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過吳忠豪教授名為《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語言的運用訓練》文章,里面提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有人說主要應從作文方法入手,側重教學作文的方法;有人認為小學生作文沒有材料可寫是大問題,需要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提高學生認識能力;也有人說小學生作文主要是語言表達問題,肚子里有貨,但不知用什么語言表達,寫出來的文章詞語貧乏,句子不夠通順,等等。
吳教授這篇文章里提到的問題,的確是小學階段老師們經常遇到的難題,那到底要怎么樣?吳教授還給出一個方法:要將課文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內部語言,并且從能理解的消極語言外化為,會運用的積極語匯。從教學的視角來看,中間應該安排一個“嘗試運用”的環節。也就是說,教師先在課堂內模擬一個語言環境,引導學生試著用一用新學到的語言材料(包括詞語和句子),為學生今后在新的語言環境中自覺地獨立地運用這些新語言搭一級臺階。這個環節對眾多中等及以下的學生特別有益。
無疑閱讀課責無旁貸承擔訓練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責任。之前筆者在南京跟宋運來特級教師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童漫作文課也可以突破課堂上讀寫分離的難題,不同的是:閱讀課有一個文本例子,可以先讓學生先大量吸收語言知識,進行一定量的積累,而童漫作文調動的就是學生原本積累的語言。換而言之,閱讀課是往學生語言庫里輸入語言知識,包括好詞好句,優美句段;而童漫作文就是借助圖片顯現空白,從原有的語言庫中調出語言并經過思考和利用句式支架的引導,重新組織進行表達。
那么,童漫作文可以解決習作教學什么問題?兩個字“聽說”。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理解。
一、創設情境,營造語言環境練表達
前面吳教授提到要模擬一個語言環境,那么在童漫作文中,借助漫畫的內容,老師,能夠為學生營造多種情景,有的是脫離現實,發揮想象營造情境,有的是從現實出發進行表達輸出。以宋運來特級教師的童漫作文《變》一課為例。而宋老師在這節課中創設情境是最出彩的是主人公“愁女”拿著試卷回家怎么面對家人的情境。宋老師通過模仿爸爸說的話,媽媽說的話,爺爺說的話,奶奶說的話,跟老師打電話,五個情境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為學生轉換多種身份,營造不同的語言表達場景,幫助孩子訓練表達用語。
二、漫畫空白,調取積累語言創表達
漫畫不同于文字,文字可以設字描摹,但想象的空間有限,可是圖片的寥寥幾筆就可以有無窮的想象。不同的切入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想象角度。面對漫畫以外的想象空間,學生可以發揮奇思妙想快樂表達,那么學生為了把自己看到的東西說,具體他們就會從自己已有的語言資源庫中調取語言,把抽象的漫畫具體的通過語言自由地描述出來。
再以宋運來特級教師的《變》為例。在第二幅圖畫中,是一個雞毛撣子打破卷子?主人公愁女可能會發生什么事,家人會說什么,怎么做想象的空間是無限的?那么學生為了把自己的想象到的東西說完整,就要從已有的語言資源庫提取語言進行表達輸出。同時,為了有效輸出表達,學生還會留意課堂上師生之間的語言生成,做到語言輸出。
三、支架輔助,串聯語言要素規范說
經常會有老師反映,有些學生讀的書不少,但是寫起作文來就詞不達意邏輯不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這時需要我們教師給學生一條繩子,讓學生把自己平時撿到的貝殼串成一條金項鏈。這條繩子就是語言的支架。
以跟崗學員阮肖君老師的《好大的風》一課為例,為了引導低年級的學生把圖畫中的多種要素說完整,阮老師出示句式“不僅有_____,有____,有____,還有____”讓學生把前面一部分說的“蛋糕倒了,果汁灑了,櫻桃滾下來了,眼鏡也掉在地上了”串成一個長句子。這樣的輔助表達,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規范表達。
四、巧抖包袱,意外情趣激發探究欲
“抖包袱”是童漫作文區別于一般看圖說話最大的不同,為什么要抖包袱?平淡的教學需要創造驚喜和意外,一眼望到底的課堂是沒有情趣的,要想創造情趣,需要一些神秘感。就像中國園林的核心情趣。“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移步換景”這些都是富有情趣,讓人不斷有驚喜,不斷有意外,因為轉折讓人產生了探究的欲望。那么老師如何營造情趣?通過對童漫作文的探索,筆者以為情趣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抖包袱”教學法。在兒童漫畫的呈現、教學的推進上要有“波瀾”,就像說相聲一樣,要會“抖包袱”,它能使教學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再以宋運來特級老師的《神筆馬良的難題》為例,學生第一次猜測動物們的心愿五花八門,原來只有一個心愿——請馬良給動物們畫一個家;第二次猜測馬良是否答應動物們的請求,結果與學生的期望剛好相反——善良的馬良不答應畫了,大大出乎意料。想不到就有了新鮮感,有了新鮮感就有探究、求知的欲望與動力,就會不知不覺走進歡快言說的天地,學生一下子就沸騰了,適當制造教學情趣使學生會更有學習的欲望。
童漫作文借助兒童喜歡的漫畫創設情境,為學生在習作課中營造一個語言環境,進行生活化口語訓練,也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同時借助的語言支架也能幫助學生調動語言,規范語言。這就是童漫作文的特點,寓教于樂,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發展語言文字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推薦閱讀:谷勵兒童藝術:藝術史 --藝術的起源--拉斯科史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