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翻譯是一個新興的翻譯領域,尤其是字幕的翻譯,在邏輯性、 藝術 性,感染力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翻譯理論中的歸化和異化策略同樣適用于影視字幕的翻譯,且二者的配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翻譯時應顧及影視作品的主題、人物性格以及情節 發展 需要,因為適合語境的語言才最有意義。
關鍵詞:字幕翻譯;歸化;異化
中國 翻譯的 歷史 源遠流長,影視翻譯卻少有人涉足。由于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和深入,越來越多的國產影視作品沖出國門,外國的譯制片也蜂擁而入,令人目不暇接。動畫片、文化片、驚險片、恐怖片等題材廣泛,作品的產量逐年增加,涉及的人群更是男女老幼,皆可欣賞。影視作品翻譯情景大好。影視翻譯是一個新興的翻譯領域,尤其是字幕的翻譯,更是不同于其他形式。它在語言的邏輯性,藝術性,感染力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較之單純的文學翻譯,又有更高的通俗性和廣泛性。因此影視翻譯中的真正難點并不在于詞匯或是文章的嚴謹縝密,而往往在于最普通最地道的語言。
錢紹昌教授曾極為精辟地將影視翻譯的特點歸納為五個特性:聆聽性、綜合性、瞬間性、通俗性與無注性,字幕的語言受時間,空間限制,Basil Hatim和Iran Mason就曾指出過:“從空間上來說,屏幕上字幕不超過兩行,一般來說每行最多33個字符數(有時可達40個)。從時間上來說,字幕在屏幕上最少停留2秒鐘,最多停留7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既要人們明白內容,又要讓人們欣賞到畫面,還不能添加注釋,這就給字幕的翻譯增加了難度。因此,語言簡潔,符合人物個性,淺顯易懂是其基本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還不能影響觀眾的視覺享受和對異域文化的領略。
電影是雅俗共賞的,翻譯電影一定要讓觀眾看起來感到熟悉和親切,不會因為缺乏相關的文化背景而感到不能理解。要想有此效果,就必須使自己的譯文在“順”字上靠近大眾,清楚明白,通俗易懂,例如“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這一句在小說里可譯為“木已成舟”或“生米煮成了熟飯”,但在影視翻譯中,后者卻是最佳選擇。
文學翻譯中存在兩種觀點,翻譯的歸化與異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lgnizing),是美國翻譯理論家Lawrence Venuti提出的表示翻譯策略的術語,在字幕翻譯中同樣適用。歸化旨在盡量減少譯文中的異國情調,為讀者提供一種透明、 自然 流暢的譯文。而異化翻譯則是譯文沖破常規,保留源文中的異國情調。
一、翻譯的異化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字幕翻譯的異化現象越來越明顯。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女主人公莫尼卡向客人介紹她所做的飯時說:“Yeah,I think we’re readyfor our first course。Ok,um,these arerot—shrimp ravioli,and cilantropandousauce,有人將此處的“ravioli”翻譯成為云吞。然而“ravioli”其實是指一種方形的意大利食品,內有餡。而云吞是中國廣東傳統地方食品,如果這樣翻譯,很多的中國觀眾就會想,原來外國人也會做中國地方菜,這樣既曲解了原意又不利于觀眾了解外國文化。所以使用異化的翻譯方式譯為“意大利小方餃”就更為恰當。
《阿甘正傳》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一部好萊塢作品,曾一舉獲得1995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六項桂冠。該劇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美國幾十年來社會 政治 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片中語言貼近生活,政治、宗教等文化內涵豐富,許多對白被奉為經典而廣為傳頌:
Forrest:Lieutenant Dan,what areyou doing here?
Lieutenant Dan:Well,thought I’dtry OUt my sea legs。
福雷斯:丹中尉,你來做什么?丹中尉:嗯,我想到海中施展拳腳。劇中“sealeg”的含義是“不暈船”,此處譯者沒有直接使用歸化的策略,將其譯為“我想來看看我暈不暈船”,而是采用異化策略,保留了源語中“海”和“拳腳”的文化意象,這是符合人物個性的。首先,丹中尉出身軍人,言語中必然會有幾分豪邁和張狂;其次,丹中尉在越戰中失去雙腿,強調他仍然有“腳”可施展,體現他不服輸、敢與命運斗爭的性格,為他最終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又如中國電影《功夫》中“洪家鐵線拳”,采用異化策略譯為“Iron Fistfrom the Hung School”;“昆侖派的蛤蟆功”譯為“the Toad Style of Kwan LunSchool”:“虎行”譯為“Tiger Style”。通過這些字幕的翻譯,使得異域觀眾有機會走進中國文化,體會中國武學的博大精深。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