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逐漸成為重要的交流語言之一,這讓我國對英語教育越來越重視,且在不斷進行教材改革。九年義務教育中,英語在中小學階段都是重要的學科,兩者之間關系緊密、相互關聯、不可缺一。然而,當前英語教學正面臨著:小學英語教學只停留于表面層次,教師對口語這一部分的教學并未達到預定計劃中的效果的困難;還有就是學生在小學時期學習過的一些知識,到初中后忘記了,需要從頭再次學習。這無形當中,浪費了一些人力、物力資源。所以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教師只有做好小學和初中英語教學兩者之間的有效銜接,才能提高英語這一門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在這一階段的英語水平。
【關鍵詞】小學初中;英語教學;有效銜接
推薦閱讀:《大學英語》1983年,月刊,是由北京高教學會大學英語研究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教學輔導刊物。旨在緊密結合大學英語的教學實際,反映教與學兩方面的要求,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交流學科,它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掌握這門語言從而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小學階段的英語是入門基礎,為初中英語奠定基礎。所以,中小學所學習的英語都是掌握這門課程的基礎階段。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初中英語課程教學面臨一個全新的挑戰——英語老師面臨的不再是沒有英語基礎的學生,而是英語水平不一的學生群體。因此,中小學的英語教學銜接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成為英語教師重視的課題。
前段時期,筆者參加了本鎮中小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舉行小學與初中英語教學的示范公開課,聽了小學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和初中七八年級的英語教學兩個課題,聽后有很大的感觸。英語教師現在可以根據目前的中小學英語教學,可以發現,在小學和初中這兩個階段,教師的素質教學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教學評價內容與形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筆者在本文從教師素質、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以及師生情感的銜接等五方面來探討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
一 、注重教師素質的銜接
長期以來,中小學兩個階段的英語教師幾乎都是各自完成的教學任務,他們之間沒有什么接觸,交流的機會少甚至沒有交流。這主要是由于教師沒有意識到銜接的重要性,出現了教學的斷層,教師“各掃門前雪”,忽略了學生的知識系統性和連貫性。那么該如何解決呢?筆者認為,第一,兩個階段的英語教師必須都要掌握雙方的課本知識和課程標準,只有做到自己心中有數,才便于將新舊知識融合在一下進行教學;第二,英語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溝通與交流的重要性。
在教學工作中,可以成立小學英語科組和初中英語科組或者成立中小學英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組織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可以的話,需要走進對方的課堂上,聽課評課,從中反思、比較、總結。如,七年級的教師可以在接新班時,對本班的學生進行一次摸底調查,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本班的教學計劃、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還可將小學階段任課教師中讓學生感興趣的有所進步的教學經驗融合進自己的教學中,讓學生更有親切感,從而有效銜接;而在小學高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也不妨有意識地滲入一些初中的英語知識,讓學生提前學習,從而有所認知。只有有效的銜接,才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達到扎實并持續的效果。
二、 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
課堂學習的時間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老師又是這節課的組織者、領導者和引導者,這說明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元素之一。如何處理好教材、如何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關鍵作用的在于教師。因此,我們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中小學教師都要熟悉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這樣教師才可以采取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來銜接好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之間的教學橋梁。如,在小學,英語教師一般都是采用直觀組織教學活動,讓說、唱、玩、演貫穿于教學中;在初中,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
三、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
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在聽課、預習、復習、作業和考試等習慣和方法方面進行有意識的提醒、訓練和培養。讓他們懂得怎樣學習?主要學習什么?從而逐步做到主動學習,且在學習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預習。“學起于思,思起于疑。” 預習就是尋疑。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找到難點,學會查字典,在網上找資料,做好記錄,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做好課堂聽課。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英語課上,教師要使學生充分調動一切器官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做好課堂筆記,并有效地培養他們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3.做好課后復習。課后,要求學生要養成課后復習和整理筆記,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4.指導課外閱讀。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傳授英語教學,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多讀和堅持閱讀課外書籍,堅持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英語,堅持做好摘錄工作和學習病例記錄,從而做到溫故知新。
四、注重師生情感的銜接
導言課對于每位英語老師來說都很重要,因此,老師要認真上好一堂導言課。在導言課中,老師要作自我介紹,內容要有個人的興趣愛好、有哪些特長、個人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等方面。這堂導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老師,掃除師生在情感、交流道路上的障礙;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制定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計劃,且要對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方法、建議等;教師要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英語教學情景,要運用教學藝術,以誠實的態度和嚴謹治學的行為去影響、感化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一視同仁對待學生,多給予學生表揚,少些指責和批評,及時在學生獲得成功時鼓勵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另外,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要關注,并盡力提供幫助,獲得他們的敬佩和信賴。
五、重視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的銜接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過程性評價尤其重要。學生在任何時候獲得成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鼓勵和表揚,因此,教師要及時贊揚和鼓勵學生。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評價要開拓評價方式和方法,靈活運用一切有利于學生發展英語學習和用英語做事情能力的手段,采用貼近課堂實踐貼近生活語言使用的表現性合作性的活動為主要評價方式,讓評價成為激勵學習展示自我提升信心的手段。而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期,學生的學習和認知世界的方式都有很大的變化,能力快速提升、語言學習的內容有了很大的拓展。所以,在平時日常中,老師要善于發現中小學生的亮點,及時地表揚以及給予肯定,讓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從而有效強化和保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英語教學改革中,中小學的銜接是熱點也是盲點,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作為英語教學教育者,我們需要一起面對與了解教育現狀,深層次地剖析存在問題,突破銜接困局,找出有效方法,讓英語教學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組英語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秦小玲.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銜接的手段和方法[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2(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