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福建農業學報》發表的一篇農業論文,福建農業學報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農業科學學術期刊。主要報道福建省及周邊地區農業科學領域中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的相關科研成果。
摘要以由防護綠地改建的北京順義新城中心公園設計為基礎,分析了防護綠地改為公園綠地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在防護林改建為公園綠地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和以地形和植物為核心的生態設計方法在解決低成本、快速成型、整體建設的可實施性等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關設計建議。
關鍵詞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防護綠地;城市公園;生態設計;骨干植物
在我國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原有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防護綠地隨著城市擴張,其周邊用地性質會發生改變,其綠地的防護功能會相應轉變為其他綠地功能,如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附屬綠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為公園綠地,從而增加城市公園綠地面積、人均公園面積等指標,使城市綠地更好地服務于城市居民[2]。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防護綠地一般為單一樹種林,如楊樹、柳樹、槐樹等,在公園改建過程中,主要面臨著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現狀、整體建設的可實施性等特殊問題。在公園設計的行業規范中,城市公園中,建筑占地不超過5%,道路廣場不超過10%,綠地不小于65%等。在防護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數是臨主干道、河流、鐵路等區域。因此,改建的費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設計在防護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護綠地改造的作用與意義
1.1提升城市綠地系統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原有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防護綠地會隨著城市擴張而改建為公園綠地、附屬綠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空間布局、結構會在新的城市總體規劃下進行更合理的布置、構筑,從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務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綠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護綠地改為公園綠地等,這樣增加了城市公園綠地面積,擴大了公園服務半徑范圍,提升了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1.3美化城市景觀
改建中增加樹木的種類和品種,有各種觀賞樹木和花草的組合,形成美麗的景觀,在美化城市景觀上作用顯著。
1.4提升周邊價值
在當今城市土地資源愈加稀缺的情況下,公園綠地的價值無疑更加寶貴。一定面積的公園綠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資環境,使公園周邊的不動產升值。
2城市防護綠地改造的設計原則
根據城市園林設計理論,城市防護綠地改造為公園綠地的設計,必須從公園的綜合功能要求、環境質量要求和游人活動休憩要求出發,既要保證良好的環境生態效益,又要達到人工藝術美與天然美的和諧統一[3]。其設計原則主要為:
2.1低碳經濟和節能可持續的思路
在低碳經濟、可持續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可持續和低成本的園林是未來的趨勢,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城市綠地更應采用生態節能、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符合時刊發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態園林的思路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日益面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帶來的生存環境危機,客觀上要求公園設計必須符合生態園林的思路。
2.3滿足人們休憩游樂的需要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滿足市民休憩游樂的需要。
2.4符合園林美學原理
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必須同園林美學相一致,園林美主要包括單體美和群體美2個方面。
3北京順義新城中心公園景觀設計分析
3.1公園入口景觀設計
公園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順義新城中心公園南鄰順義減河,北鄰順義新城政府行政中心,東臨潮白河森林公園,西臨過境鐵路。在設計中,入口采用與周邊環境無縫對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組合的方式來滿足城市居民不同層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順安路兩側和區政府行政中心南側;其他的為次入口,與周邊的道路和場地無縫對接。主入口景觀設計采用大地藝術、景觀雕塑、花鏡和軸線等設計方式和手法,彰顯順義蓬勃向上、與時俱進的發展精神風貌;次入口主要起輔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園,這類入口的景觀營造以高大的喬木為主,配以美麗的觀花、觀葉灌木和花卉,營造出一個郁密、優雅的小環境,給游人清新、幽靜之感[4]。
3.2園路景觀設計
園路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承擔著引導游人和連接各區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質的不同,分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種類型:
主要道路是公園道路系統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勢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順義新城中心公園以活力環道為主園路,園路寬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級分支,聯接主路,是各分區內的主要道路,一般寬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聯系各分區,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觀賞。
散步小道是最能細膩體現公園風景變化的園路,分布于全園各處,一般寬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過開闊草坪。
3.3生態與節能設計
地形設計是公園設計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園內部空間結構、經濟合理、美學提升、生態性的重要基礎。北京順義新城中心公園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積水等問題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模擬分析設計地形,使其場地內達到無積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從而實現低成本建設和運營,體現生態、節能的設計理念。
3.4骨干植物設計
城市公園設計中,骨干植物是園林樹木的喬木部分,是公園的核心和空間骨架,是景觀生態棲息地。如杭州花港觀魚設計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邊喬木是公園的骨干植物,是組成場地空間的主要構成元素。
園林綠化觀賞效果和藝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園林植物造景設計,必須合理地進行園林植物配置,這是建設好園林綠地的關鍵。
北京順義新城中心公園在骨干植物空間處理設計上,采用正負形空間處理手法,公園西側是由現有防護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將在現有密閉的林下空間改造成開放、半開放的多功能空間體系;而公園東側由骨干植物圍合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空間,如大草坪、觀賞植物專類園、運動場地、休閑廣場等空間。各類空間主要有骨干植物圍合和分割,這樣方便分期建設,公園前期完成對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體性的效果就可以顯現;后期分區進行各項功能性空間建設,其主體結構由骨干樹種定型,從而解決了公園效果快速成型、整體建設的可實施性等問題。
4參考文獻
[1] 朱祥明,孫琴.英國郊野公園的特點和設計要則[J].中國園林,2009(6):1-5.
[2] 陽慧.開放式公園景觀設計——以杭州市錢江新城市民公園為例[J].河北農業科學,2009(6):70-73,75.
[3] 姜來成.論防護綠地的規劃建設[J].防護林科技,2002(1):33-3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