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期刊征稿論文發表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問題及對策,我國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需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讓農民順利實現轉產專業,論文介紹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現狀,分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幾點對策,強化培訓、理順市場規則,論文主要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期刊征稿論文,農村勞動力,轉移,措施
一、引言
我國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即為“三農”問題,為了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從農民素質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上下手。我國根據農村產業發展的需求以及勞動力結構的變化,組織開展了多種類型、層次和領域的農民教育培訓。作為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促進農民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的提高、讓農民順利實現轉產轉業,使農村人口的流動更為有序合理。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現狀
第一,農民對于培訓的接受程度不高。由于種種原因,對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農民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一部分的農村勞動力不愿意參與到轉移培訓中來。根據相關調查表明,有極少數的農民認為進城務工是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及專業技能的。接近一半的人認為農民最需要的是良好的社會關系,有百分之三十的農民認為社會為他們提供的職業培訓可以促進農民自身的發展。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我國農民的思想觀念都較為落后,但是對于培訓的重要性也有一部分的農民是認識到了的。從整體上看,農村勞動力對于教育培訓缺乏一定的認識,很多農民都認為只要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就能夠找到好的工作。
第二,勞動力轉移的培訓資源不足、力度不夠、內容和手段滯后。現階段,校企和政企合作的定向、訂單和儲備培訓等是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主要資源;缺乏以政府為中線的培訓資源,不能積極的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開展培訓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檢查,不能有效的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能。此外,培訓方式缺乏創新,在培訓中還在使用陳舊的培訓方法,培訓的內容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對農村勞動力進行轉移培訓的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的培訓,從而導致農民在接受培訓后也沒有覺得有什么改變[1]。
第三,城市發展對農民工的大量需求與農民工的城市窘境相矛盾。使農民獲得一技之長并將勞動力輸入到城市之中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主要任務[1]。目前,農民工出現極為短缺的現象,而且其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開始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但是,城市對農民工的大量需求并沒有改變農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農民工仍處于較為弱勢的一方。他們并沒有享受到應該享受到的權益,只有時農民工獲得更多免費的培訓、解決子女受教育問題、落實農民工養老政策等已成為大部分農民工所期待的事情。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對策分析
第一,加強宣傳教育,轉變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觀念。要將電視、廣播和報刊等平臺充分的利用起來,加大對農村勞動力專業培訓就業政策的宣傳力度,使企業和農村勞動力充分的了解就業服務和培訓、就業需要等政策信息,為了使農民能夠穩定就業,相關部門要為農民樹立轉業就業的典型,使農民積極的轉變就業觀念。同時還要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觀念得到提高;企業要重視起農民工技能的提升培訓,企業不能因為害怕浪費時間、金錢以及培訓后工人留不住等問題就不開展培訓工作。
第二,強化培訓,加強管理,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新方式針。由于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缺乏較高的職業技能,為了培養出高技能的人才,應該以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為主,有計劃的開展培訓工作[2]。對農村勞動力實行就業培訓,使農民的素質得到提高,形成完整的農業高等教育專業體系,針對廣大的農業從業人員要進行必要的技術輔導和職業培訓,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要進行針對性的崗前培訓,建立和完善農村轉移勞動力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開展培訓工作時,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鼓勵職業技能學校和科研院所都能積極參與到培訓工作中來,使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和職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應該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市場,合理的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樣化的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中介組織,建立網絡化的勞動力市場,對農村勞動力要進行積極的引導,使他們能夠主動的加入到就業市場當中,培養農民工的競爭意識以及擇正確的擇業觀念。
第三,理順市場規則,構建規范合理的培訓秩序。首先要建立起監督評估機制。相關部門要改變監督的方式,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要采取聽課和隨機抽查等方式對學員的滿意度以及接受程度進行調查;轉移培訓要實行“寬進嚴出”的機制,根據農民的實際專業就業率給予適當的補貼和獎勵;企業要實行“培訓上崗”的政策,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農民工的培訓或者增加培訓費用。其次是將市場競爭機制落到實處。按照培訓效果結合自身辦學力量,建立一系列適用機制,包括星級制度、末尾淘汰機制和晉位機制,對于用各種手段來套用國家補貼的行為要給予嚴懲;最后,要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對于企業的低職稱農民培訓政府制定相關的扶持制度,對于成績突出的機構政府要給予免稅等獎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可以將農村勞動力合理的利用起來,同時還能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使我國加快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政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使全社會積極的加入到其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順利進行要把資金、政策和人員上落實到實處,關鍵在于培訓和就業工作是否能認真做好。
參考文獻:
[1]何永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情況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6(23):77+109.
[2]鄒鴻,張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4(15):150.
作者:劉榮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