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調查了佛山市年限為 10 年、8 年、7 年建設期中心城市居住小區保利花園 1 期、2 期、3 期共 3 個規模比較大的居住小區。通過實地調查發現,3 個居住小區共選用植被 74 余種,隸屬 34 個科 64 個屬。其中喬木共計 38 種,灌木 34 種,水生植物 3 種,對比發現,保利花園 1 期最受調查者歡迎,而保利花園 2 期的觀感度最差,保利花園 3 期植物品種偏少,總體來講,3 個小區的園林植物綠化在佛山市居住小區質量相對比較高。這一現象表明,保利花園在居住小區景觀營造上足夠重視,部分區域還需要加以改進,比如,微地形的植物搭配不夠多樣,層次不明顯,立體綠化缺失,沒有雨水花園設置等。
本文源自馮霞; 何卓彥; 黃昌柳; 溫金輝; 孫淼; 羅連, 現代園藝 發表時間:2021-06-03
關鍵詞:城市小區植物;植物種類;佛山市新區居住小區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第七章提出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1] ,為推動美麗鄉村休閑旅游業,以“宜居宜業宜游”為生態文明建設思路。佛山地處珠三角,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2013 年,佛山提出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增加佛山森林覆蓋面積,保利花園一期小區建于 2009 年,屬于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設發展探索期,同時,保利花園地處佛山市南海區千燈湖板塊核心區域,地處廣佛交界處,建成后,勢必吸引廣州一部分人來佛山居住,有了佛山市森林城市的定位,廣佛交界的地理優勢更加明顯,保利花園居住區的景觀不再單純為草地、花壇、草木,而是要有當前時興下植物品種,并進行更好的植物配置,包括水生態景觀的呈現,拆圍透綠景觀工程設計等。
1 調查地點情況與調查范圍
保利花園小區位于東經 113°8′47″、北緯 23° 3′58″,佛山保利花園地處南海桂城,毗鄰千燈湖景觀中軸線,總占地面積約 21 萬 m2 ,計容積率建筑面積約 47 萬 m2 ,是千燈湖板塊最后一個純高檔住宅社區。
佛山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季平均氣溫 30℃,冬季平均氣溫 15℃,降水量集中在春夏季節,雨量偏多,其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變化不明顯,每年氣溫低于 20℃只有 2~3 個月。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居住區植物調查結果
佛山市南海區保利花園居住小區綠化植物共有 74 種之多,分別隸屬 34 科 64 屬。其中喬木有 38 種,隸屬 20 科 34 屬;灌木 34 種,隸屬 30 科 32 屬;水生植物有 3 種(詳見表 1)。
2.2 居住區園林植物觀賞特性分析
植物的觀賞性主要以觀葉為主,以觀花為輔,部分觀果植物,比如菠蘿蜜、枇杷和洋蒲桃,春季主干道兩旁種植了黃花風鈴木,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秋季在微地形有大葉紫薇種植,觀花效果也不錯,冬季桂花散發著濃濃的香味。保利花園 1、2、3 期都具有以上園林植物觀賞特性。唯有保利花園一期使用了大量水域造景,同時專門邀請了水生態修復公司長年維護,水塘中有枯草種植,3 種以上的魚類,睡蓮做主景,再力花、美人蕉鑲邊,一年四季都能有花可觀賞。
2.3 植物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保利花園 3 個期的小區,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的比例為 3︰1,非常有利于一年四季景觀的營造,同時保利花園 1 期建成年限為 10 年,相對植物種類比較穩定,根基扎實,果樹效果凸顯。3 期建成 8 年,植物種類調換的頻率比較高,但是由于養護到位,并沒有出現裸露地面;2 期雖然綠化面積比較小,樓層相對較高,常綠灌木占地面積比較大,喬木數量相對少一些,整體來看綠化面積利用充分。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佛山南海區千燈湖核心區域居住小區保利花園 1、2、3 期植物調查比較發現,整體評價最好的小區為保利花園 1 期,植物種類為 74 種;評價相對較差的是保利花園 2 期,植物種類為 54 種,所以植物多樣性對園林景觀營造非常重要,小區的建設期也對園林景觀的規模營造起到一定的影響。年限在 10 年左右的小區植物景觀相對較好。但小區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公共平臺沒有涉及園林綠化,攀爬類植物太少,植物的空間感有待提高,噴灌系統不夠,基本靠人工灌溉等。
3.2 建議
增加植物種類,尤其新品種植物的種植,加強花境營造,主動迎合市場,在公共平臺設置擺花小景,增強公共區域的觀賞性。同時增加噴灌系統,降低人力成本,加強植物養護。佛山市在 2018 年被評為森林城市,保利花園作為千燈湖高檔小區的代表,要加強附生植物在森林中的應用,可改善城市小氣候。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