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不同于發展特征,具有層級結構體系,同時有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之分。中國檔案學內部發展規律就是其自身作為一門學科的演變進化規律,即始終處于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之中。外部發展規律則是中國檔案學同外部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呈現出來的各種規律,如社會對檔案與檔案管理活動的實踐需要是中國檔案學得以產生并不斷發展的原動力,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是中國檔案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國家科技政策、檔案政策是中國檔案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嚴謹和諧的學術研究風氣是中國檔案學發展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中國檔案學;內部發展規律;外部發展規律
推薦閱讀:《科技檔案》(季刊)創刊于1991年,由安徽省科技檔案館主辦。本刊致力于宣傳科技進步和檔案工作,以加強科技檔案業務建設,開發科技檔案信息資源。
中國檔案學產生與發展的歷史脈絡較為清晰,即中國檔案學初創于20世紀30年代,重構于20世紀50年代,真正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而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則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和進步。從中國檔案學這一產生發展歷程中,可以發現蘊藏其中的一些規律。通過探究和把握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將有利于推動該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1中國檔案學發展規律研究的認知前提
1.1必須區分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與發展特征
目前,學者對于學科的發展規律和學科的學術研究活動規律是能夠區分清楚的,但對于學科的發展規律與發展特征,有的學者則往往把它們混同起來。其實,學科的發展是一個曲折、復雜的前進過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發展特征,因為事物的發展特征是一種表象,具有直觀性和不穩定性。而“規律就是客觀事物自身固有的,體現于空間分布、時間過程、運動發展之中的本質的、必然的、鞏固的聯系”“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和穩定性四個主要特性”[1]。可見,學科的發展規律是貫穿于學科整個發展過程的。
由于“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這些特征的外部聯系”[2],事物的現象即事物的表象,事物的本質則是事物的本來面目,因而對于中國檔案學的發展特征的分析把握,雖然也需要對有關材料的直接梳理和觀察,并進行相應的邏輯研究,但這種分析出來的發展特征,仍然只是一種表象。而規律才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過程和基本趨勢。可見,現象是表面的,只有規律才是本質的。因而研究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同樣需要與其發展特征區別開來。
關于中國檔案學的發展特征,許多學者如吳寶康、馮惠玲、寒江、李財富、李珍、丁華東、陳祖芬等在探討中國檔案學的分期問題時都有所涉及[3]。正是由于分期所采用的標準不同,因而對其不同階段的發展特征概括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印證了中國檔案學發展特征的直觀性和不穩定性。而我國檔案學界現存相關研究成果極少,目前專門研究檔案學發展規律的只有李財富的《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檔案學通訊》2003年第1期)一文。這說明中國檔案學發展規律的研究難度要大于中國檔案學的發展分期及其發展特征的研究,研究關注的學者不多。
1.2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具有層級結構體系
“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證明,不但空間、時間、運動是物質存在的形式和屬性,系統也是物質存在的形式和屬性。而系統是有結構、分層次、相互聯系的動態整體。因此,規律也必然是有結構、分層次的系統,不同的規律有不同的作用范圍,同時又相互聯系和制約。”[4]規律可分為宏觀的(整體的、一般的)規律和微觀的(部分的、特殊的)規律。比如,科學技術總體的發展規律是宏觀規律,整體結構中各部分的特殊規律就是微觀規律。因而,中國檔案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與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是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關系;同時,中國檔案學的發展除了自身因素外還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如此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也就可以分成內部發展規律和外部發展規律。
關于事物的內部規律與外部規律的問題,在教育學、文學等學科的研究中已有不少成果。如著名教育學家潘懋元教授就提出了教育的外部關系規律與內部關系規律[5]。又如著名文學家劉再復認為,文學研究要“由外到內,即由著重考察文學的外部規律向深入研究文學的內在規律轉移”[6]。當然,關于事物的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毛澤東同志也指出,“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聯結的,每一個事物內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當我們研究一定事物的時候,就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一切客觀事物本來是互相聯系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7]。因此,全面區別不同的事物既要考慮“普遍”和“特殊”,又要分辨“內部”和“外部”。毛澤東同志雖然沒有提及“外部規律”,但從語義上可以推導出“外部規律”這一概念。研究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互相聯結就是研究事物的內部規律,研究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就是研究事物的外部規律。因此,“內部規律”“外部規律”和“普遍規律”“特殊規律”并非同一概念,前者是就事物的范圍而言的,后者則是事物的抽象性和具體性。
因此,將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分成內部發展規律和外部發展規律有一定的理論和相關學科的研究實踐及相應成果作為依據。
1.3對中國檔案學發展規律的把握是有限的
認識和把握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實質上也是一個探求真理的過程。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盡管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內容,同時真理的發展會越來越全面深刻地反映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但任何真理都只能是物質世界的某些方面和某些過程,不可能窮盡物質世界的一切方面和一切過程。特別是針對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即使對物質世界的某些方面和某些過程而言,也只能達到一定的深度,由于事物具有近似的、不完全的性質,因而人們的認識有待深化。
因此,由于中國檔案學發展規律可以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進行研究,同時影響檔案學發展規律的因素眾多且復雜,并受制于人類認識的有限性與事物發展的無限性,因而對中國檔案學發展規律的把握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把握。
2檔案學發展規律的系統揭示
中國檔案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首先必須遵循社會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但同時又有著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
關于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研究,不同的學者如張勉、董京泉、黃枬森、袁吉富也有著不同的認識[8],體現出對社會科學發展規律把握的有限性特征。其實,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它們都必須遵循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因而“它們的發展規律存在著一致性”,但又“多少有所區別”。從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角度看,“至少在這樣三個方面,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科學共性與個性得到了較充分的體現:人類社會實踐與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的互動關系;社會需要與理論自身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常規性發展與革命性發展相互交替”[9]。盡管人們對于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目前還沒有透徹、全面的把握,但從理論上說,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能夠體現在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之中。一般規律是存在于特殊規律之中,并通過特殊規律表現出來的。
中國檔案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其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又可通過內部發展規律和外部發展規律加以揭示。盡管李財富文中也提出了中國檔案學發展規律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發展規律,但并未進行嚴密的邏輯歸類,顯得不夠嚴謹。筆者在此作進一步的分析說明。
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規律之所以要區分為內部發展規律和外部發展規律,“一方面是因為科學知識內部自身的規律性與科學同外部各有關因素相互作用的規律完全屬于兩個范疇的規律,區分開來可以更加確切地加以描述;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兩種規律的性質不同,前者與國別無關,不管哪一個國家的科學都遵守這些規律,它們是科學發展的共性,后者一般說來(不是全部)則與國家有關,各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歷史因素等不同,科學的外部規律會呈現不同的表現形式,它們是科學發展的個性”[10]。可見,如果明確了影響中國檔案學發展的因素中哪些屬于自身因素以及哪些屬于外部環境因素,則界定中國檔案學的內部發展規律和外部發展規律也就容易得多。
“學科發展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可以概括為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因素。學科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科學發展的邏輯是影響學科發展的內在因素”,而“社會需求、國家的學科政策和學術管理體制構成影響學科發展主要的外在因素”[11]。
2.1中國檔案學內部發展規律
中國檔案學內部發展規律就是它自身作為一門學科的演變進化規律,即中國檔案學始終處于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之中。中國檔案學從產生發展至今,期間雖有曲折坎坷,但總體上隨著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的擴大(從產生初期只研究機關檔案室的檔案與檔案管理擴大到如今的檔案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研究方法的改進、檔案學基礎理論和理論體系日益完善,它也從一門歷史學的輔助科目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并將繼續深入發展。“與自然科學的發展相比,社會科學發展過程中的質變式的、突破性的、革命性的發展往往表現得更不明顯,社會科學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量變式的、非突破性的漸進式的發展。而伴隨著這種量變式的、非突破性的漸進式的科學發展過程,學科也一直處在漸進持續的發展過程中。”[12]中國檔案學作為一門學科,始終處于這種量變式的、非突破性的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之中,這不僅符合中國檔案學發展至今的現狀,可能也符合中國檔案學未來的發展態勢。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