求學生找出寵物能成為英雄的三個原因。接著,筆者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提出“What do the pets do to be heroes?”的問題,引導學生梳理主題脈絡,更深層次地探究故事的發生、發展過程,最終實現對繪本內容深度理解的目的。
(3)閱讀后表達主題情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語言技能目標中的“說”和“讀”提出了明確要求:“學生不僅能流暢地認讀教材中的詞句文段,正確使用語音語調,還要能運用于情景對話,傳達信息和情感。”因此,富有感情的朗讀有助于促進學生表達情感。仍以《Pet Heroes》繪本教學為例,在學生細讀全文后,筆者通過親身示范,引導學生利用語氣、語調、音量等的變化來朗讀繪本,表達對寵物英雄的情感。在學生朗讀時,筆者觀察到他們時兒面露微笑,時兒瞪大雙眼,時兒滿懷愛意,完全自發地表達了對繪本中每個角色的情感。在學生對繪本故事有了整體的感知和理解后,筆者設計頒獎環節,讓學生對寵物英雄進行頒獎,并要求學生討論頒獎詞。學生討論后形成總結性的語言輸出,歸納了繪本主題,抒發了對寵物英雄的敬佩之情。由此可見,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展開對繪本主題的探討,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繪本內容和觀點表達,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策略3:情境演繹,發展學生思維品質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創設盡可能真實的跨文化交際語境。”因此,在開展英語繪本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情境演繹來深化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1)進行角色扮演。
例如,教學《Monster Nian》這一英語繪本,學習村民利用火、噪音和紅色披風驅趕年獸的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表演前,筆者提前將學生的角色分配好,讓學生熟悉自己扮演的角色。表演時,學生將人物故事進行還原并發散思維,豐富每個角色的語言,充分表達自己對繪本故事的理解。對繪本故事進行角色扮演,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語言環境,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和體驗,深化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最終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2)借助生動道具。
例如,教學《Monster Nian》這一英語繪本時,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繪本中的內容和文化,筆者在學生完成繪本閱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利用皮影戲這一傳統的表現形式來演繹有關“年獸”的故事。在進行皮影戲表演時,學生不僅能夠聲情并茂地復述故事,還能通過自己的理解為故事人物設計旁白,并伴有符合角色的語氣、語調和動作,很是生動、形象,真正做到了“讀英文繪本,講中國故事”。
(3)采用實踐操作。
這里的實踐操作,指教師設計基于繪本內容的活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活動中演繹故事的發展過程,最終通過演繹來驗證繪本中的結論。例如,教學小學五年級《Rubber Head Pencil》這一英語繪本時,教師就特別設置了做實驗的環節,讓學生和主人公Lipman用同樣的材料做同樣的實驗,體驗發明過程中的苦與樂。實驗之前,教師先讓學生閱讀繪本,歸納出實驗需要的材料和流程;在實驗過程中,各小組學生共同完成操作并填寫表格;實驗結束后,學生進行小組匯報,展示實驗過程,總結實驗結論。在這個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此起彼伏地傳來掌聲、歡呼聲、嘆息聲。可見,在基于繪本內容的實踐操作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了發明家的品格與永不言敗的精神。顯然,在繪本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注重閱讀技巧與策略的傳授,無視學生對繪本內容的感悟和體驗,學生就無法進行深層次閱讀。而通過不同形式對繪本內容進行演繹,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繪本的理解與表達,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策略4:聯系生活,提升學生文化品格
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地拓展一些與繪本內容相關,且能聯系實際生活的素材,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仍以英語繪本《Monster Nian》教學為例,在學生完成整體的繪本閱讀后,筆者詢問學生:“生活中是否真的有‘年獸?”當學生回答說“沒有見過”時,筆者追問:“那么,‘年獸代表什么呢?”學生猜測“年獸”代表壞運氣、不好的人、危險的動物等。就這樣,通過聯系實際生活,筆者逐步引導學生討論“過年”的由來,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緊接著,筆者又向學生呈現各國友人歡慶春節的視頻,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受到視頻內容的啟發,學生積極踴躍地分享自己的感受:“I feel excited because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also like Chinese festival.”“I feel happy because we have many old stories about Chinese festivals.”“I feel great because Chinese people are smart and brave. We can drive bad things away.”“I feel proud because 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顯然,通過呈現聯系生活的視頻,學生充分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產生民主自豪感。這樣教學,不僅是一節繪本閱讀課,更是一次中國民俗與傳統文化的介紹和展示。在這樣的繪本閱讀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更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
三、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策略的總結與思考
1.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繪本通過多彩的文字、多樣的插圖、多變的內容,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繪本閱讀教學可通過表演等多種形式,營造自由、輕松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只有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英語繪本閱讀過程中,學生容易對繪本中的生詞產生畏懼心理。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基于主題背景,展開瀏覽圖片、品讀文字、角色扮演、表達觀點、分享事例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梳理繪本故事情節,對繪本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和深入理解。
3.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要由淺入深地設計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思考和表達,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元化發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有效的策略,引導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并能獨立思考與表達,最終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