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研究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與農村居民收入差異為主線,對浙江省范圍內的17縣區共計20個美麗鄉村、鎮進行實地調研,通過信息增益法等手段對省域范圍內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對農村居民增收差異化的現象和原因進行探究。本文結合浙江省地方商業銀行調研數據,從金融服務的滲透性、可得性與效用性、深化度等方面分析普惠金融對我國農民增收差異化問題,為普惠金融在全國范圍內的長效發展提供浙江經驗。
關鍵詞:普惠金融;收入增長;美麗鄉村;地方銀行;可獲得性
1 研究背景及問題提出
在“十三五”規劃中,黨中央一再強調鄉鎮與城市收入差距要持續縮小,促進金融力量走進農村鄉鎮各個角落,幫助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增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人均GDP逐年遞增。普惠金融也隨著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概念的興起在我國迅猛發展。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我國體現在基尼系數上的貧富差距一直居高不下。以2011年為基準,截至2018年,我國人均GDP上升81.8%,普惠金融水平提升612%(吳翠紅(2019)),而基尼系數的變動則不超過2%,甚至近年來還有上升趨勢,共同富裕形勢嚴峻。
浙江不僅擁有眾多國內領先的互聯網企業,還創新區域金融,建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多次推動農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行動計劃,其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因此本文對浙江省內的17個縣區共計20個美麗鄉村、鎮進行實地調研,主要針對如下問題進行統計調查:(1)探究普惠金融對不同收入階層農民的影響現狀。(2)研究農民對普惠金融的內在需求。(3)分析導致普惠金融效益差異化的因素。(4)提出普惠金融深入發展的建議。
2 研究對象及方法
在充分考慮浙江省經濟差異和地形差異的基礎上,本文選取浙江省范圍內20個美麗鄉村、鎮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馬鳴村、河山鎮、洪合鎮、西塘鎮、長安鎮、永和鎮、斯宅村、璜山鎮、臨浦鎮、屏門鄉、塘棲鎮、常綠鎮、臨安大峽谷村、西坑村、橫坑村、何斯路村、移沿山村、魯家村、三溪村、蒼坡村。基于上述20個村、鎮的實地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541份。此外,還對當地的地方基層組織和地方銀行工作人員進行調研訪談。
調研問卷的主要內容除包含基本信息外,還包含受訪者2021年的家庭年收入和五年前的家庭年收入,以及針對普惠金融八個單項,分別是個人資質要求(qualifications)、抵押貸款放款比例(proportion)、信用貸款期限(deadline)、貸款額度(quota)、貸款種類(type)、貸款利率(rate)、貸款流程(procedure)、信息獲得(information)進行滿意度評價,對普惠金融的整體滿意度進行評價。
基于此,本文通過代理變量“家庭普惠金融滿意度”構造“家庭普惠參與度”的評價指標,通過雙樣本等方差t檢驗、雙樣本異方差t檢驗、信息增益法等探究影響普惠金融增收效應差異化的現象及成因。
3 統計分析
首先,構建受訪者普惠金融參與度評價體系。
當前的文獻對家庭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測度缺少研究,且單一家庭的普惠金融參與程度難以精確度量,數據準確性和可得性差,因此本文基于“滿意則積極參與,不滿意則不積極參與”的邏輯關系,采用普惠金融的滿意度作為普惠金融參與度的代理變量。同時,由于不同受訪者的打分標準有所不同,為降低打分標準差異帶來的數據誤差,本小組通過八個單項問題三分法的結果來輔助修正受訪者的主觀滿意度,將結果以滿意度從高到低標準化賦值為1、0.5、0分,以對貸款流程的滿意度為例,認為當前普惠金融的貸款流程相對之前更簡便則賦值為1,認為無明顯差異則賦值為0.5,認為更繁瑣則賦值為0。再利用Stata軟件對受訪者的主觀評分以Max-Min標準化后(以滿意度從低到高評為0至10分)進行線性擬合,得到普惠金融參與度評價模型:
Score=0.138*qualifications+0.112*proportion+0.095* deadline+0.116*quota+0.162*type+0.162*rate+0.138*procedure+0.122*information
基于此,我們將評分前270位的居民標記為“普惠金融積極參與戶”,余下271位居民標記為“非普惠金融積極參與戶”。
為了探究農民內部收入的差異化,我們以樣本數據計算基尼系數,通過python代碼將541份有效問卷兩階段的家庭年收入分別計算基尼系數(田衛民,2012)。經計算,受訪家庭五年前的基尼系數為0.394,如今的基尼系數為0.412。意味著,經過五年時間,受訪家庭的內部收入差距反而擴大了。
為探究其深層次原因,我們根據五年前的收入水平,將受訪者四等份分為“高收入階層”“中高收入階層”“中低收入階層”和“低收入階層”。首先探究不同收入階層增收受普惠金融參與度的影響。依照前文對受訪者的分類,將每個收入階層劃分為兩檔。
通過對四個組分的F檢驗選擇合適的雙樣本t檢驗方法,得到結果為:除“低收入階層”適用雙樣本異方差t檢驗以外,其余均適用雙樣本等方差檢驗。
故建立原假設H0:growth rate1=growth rate2,即認為兩個群體的收入增長率無顯著差異;建立備擇假設H1:growth rate1≠growth rate2,即認為兩個群體的收入增長率存在顯著差異。經統計分析后我們得到結果(見表1)。
推薦閱讀:金融領域中文命名實體識別研究進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