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人論文發表網代理《長春大學學報》教育期刊論文征稿活動,“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研究綜述”即為發表在《長春大學學報》教育學論文,從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研究方法、內容、目前存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對輔導員專業素質研究進行綜述,以此也希望更多的推動對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培養等相關問題的更多研究和深入,進一步推進和提高高校輔導員專業素養的建設,以期為學校人才的培養和學生的發展提供參考。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中堅力量,其團隊的建設與發展影響制約著高校教育的建設與發展。在黃宇翔、張強的文章中提到張維迎教授的一句話 “如果一個組織不能夠走向專業化、職業化的管理,任何宏偉的戰略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在我國當前高校教育大眾化以及社會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高校學生工作也面臨其嚴峻性的挑戰和變革。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不能滿足高校教育的發展需要。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開始涉及到學生的方方面面: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職業素質培養、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就業指導等。這些學生工作需要專業化的人員去從事并研究此項工作。本文綜合近幾年與專業素質研究相關的部分期刊文獻,從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研究方法、內容以及研究趨勢作一歸納總結,期望能進一步促進國內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發展與研究。
一、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研究文獻統計
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的發展變化經過了幾個比較明顯的階段,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王道明的3個階段:萌芽、確立、發展。根據他的分法,今天輔導員制度依然屬于發展階段。截止寫稿日期止,在知網中,用高級搜索,主題精確搜索同時含有“輔導員”與“專業素質”兩個關鍵字的文章共173篇。從1994年到2000年分別為1篇。2001年到2004年為空白期。在2005年為2篇。2008年到2010年逐漸遞增,到2010年達到最大30篇。其后到現在,基本維持在20篇左右。在知網輸入"輔導員””專業素質"這兩個關鍵字,時間不限,搜索到篇名同時含有這兩個關鍵字文章總數為27篇,最早發表的時間是2006年。在知網輸入“輔導員專業素質”關鍵字,主題精確搜索到的文章總篇數是63篇,最早發表的年份是2006年。其中碩士論文13篇,時間集中發表在2006年至2010年與2012年至2013年兩個階段間。從以上知網搜索到結果可見,對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研究從06年后基本都是呈現一個遞增的趨勢,這與04年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出臺應該有關。隨著2014年3月國家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通知,相信對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研究將更加深入,更加切合實際。
二、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研究文獻概述
2.1研究方法
查閱對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研究文獻,多是集中在理論層面去探討。如吳廣宇等的《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結構探析》、黃宇翔等的《試論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及其培養》等就是從理論層面去對輔導員專業素質作出探究。比較少的是實證研究,采取的方法也基本是調查問卷法,如陳秋華等的《從經驗到科學:輔導員專業研究能力調查》,其中比較新穎一點的是孔祥鵬《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評價模型研究》運用數學分析法定量研究,使得對輔導員的評價更科學與合理。要檢驗理論的科學性與真實性、可行性,最終依然要落實到實處,用實踐來檢驗。所以對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來促使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發展與提升。
2.2 研究內容
2.2.1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構成
祁明、朱華珍通過對近二十年來高校輔導員素質研究內容的分析得出學界在90年代就已經開始關注高校輔導員素質,尤其是在06后后,對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研究也是逐漸升溫。但因為個體差異,造成對素質的分類標準各異,解釋各不同。相應的,那么對于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研究到底集中在哪些方面,有何定論?張雪梅在她的《高校輔導員專業化進程中的專業素質培養研究》中提出專業知識是構成輔導員素質的基礎。輔導員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類相關學科知識一般學科知識;(2)能夠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的知識如心理學、職業生涯規劃等;(3)處理學生日常活動與黨建等相關事務常識性知識。魏文剛綜合相關于素質方面的文獻認為:通過自我修養和社會實踐可以獲得輔導員專業素質,并且據此將輔導員專業素質分為四個緯度:思想素質、專業知識結構、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品德)。李世平、王小明歸納出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結構為四個緯度:職業理想、育人觀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同時他們指出輔導員專業素質就是輔導員在育人、服務、管理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育人效果,對學生未來身心發展起直接并且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集合。
綜上所述,對于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的構成比較多的認同是由:思想政治素質、多元知識構成、平衡的能力結構。
2.2.2 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現狀
《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計劃》進一步明確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培訓的指導原則、目標、主要任務以及保障措施。林泰,彭慶紅以清華大學為研究對象,指出其經過探索實踐建立了“崗前培訓、上崗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拓展培訓”5個環節的培訓模式。在培訓內容上他們認為,在輔導員素質結構中,最需要提升的素質是專業知識素質,依次是管理能力素質與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各構成要素呈現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得分較低的是團隊建設與科研能力兩方面。在專業技能方面的調查,對學生的就業指導、班級學風建設、心理咨詢方面測評分數較高,相應在職業規劃指導技能、心理危機干預技能、教學技能等方面得分則偏低。
2.2.3 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培養
輔導員的工作主體是大學生,研究培養輔導員專業素質有助于推進中國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馮劍橋提出提高輔導員專業素質培訓圍繞三個重點“個人政治思想素質”“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來安排學習計劃。盧遠對提升輔導員專業素質提出了幾點對策:1、強化輔導員的自主發展意識和專業態度;2、豐富專業知識;3、提升專業能力;4、加強輔導員專業培訓;5、開展制度建設。李杰提出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素質培養途徑為: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專業教育;健全如培訓學習、考核與激勵機制的建設;輔導員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注重自身專業素質的培養。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2013-2017年)》的通知中指出應“以促進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以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為基礎,以提高培訓能力為重點,以創新培訓方式為手段,以提高培訓質量為目標,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水平輔導員隊伍”,張雪梅認為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的培養應該遵循目標方向性、全程性、系統性、發展性原則來完成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
綜上所述,可見,對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的培養主要集中為兩方面,一是學校相關管理制度的健全,二是輔導員自我專業素質的提升,加強自我學習,注重多元知識結構與能力的完善與平衡。
三、中國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發展存在主要問題及走向
石芬芳、任婷在他們的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在聘任機制、崗位培訓、考核和評價指標等方面還沒有規范化的標準”例如輔導員的準入門檻的不確立,導致部分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候的顯露政治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必要的人文學科的底蘊等問題。高校輔導員崗位的誕生路程曲折,從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多元化的管理、思想教育,這都說明,無論是高校還是國家在輔導員制度的建立與重視程度上,與時俱進。黨和國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并且積極探討解決問題和完善制度的辦法。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2013-2017年)》的通知明確提出“專業素養提升”包括“職業道德素質提升”“科學文化素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質提升”,并且對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提出了一系列的主要任務。以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為基礎,促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素質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為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文化水平,也為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質量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四、結語
隨著國內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專業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對輔導員職業能力明確定位,輔導員專業素質建設將趨向愈加明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相信在百家爭鳴的狀態下,國家對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研究將會逐漸形成一種定論,規范化,對提高國內輔導員專業素質水平,促進工作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大有幫助。
推薦:教育論文發表期刊《長春大學學報》是長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1991年1月起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更多同類教育期刊可以咨詢樹人論文發表網,為您推薦!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