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設計出教學活動主體,從而對“學生學”與“教師教”、教學內容等進行闡述的教學方式。
一、主題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為學生營造和諧、活潑的學習氛圍
主題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引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實問題,從中切入到教學之中,這對學生而言,減少了傳統教育模式中的隔閡感、生疏感,讓學生感到輕松、熟悉,減少了課堂教學的嚴肅感,讓教學過程更加有趣。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創造機會,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新課標要求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教師主導教學,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主題式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予學生,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題方式,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老師學生分享、交流,從而帶動更多的思考,分享以及交流。
(二)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通過主體式教學,教師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主題式教學模式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教學之中,當學生在實際生活之中碰到相同的問題時,將會激發學生問“為什么”,當學生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會將問題帶到課堂之中,積極地去思考。主題式教學打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結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教學,讓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三) 增進師生交流與課堂的互動
主題式教學的核心就在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讓學習的重點從教師轉向學生,讓學生通過交流互動學習知識。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將教學主題拋出,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思考,并帶著自己的觀點去進行討論,讓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
二、數學主題式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不同的主題選擇能夠延伸出不同的課堂教學策略,根據主體的內容特點、表現形式可以將數學主題式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為以下類型:
(一)現實生活化主題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數學的思維方式去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包含生活情景的數學主體內容是數學課堂活動的主要主體之一。創設成功的現實生活主體情景,借助生活情景,讓學生體會真實的生活情景;從數學的角度探究生活問題,使得數學課堂生活化,更加貼近生活;從生活的環境之中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根據生活現實,設置生活化的主題教學過程,讓學生從始至終都用數學化的眼光看待生活問題,讓數學生活化。
(二)問題聚焦式主題
問題聚焦式的主題,采用科學教育方法、教學途徑,為學生創新和發現數學解題方式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在教學全過程之中,經歷了:抽象問題了解——具體符號轉換——最終結果檢驗。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之中,創造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逐步積累,走進數學的殿堂。問題聚焦式主題教學的學習內容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的,體現知識問題化與問題解決知識化的思維模式。以問題構建教學的主體,以主題展現教學的精髓。主要環節分為:創立情景主題——引導問題聚焦——推動教學互動解決問題——知識的理解與探究——課外延伸五個環節。
(三) 數學活動式主題
教師通過展現一個主題場景,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進行合作探究自主導引出教學主體。這種數學活動形式較為適合初中低年紀學生,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演繹歸納主題
演繹歸納常用于推理方面,但在數學主題式教學之中同樣能夠起到作用。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其中,讓學生參與情境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問題的演繹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增加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情境的發展過程之中體驗知識的發展過程,從中理解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主動參與、自主發展獲取新知識、學會知識應用的過程。
(五)反證式主題
反證式主題是圍繞某一教學主體,為學生講解各種問題中的錯誤,再對錯誤進行反證,從錯誤之中找出正確的問題的解題方式,通過這種反證式的教學方式讓鞏固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提升自我檢查的能力,形成自覺評價的主題教學形式。
主題式教育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模式,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與教育發展潮流的教學模式,廣泛應用主題式教學,對初中數學教學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