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生育政策下,“失獨家庭”指獨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養子女的家庭。失獨者年齡大都在50開外,經歷了“老來喪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本文作者針對這類家庭的養老情況展開研究,同時也呼吁我們重視起失獨家庭的老人生活,呼吁社會盡最大的努力使他們能夠安享晚年。
關鍵詞:計劃生育,失獨家庭,養老措施
一、計生失獨家庭的現狀
(一)計生失獨家庭的各種需要難以滿足
計生失獨家庭大多年老,現已不再工作,因而他們的生活經濟來源單一,物質上的需要只能靠政府菲薄的補貼來滿足。計生失獨家庭老人精神上的需要也難以滿足。老人單獨忍受著中年喪子的沉痛,苦受精神摧殘而不能自己。尤其是在舉家團圓的生活里,更是以淚水洗面。他們沉浸在這種長時間的苦楚中無法自拔,比較物質上的窘迫,他們更需要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精神上的安慰。
(二)計生失獨家庭的生理和心理問題需要關注
計生失獨家庭大多不喜歡與外界交流,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問題更需要我們多加關注。他們往往選擇自我關閉,生活范圍日漸縮小,沒有情感傾吐的目標。長時間積累下來的沉痛給他們的身體和精神都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因而我們要愈加關注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三)計生失獨家庭的養老問題難以解決
計生失獨家庭由于沒有孩子養老,大部分養老組織又要求擔保人簽字才允許老人入住養老院,這種一方面沒有直系親屬,另一方面老人的原單位或許所居住地又怕承當責任而不愿簽字的狀況,就給失獨老人的贍養帶來了阻礙。
二、計生失獨家庭養老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政府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養老資金投入力度
對計生失獨家庭的經濟救助是政府最早提出的幫扶措施,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分首要要加大對失獨家庭養老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失獨老人養老服務的配套設備建造,滿足老人養老的期望。其次,政府要積極引導社會各界人士、多渠道的籌集幫扶資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向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而僅靠國家的財務投入和政府的財務補貼,是難以長時間保持失獨家庭養老工作的展開,因而政府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牽頭抓總效果,積極吸收社會各界的清閑資金。要加大對失獨家庭養老救助資金的宣傳力度,召喚全社會行動起來,尤其是吸引相關熱心公益人士的關注,借他們之力擴展宣傳范圍,吸引更多的人關愛失獨家庭、關心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
(二)社會各界的積極關愛救助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了幫助計生失獨家庭翻開心扉、從頭回到社會中,社會各界都應發揮效果,構成一個杰出的救助系統。結合我國實踐,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社區主陣地的作用,在社區建立心理咨詢室、使用網絡的效果建立qq群、微信群等,對失獨家庭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定時展開電話回訪等活動,及時把握他們的精神動態,予以精神安慰。另一方面能夠提供一些專項的服務。比如說針對一些有再生育志愿的失獨家庭提供免費的“再生育”服務,或許是對有收養志愿的家庭提供信息并解決相關手續等,幫他們重建持續生活的決心。
(三)計生失獨家庭的群體自我救助
社會各界的幫扶救助僅僅外因,我們還要充分調動起失獨家庭這一內因,積極進行自我救助。失獨者應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情,從暗影中主動走出來,英勇面對現實。其次,計生失獨者應主動團結起來,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建立起自己的小團體。失獨者由于閱歷相同,更能領會互相的心情,交流起來也會沒有壓力,因而失獨家庭要團結起來,在幫助自己,把那些暗影中的失獨者吸收進來,也把期望帶給別人。
(四)完善計生失獨家庭的養老服務社會保障機制
政府要承當起計生失獨家庭的養老責任,逐漸完善計生失獨家庭的養老服務保障機制。要建立健全計生失獨家庭的養老保障制度,強制地方政府采納措施對失獨家庭的養老予以關注。政府部分能夠為計生失獨家庭建立起專門的養老院。這種專業性的失獨家庭養老院要一致解決監護人簽字的問題,還要在滿足失獨者的衣食住行需要,裝備相應的心理引導中心,給失獨者的精神帶來安慰。其次,要逐漸建立失獨家庭養老的專項保險制度。失獨家庭面對的最急迫的問題就是生活、醫療和養老,這就需要政府出頭,為失獨家庭建立專項的保險制度,真正完成計生失獨家庭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三、結語
計生失獨家庭是我國的一類特別群體,他們的養老問題更是社會各界一起關注的焦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計生失獨家庭的現狀出發,對其當時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論述,并結合實踐狀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當時計生失獨家庭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
推薦閱讀:人口與計劃生育是一本計劃生育工作理論刊物,其融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為一體,研究分析當前計劃生育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發表闡述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問題的學術性文章。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