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施工及水電的過度開發勢必帶來一系列的環境生態問題。本文以三峽大壩為例,對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態問題進行了研究,并進行思考與分析。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科技期刊(雙月刊)。本刊創刊于1991年,原刊名《防滲技術》(內部發行),1995年公開發行(季刊),2003年更名為《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0年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三峽大壩,又稱三峽工程、三峽水電站。位于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的長江干流上。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大壩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
大壩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庫長600余公里,安裝了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2010年7月,三峽電站機組實現了電站1820萬千瓦滿出力168小時運行試驗目標。(日發電量可突破4.3億度電,占全國日發電量的5%左右)。
從三峽工程籌建的那一刻起,它就與各種爭議相伴。早期的不同意見主要偏重于經濟和技術因素,普遍認為經濟上無法支撐,技術上也難以實現預定目標,且移民的難度極大。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1. 三峽大壩引起的生態問題
國內外許多大型水壩建設的實踐充分表明,水電的過度開發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包括水質污染,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大壩的安全,改變氣候環境條件,以及土地的喪失及污染等。
1.1三峽大壩對水資源的污染論文
我國長江三峽水庫蓄水后,長江的水勢由原來的急流轉為緩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漢江中下游每年春季發生“水華”現象,使水環境急劇惡化。據調查,以發電為主的水庫30%已達到富營養化標準。
1.2三峽大壩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長江中游的淡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正受到日益嚴重的威脅,主要原因就是修建三峽大壩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這些特大型的水利工程必然將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使生物多樣性受到一定破壞。
我國在長江干流上修建三峽大壩后,對多種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魚類資源造成了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江海洄游的我國特產珍稀魚類中華鱘,更是造成滅頂之災。據國際自然保護組織的設定,瀕危物種數量的下降速度是每10年減少20%,而長江中華鱘親魚數量正在以每10年下降50%的速度減少,中華鱘已是極危物種了。
1.3三峽大壩對氣候條件的影響論文
三峽大壩的建設使庫區微氣候環境條件有所改變,包括氣溫、風速、濕度、降水等。水庫的水溫結構可以分為分層型和混合型兩種。混合型的水溫結構對環境的影響較分層型小。水庫水溫的變化主要取決于水溫的分層溫度高低的變化。水庫下部的低溫水對農作物、水生生物、人類生活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4三峽大壩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對土壤環境的影響有利也有弊,一方面通過筑堤建庫、疏通水道等措施,保護農田免受淹沒沖刷等災害;同時輸水渠道兩岸由于滲漏使地下水抬高,造成大面積土壤的次生鹽堿化和沼澤化。三峽水庫的中下游地區大面積低湖田面臨沼澤化威脅,漬害田比例增大。
2.分析和思考
2.1控制水污染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我國豐富的水資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壞和浪費,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要認識到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最佳目標應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則是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根本原則。
2.2借鑒國外有關經驗
接受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先建壩、后拆壩的教訓,少走彎路。美國正從早期的水資源利用如防洪、發電、運輸、灌溉等轉為節約用水,以確保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態環境對水資源的需求,包括魚類及水生生物的用水需求。為了恢復水域的自然生態環境,1999~2003年美國先后拆除了影響生態環境的500多座水壩。歐洲的許多國家也正在停建和拆除許多攔河大壩。我國的水壩建設也應該降溫,留給子孫后代一些自然流態的江河。
2.3建立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
在有特有魚類繁殖場的支流,應盡量少建或者不建水利工程,以保持河流的自然流態,維護特有魚類的生存繁衍和自然河流的生物多樣性。專家指出:人工放流的數量再多,也不能代替魚類在河流中的自然繁殖。靠人工繁殖和人工放流搶救瀕危物種的效果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在長江干流修建大壩對魚類資源的破壞是難以逆轉的。
3.結語
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我們在興建水利工程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水利工程作為新生的環境組成與其他各環境組成的協調和平衡問題。當前水利工作者需要樹立起環境保護的意識,充分意識到環境問題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變工程水利為資源水利,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三峽工程生態環境的恢復與保護是一個長期、全面的系統工程。對于三峽工程所引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決不能以損失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繁榮論文。
參考文獻:
[1]陳瑩,劉昌明.大江大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問題討論.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4,13(3):240~245
[2]劉紹平,陳大慶,段辛斌,等.長江中游四大家魚資源監測與漁業管理.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4,13(2):183~186
[3]王海英,姚田文,王傳勝,等.長江中游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威脅和壓力.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4,13(5):429~433
[4]王儒述.三峽工程建設與長江流域可持續發展[J].水利水電技術,1998(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