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在世界各國之間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了,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本文是一篇貨幣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摘要:從人民幣結算制度的建立健全到亞投行的成立,一帶一路政策的開展,以及近期加入SDR,都在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路,以期推進中國經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基于以上國情,本文將對人民幣國際化近幾年的狀況做一次梳理,包括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基本階段、背景與基礎、成果和展望,分析人民幣在國際化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從而最終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國際貿易,離岸市場
一、人民幣國際化定義
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定義,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人民幣在國際間擁有一定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幣作為結算單位的交易在國際貿易中達到一定比例;二,以人民幣作為計量價格結算的重要金融工具,成為世界主要金融交易場所以及各國中央銀行在內的投資交易產品;三,人民幣成為大部分國家的儲備貨幣。簡而言之,就是在國際間擁有結算、投資、儲備職能。
二、人民幣國際化背景條件
(一)國際環境
1985年9月,世界各國共同簽訂廣場協議,日本想要進行日元國際化由此大力推進日元相對美元的升值,然而同年美元指數正位于遞減周期,導致日本實體經濟遭到非常嚴重的沖擊。因此,在美元指數遞減周期內,人民幣國際化并不是個合理選擇。2006到2007年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多次加息,提高聯邦基金利率,由一開始的1%上調至5.25%,極大地增加了美國購房者經濟負擔,很多人無法償還貸款,刺激貸款抵押市場遭受沖擊,引發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后,迅速席卷整個歐盟,引發歐債危機,過去五年,德法意三國制造業陷入緊縮,16年年初,歐元CPI出現負值。所以當下,美元和歐元指數處于上升周期,是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一次契機。
(二)國內現狀
從經濟產值和貿易額度的方面來看,我國已經達到德日兩國早年貨幣國際化同期水平。二零一零年,我國從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上升成為世界第二,約占全球12%的經濟產值,同年中國出口額度達到全球百分之十二。進入2016以來,我國經濟依舊保持穩定合理的增長勢頭,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為15852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7%;一季度資產投資額為85843億元,同比增長13.8%;一季度出口總額4639億美元,進口3382億美元,貿易順差1257億美元,同比增長2.8%;一季度非金融機構對海外直接投資2617.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3%,境外投資者對華投資數額持續增加,歐盟28國投資額同比增加34.8%,東盟對華實際投入增加33.9%。
三、人民幣國際化路徑和成果
第一階段主要是促使以人民幣為計價結算工具的趨勢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落實,讓貨幣互換的規模得到提升,引領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力的提升,走向世界結算貨幣。第二階段,竭盡全力推動國際貨幣間的雙向流動,增加境內外合格投資者的數量,讓人民幣成為世界范圍內至關重要的投資性貨幣。第三階段,完成賬戶自由化,匯率和利率基本市場化,人民幣加入世界儲備貨幣。成果如下:
(一)人民幣國際結算政策的建立建全
201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發文《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穩步增加,此次的范圍包括北京、天津等20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內,同時,境外地域的范圍將不再受到限制。2011年8月,人行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地區的通知》(銀發[2011]203號),試點地區在上次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區域范圍逐步擴展至全國,項目種類也逐步拓展,主要包含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各類經常項目。2013年12月,購售業務整為宏觀審慎管理,結算主體不再限于名單企業。2014年3月,人行和其他部門調整了出口貨物貿易企業名單的審核權限。6月,服務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范圍擴展至全國,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二)完成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貨幣國際化的先行條件,也是金融改革的一大重點。利率市場化是為了提高整個貨幣市場的資源利用率。利率直接和市場掛鉤后,能夠讓銀行根據自身需求,盡快調節利率,提高資源配置。
(三)人民幣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1.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4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運營,影響深遠。中國目前是最大的貿易交易國,亞投行的建立,將規避在國際貿易中人民幣因為利率浮動進而影響利益溢出。并且,中國首期入股的三千萬人民幣將會以支付手段推動世界各國的設施建設,提升人民幣的支付能力。2.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倡議從正式提出到實施已經兩年時間,到今天為止,已經取得了可人成果。元年以后,新世紀絲綢之路開花結果,我國先后與俄羅斯,蒙古,匈牙利在內的十五個國家簽訂了28個共項協議。其中,僅與巴基斯坦就簽訂460億美元的基礎項目建設協議。整個戰略與亞投行相互呼應,目前跨境人民幣結算已超過2.73萬億元人民幣,而與中國共同簽訂了本幣互換協議國家也達到16個。3.資本賬戶的開放。在去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指出,要在兩年內基本完成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到2016年年初,我國的資本項目已經進入基本可兌換階段,也完成里很多有意義的改革措施。同一時間,證監會也頒布制度,開放境外投資限制,境內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滬港通自行投資香港證券市場。
四、總結
現在,我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國界結算制度的框架基本完成,交易規模穩步遞增,人民幣成功加入SDR,離岸市場的種類和規模進一步接近國際水平。但我們也要看到,現階段人民幣在匯率上仍存在不穩定的波動,國民經濟面臨中等收入陷阱,工業從高速發展降低為中高速發展,這些都意味著我國經濟還需要做進一步調整。總體來說,中國經濟發展勢頭仍保持著上升趨勢,前景讓人期待。希望我國在發展的同時,有效解決遺留問題,推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繁榮。
參考文獻:
[1]李巍.中國要真正走出“美元陷阱”[N].南方日報,20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我國外匯儲備首破3萬億美元未來增速或現回落,
[3]王思程.對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若干思考[J].現代國際關系,2015.
[4]周小川.中國需要自己的國際金融中心[N].金融時報,2014.
貨幣論文投稿期刊推薦:《中國貨幣市場》雜志創刊于2001年10月,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主辦的財經月刊。雜志依循立足中國貨幣,放眼全球金融的辦刊宗旨,以理論與實務并重,兼顧政策研究和學術探討,迅捷提供銀行間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及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數據和市場活動的原生性信息,著力客觀及時反映中國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