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多媒體教學系統利用其完善的教學內涵以及多媒體在視聽方面的獨特優勢將教學課件、圖片動畫、臨床視頻等全面而充分地展示給學員,做到圖文并茂、影音結合,使抽象的理論直觀性形象化,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知識性與趣味性,更好地激發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員的思維靈活性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引言
為了解決醫學教育中急救技術訓練的難題,盡快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急救技術水平,利用高校現有的網絡資源構建危重病急救醫學多媒體教學系統,充分發揮現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及信息共享等優勢,研制出多媒體急救醫學模擬教學系統。其解決了醫學教育中急救技術訓練的難題,彌補了臨床病人的不足。大大激發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醫學生的急救基本技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急救醫學模擬教學危重病急救醫學是臨床醫學領域中的重要學科,其專業范疇涵蓋各學科、各專業的急重危患者,是由受過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在加強監護病房內,對多發傷、重癥感染、急性臟器功能衰竭等危急重癥患者進行監護和救治的新專業。而在高度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人們對危重病急救醫學知識的需求。在臨床醫學教育中,急救技術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人工心肺復蘇”“心臟除顫監護”“創傷急救”等,還是國家執業醫師考試中實踐技能考核的重點。然而隨著法制的健全,病人及其家屬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單靠在搶救病人時練就過硬的急救技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稍有不慎極易引起醫療糾紛,如醫護人員急救技術不熟練或不正確,可能發生醫療事故,甚至導致病人死亡。該教學系統解決了醫學院校中臨床急救技能訓練的難題,可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1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
1.1心肺復蘇術
打開技能訓練內容菜單,調出復蘇界面進行操作。
1.1.1心肺復蘇的搶救步驟:A放開氣道;B正確的人工呼吸;C正確的心臟按壓。例如,單人操作的操作標準為2︰30,即人工吹氣 2次,胸外心臟按壓 30次。
1.1.2操作正確每次在顯示屏上均有記錄,吹氣、按壓不足、過度均有錯誤顯示。反復進行四個周期,如顯示“搶救失敗”,請重新操作。
1.1.3如操作完全正確則計算機按編程發出指令,啟動生命模擬系統中的各種模擬器,從而呈現搶救成功,病人“復活”的各種生命體征:散大的瞳孔變為正常;頸動脈搏動;模擬人出現自主呼吸;模擬血壓轉為基本正常;彩色多參數模擬監護儀的多種參數如心率、脈率、呼吸頻率、血壓值、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均恢復正常值;可聽到心音、呼吸音。
1.2心臟除顫
1.2.1電擊除顫:根據病情在模擬人除顫監護儀上設置電擊能量,本機可選擇設定和檢測到的電擊能量為 5~360J。例如,搶救心室顫動電擊能量應設置 200J,按下電擊手柄模擬或心臟除顫監護儀上的充電按鈕,2~3s內監護儀上指示由5迅速變為設定值 200J,同時蜂鳴器提示充電完畢。兩電擊手柄電極分別以一定壓力壓在模擬人胸前的胸骨右上部和心尖部位,按動手柄或心臟監護儀上電擊放電按鈕使之放電,同時蜂鳴器發出 1長 4短放電提示音。模擬人胸部背側安裝的人體觸電抽搐模擬器通電,其偽足伸出使“病人”上半身突然抬高,從而模擬電擊時病人軀干痙攣抽動的場景,十分逼真。
1.2.2搶救成功呈現生動形象的多種生命體征
1.3采用多種心電圖模擬儀模擬多種心電圖
在模擬人身上連好導聯線,用普通心電圖機可描繪出“真實”心電圖,供醫學生閱讀分析。
1.4模擬創傷
在模擬人頭頸部、軀干和四肢安裝有名種創傷的模塊,用以對學員進行創傷急救、包扎等模擬訓練。
2臨床意義
2.1突出危重病急救醫學的專業特點
危重病急救醫學專業的技巧性、操作性很強,在急救醫療服務中有許多臨床操作,需要操作諸多臨床設備(如體外除顫儀等),需要強化治療過程中的醫醫、醫護配合(如心肺復蘇術等),因此搞好實踐教學,加強臨床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尤為重要。
2.2激發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系統利用其完善的教學內涵以及多媒體在視聽方面的獨特優勢將教學課件、圖片動畫、臨床視頻等全面而充分地展示給學員,做到圖文并茂、影音結合,使抽象的理論直觀性形象化,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知識性與趣味性,更好地激發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員的思維靈活性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2.3成為傳統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
多媒體教學系統的應用,可以讓學員在傳統教學課前對教授內容有一個形象直觀的認識,對基本操作有第一人視角的感受,課后還可以通過教學系統復習鞏固上課時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從而提高了學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及臨床動手能力。
危重病急救醫學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這些特點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符合教學改革的主流方向,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相信隨著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進一步拓展和應用,它必將在實際教學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