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及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思想,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科學改進,使其能夠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而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若想提升整個教學有效性,也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予以改進創新,在這一過程中,小學教師要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予以全面了解并掌握,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以及實際學情,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同時還要選用合適的新型閱讀教學方式,促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開展,使其能夠發揮出實際效用。
本文源自楊威, 考試周刊 發表時間:2021-05-28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一、引言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知識,為寫作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閱讀教學對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并且還要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發展情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借此改善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作用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而其自身的有效開展,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學習發展。
(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促進學生自身語言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的文字閱讀,小學生能夠積累到更多的優美語句及豐富的詞匯,這對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提升極為有利,而且其自身的閱讀量也會逐漸提升上來,在閱讀中小學生的眼界也得到開闊,大大提高了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 二) 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實現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提升其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若想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就需要對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予以改進,并且還會落實新課改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閱讀教學,這樣則有利于激發出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教師還會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地思維鍛煉,使其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 三) 開展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夠豐富小學生的文化內涵,提升其文化素養
在有效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選擇閱讀素材時,也不會局限于語文課文之中,會增加相應的課外閱讀素材,這樣則能夠豐富閱讀教學的知識內容,而小學生在學習這些豐富的閱讀知識時,其自身的文化知識也會得以豐富,對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極為有利,學生也會從這些閱讀內容中學習到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這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 一) 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沿用
現階段,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還在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其中比較常用的就是板書說教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就是對學生閱讀的文章內容進行講解,并對文章內容的知識點進行總結,這樣的教學過程極為枯燥,也很難激發出小學生對閱讀教學的興趣,反而會導致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反感,進而降低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另外,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會讓學生利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對相關閱讀方式進行記憶,借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成績,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同時也會對閱讀教學的開展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會使得小學生對教師產生較大的依賴性,并且會讓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從而影響到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有效培養,阻礙小學生的長遠發展。而且傳統教學方式也無法調動起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與熱情,這也會對學生的閱讀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影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 二) 對閱讀教學缺乏全面的掌握
當前,中國教育部大力提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新課改中要強調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借此促進小學生長遠的學習發展。但是,就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還是有部分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存在不足,難以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這樣則會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產生較大的制約。不少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在教學課堂中為學生留有充足的自習時間,讓小學生在這一時間段內進行自由學習,這樣就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我約束力及自制力相對較差,在自由學習的階段中,很難管住自己的行為,導致其出現玩樂、開小差等問題,也因此,較為開放的閱讀教學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另外,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以至于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沒有掌握并應用正確的閱讀方式進行學習,這也會影響到小學生自身的學習質量與效果。
( 三) 閱讀教學延伸缺乏科學性
新課改中的內容強調,教育者不僅要關注課內知識,還要做好課內知識的延伸工作,通過對課內教學內容的有效延伸,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夠保持較高的活躍性,借此鍛煉小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過,在具體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雖然意識到拓展延伸課內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并且也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延伸,但是其延伸內容卻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以至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出現“吃不飽”或者是 “不消化”等問題,增加了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負擔,也降低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有效策略
( 一) 采用游戲教學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教師若想開展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小學生本身的年齡比較小,還處于愛玩愛鬧的階段,而且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若是教師再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更難吸引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學習注意力,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基于此,小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要結合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比較喜歡的閱讀形式,借此提高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感受到較大的樂趣。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在游戲中閱讀,并加深對相關閱讀內容的理解。比如,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以《將相和》這篇課文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一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設置小組競賽活動,由教師與觀看表演的學生進行評比,看哪一組表演得最好,這樣則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也會促使學生為了贏得表演比賽,而深入研究閱讀內容,既能夠活躍閱讀教學的氛圍,也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進而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 二) 合理創設閱讀情境,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
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小學教師還可以結合閱讀內容進行情境的合理創設,為學生創造出與閱讀文本相似的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閱讀內容,促使學生掌握相關閱讀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基于此,教師需要對閱讀內容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把握,選擇相應的素材融入其中,以此創設情境,也可以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閱讀教學內容的熟悉感,而且還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與效率。比如,以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以《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春節的熱鬧場景呈現給學生,并引導學生思考自己過春節時候的場景,也可以讓學生用文字進行描述一小段,看誰能夠將春節的熱鬧及年味體現出來,然后再將學生引到課文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對比自己寫的短文與課文內容之間的區別,促使學生能夠認真仔細地閱讀,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 三) 選擇合適的讀物,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之中,這就需要教師結合閱讀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借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整個閱讀教學的活躍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年級特點及興趣愛好,為學生推進一些具有趣味性、簡單易懂且具有較高知識性的讀物,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識。
( 四) 提高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延伸的科學性
新課改提出,小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地拓展延伸,借此豐富閱讀內容,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因此,小學教師要對閱讀教學內容的拓展延伸予以重視,并且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將其有效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之中,不僅要提高閱讀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還要增強閱讀教學吸引力。比如,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以《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文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在網上搜集與這篇課文相關的素材資源,可以是圖片、視頻、文字等多種形式的資料,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其呈現給學生,這樣既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對圓明園的毀滅及中國的歷史有一個更加全面地了解,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提高學生對景物的珍惜之情。
五、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發展極為有利。而小學教師若想將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就需要對閱讀教學現狀予以全面地了解,對于其中的問題要予以正確認識,并且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科學分析,具體制定出完善的教學策略,促使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極大地提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