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對其的配鏡處方尚無統一標準,各家說法不一,尚需進一步深入探討。筆者就我科2005年以來,對有規范配鏡處方、隨訪觀察記錄完整的這類弱視兒童驗配漸變多焦鏡進行嘗試性矯正治療,并將療效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回顧在本院眼科門診就診的隨訪期滿24個月、資料完整的遠視引起的雙眼屈光不正性弱視179例,無斜視,雙眼屈光參差<+1.00 DS(等效球鏡),散光<1.50 DC。其中男95例,女84例。初診年齡3~12歲,平均(7.5±3.6)歲;3~5歲68例,6~8歲74例,9~12歲37例;低度遠視48例,中度88例,高度43例。所有患兒經眼科常規檢查,排除其他影響視功能的器質性眼病。弱視的診斷與分類都是參照中華眼科學會斜弱視學組規定的標準進行。
1.2配鏡前檢查 患兒初診時均采用遠用、近用標準對數視力表檢查裸眼遠、近視力(條件允許),由專職視光醫師用帶狀光檢影鏡作小瞳檢影驗光,獲取初步結果。以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天2次,3 d后復診,做散瞳后檢影驗光,獲取全遠視度數。待2周后瞳孔恢復時復診,插片檢查,記錄配戴最舒適、矯正效果最好的最高正度數和矯正視力,以全遠視度數插片檢查近視力并記錄結果。
1.3配鏡處方 本組以全遠視度數作為配鏡處方,59例(118眼)兒童中3~5歲32例,6~8歲23例,9~12歲4例,其中低度遠視16例,中度30例,高度13例。欠矯組以遠視力最好、配戴最舒適的最高正度數作為配鏡處方,60例(120眼)兒童中3~5歲16例,6~8歲31例,9~2歲13例,其中低度遠視16例,中度29例,高度15例。漸變鏡組中漸變鏡的視遠度數選擇配戴最舒適、矯正效果最好的最高正度數,近加光為全遠視與視遠度數之差,60例(120眼)兒童中5~7歲13例,8~10歲29例,11~12歲18例,其中低度遠視16例,中度29例,高度15例,最高度數<+9.00 DS??蚣苓x擇牢固的半框,框高制作>35 mm,精確測量單眼瞳距、瞳高及光學中心距離,選用Varilux漸變鏡。鏡片加工裝架由專職技師進行。
1.4戴鏡依從性問卷調查 依從性分為三個級別:強迫戴鏡:每天戴鏡時間<2 h。監督戴鏡:近距訓練、做作業和看電視時戴鏡,每天戴鏡時間<5 h。習慣并依賴戴鏡:每天戴鏡時間>10 h。
1.5隨訪 戴鏡后前3個月隨訪作戴鏡依從性問卷調查,以后每6個月隨訪,檢查戴鏡視力、戴鏡驗光、小瞳驗光等項目。24個月后綜合所有檢查結果,作療效總結。治愈標準為:最佳矯正視力>4.9。
1.6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軟件SPSS 10.0進行統計學處理,等級頻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中的Ridit分析,統計結果經過轉換,以卡方值表示。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
2結果
各個時間段的治愈率,漸變鏡組都高于全矯組與欠矯組,表明雙眼遠視引起的屈光不正性弱視患兒配戴漸變鏡的療效優于全矯治療與欠矯治療(P<0.05)。
2.2三種矯正方法的療效治愈時間 漸變鏡組、全矯組和欠矯組的治愈時間分別為(9.75±4.35)月、(11.66±5.79)月和(11.42±5.80)月,漸變鏡組的治愈時間明顯短于其他兩組(P<0.05)。
2.3三種方法的依從性 從戴鏡頭3個月內依從性隨訪結果來看:全矯組患兒初戴鏡時,強迫戴鏡52例(占88.1%),監督戴鏡7例(占11.9%),無習慣并依賴戴鏡者;欠矯組患兒強迫戴鏡率為零,監督戴鏡8例(占13.3%);習慣并依賴戴鏡為52例(占86.7%);漸變鏡組患兒強迫戴鏡為4例(占6.7%),監督戴鏡率為5例(占8.3%),習慣并依賴戴鏡為51例(占85.0%)。
從以上各組患兒戴鏡依從性結果分析,全矯組患兒初戴鏡時依從性差。欠矯組患兒初戴鏡依從性好,無強迫戴鏡現象。漸變鏡組患兒初戴鏡依從性結果與欠矯組情況相近。
3討論
對于雙眼遠視引起弱視的患兒,驗配眼鏡是其治療的關鍵,只有配戴度數準確、矯正視力提高的眼鏡,才可與其他弱視訓練配合,達到一定的療效,縮短治愈時間。
目前,臨床上對于雙眼遠視合并內斜視的弱視患兒,一致認為應予全矯,而對于中、高度遠視但雙眼正位的弱視患兒,處方多采用睫狀肌麻痹后的檢影驗光結果減+1.00~+2.50 DS,或僅保留2/3檢影驗光結果,以提高患兒戴鏡的依從性。現亦有研究認為,弱視眼的調節功能降低,調節幅度變小,治療期間遠視全部矯正,能縮短療程,有利于弱視的恢復[3]。
遠視引起的弱視不僅遠視力欠佳,近視力也不好。在日常生活中,近處目標的視覺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近距離視覺活動的時候,由于弱視眼的調節功能降低,如果配戴正度數不足的眼鏡,這些弱視患兒就像老視患者一樣,出現視近模糊。視近時,全部矯正遠視度數有利于在視網膜上形成比較清晰的影像,對于弱視患兒來說,不僅能提高近視力,而且還有利于刺激視覺系統盡快發育。視網膜上物像清晰與否,視覺皮層的電反應是不同的:清晰的物像刺激,皮層中電反應正常;而模糊的物像刺激,皮層的電反應降低。只有正常的、清晰的物像不斷刺激弱視眼,視覺通路和視覺皮層的功能才能盡快發育,盡快恢復正常[4]。
遠視患兒配戴全矯眼鏡,近距視物清晰度增加,但遠視力欠佳,且有不適感,初戴鏡時有拒絕戴鏡的情況,阻礙治療。配戴欠矯眼鏡,患兒遠視力較好,戴鏡舒適度提高,但近視力矯正不到位,影響近距精細操作訓練,從而延遲治愈時間。
本研究通過規范驗配遠視漸變多焦點眼鏡,使患兒不僅同時擁有良好的遠、近視力,同時也有連續、清晰的中間視力,因此,患兒戴鏡依從性提高。同時,近距精細訓練順應性加強,治療效果提高,療程縮短,經統計學檢驗證實,與全矯配鏡和欠矯配鏡治療相比,治愈率明顯要高。在此還要提出,雙眼中高度遠視的弱視患兒治愈后,在鞏固療效的過程中,配戴合適度數的遠視漸變多焦點眼鏡對防止弱視反彈具有很好的作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