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中,必須進一步提高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視程度,遵循生態性、人本性、地域性、實用性、時代性的原則,創建宜居的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質量,充分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廣東園林》(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由廣東園林學會主辦。本刊力爭為廣大風景園林及相關行業專業人士和院校師生提供及時、真實、權威的科技信息服務。2006年我刊將增設“名園賞析”和“華南園林樹木”兩個專欄。
一、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原則
(一)因地制宜原則
城市的園林規劃設計工作必須要做到因地制宜,設計人員需要在設計過程中結合地基條件以及當地氣候因素等,以內部的基本地形要素為基礎,并加以利用,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使得園林景觀的整體內涵可以得到展現。另一方面,設計人員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因素,選擇相應的樹木加以植栽,使得園林景觀與四周的景觀設計可以得到有效的融合。
(二)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開展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要加強“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使得工程的設計、工作劃分等都可以得到明確,以此為根本再進一步將設計理念完善健全。因為園林規劃設計所服務的主體是人,所以設計人員在設計、實踐過程中,必須要結合服務主體的主觀感受,從而加大內部園林規劃的合理性與功能性。設計人員在小區園林的空間布局方面必須要做到開合的合理性,加大居民居住的舒適性。
(三)創新原則
現代城市的園林規劃設計和其他方面的規劃設計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迫切需要延伸創新思維,融入新鮮活力,將傳統模式下的設計原則與觀念進一步的改革創新,實施的完善設計技術。只有這樣才可以加強城市園林景觀的鮮明特色,其文化氛圍也可以得到有效構建,使得人和大自然可以得到高效的融合。
(四)文化原則
在開展城市原理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具體結合生態理論的設計風格,并結合工程想要具體表達的文化風格,使得我國古代傳統園林景觀中的設計精華可以得到全面傳承;并以此為基礎學習國外先進科學的設計理念,使得我國城市內部的園林規劃設計內涵得以提升,其風格特色可以得到體現。因為城市自身的園林規劃受眾群體是居民,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必須結合居民實際需求;并且在設計過程中不可以過度傾向歐美風格的園林規劃,要具體結合我國的狀況,做到高度統一。
二、園林規劃設計的運用
(一)城市公園規劃設計要點
其一,充分考慮城市居民對公園的使用需求,豐富公園內可供居民活動的空間類型;其二,積極吸收國外在城市公園規劃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城市的文化特色,營造獨有韻味的城市園林風格;其三,根據公園內不同的地形進行合理設計,確保公園內部各個功能區域有機結合;其四,在公園中心地帶設置開闊的草坪,在公園邊界栽植本土喬木和灌木,利用道路劃分公園不同區域,貫穿整個園區。
(二)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要點
居住區綠地系統是城市園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息息相關。為此,居住綠地規劃設計必須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為居民營造舒適、優美、便捷的綠化環境。在城市規劃中,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綠化區域要均勻分布在居住區內,既能夠達到居住區綠地指標要求,又能夠與周圍城市整體的綠地系統良好銜接;其二,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條件進行綠地規劃,盡量將洼地、坡地、劣地作為綠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省綠地建設投資;其三,居住區綠地系統要以植物造景為主,做到植物選擇多樣化、立意構思創新化、布局方式多變化,以期改善居住區內的小氣候;其四,充分發揮居住區綠地的美化功能,重視綠地景觀營造,在屋頂、陽臺、天臺、墻面等處進行垂直綠化設計。
(三)城市防護綠地規劃設計要點
城市防護綠地包括城市道路防護綠地、工業衛生防護綠地、防風林等,能夠有效起到防風固沙、吸收有害氣體、潔凈環境、降溫保濕、美化城市的作用。在對城市防護綠地進行規劃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城市道路防護綠地的寬度要根據城市規模、道路級別以及道路兩側用地情況等因素進行合理確定。道路交叉口處的設計要滿足行車視線要求,保證行車安全;其二,在城市工業衛生防護綠地規劃中要選擇能夠吸收有害物質或對有害物質抗性強的鄉土樹種。
(四)機關企事業單位附屬綠地規劃設計要點
單位附屬綠地是指分散在各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共建筑庭園,一般情況下,公共建筑庭園不對公眾開放。在對單位附屬綠地進行規劃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工業企業廠區綠地規劃要根據企業污染特點,結合當地植被類型,選擇適用于綠化的防污樹種;其二,校園綠地規劃要以高大喬木為主,充分考慮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營造幽靜、和諧的校園環境;其三,幼兒園綠地要種植無毒無刺的綠籬,以及病蟲害較少的落葉喬木;其四,醫院綠地要種植常綠樹種,以及具有殺菌作用或藥用價值的草本植物。
參考文獻:
[1]楊艷紅。探究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相關思考[J].江西建材,2016(20)。
[2]孫文清,王悅,高群英。淺析生態城市視角下園林規劃[J].現代園藝,2015(2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