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X線攝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將X線攝影記錄在成像板上,然后再轉換為電信號進行圖像處理的一種新型的醫學成像系統。CR與傳統的X線攝影相比,除可降低X線對人體的照射、獲得豐富的診斷信息以外,最有優勢的地方還在于CR具有強大的圖像信息后處理功能。本文從臨床需要出發,探討CR系統后處理技術對影像質量的影響,以便合理的利用后處理功能,獲得高對比度、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CR圖像,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最佳幫助。
《工業控制計算機》經過10余年的建設,讀者群涵蓋電力、機械、石化、冶金、交通、通信、水利、輕工、醫藥、環保、智能建筑、儀器儀表等多個領域,成為國內知名的專業技術期刊之一,得到了廣大工控、自動化界人士的認可。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企業信息化的需要,以及計算機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深入,我刊將發揮更大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KODAK CR900處理系統,Gpphosphor Screen型lP板,Dryview 8700干式激光相機,東軟NSX-500R型500mA X線機。
1.2方法
半年內共攝影各部位CR片14000余張,并通過強大的后處理功能,最大限度的對圖像質量進行優化,我們對此進行了比較分析和評價。
2結果
通過對CR圖像的諧調處理和空間頻率處理,提高了CR攝影的成像質量,為影像診斷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信息。
3討論
CR是計算機X線攝影的簡稱,它將X線與計算機有機結合,提供數字化圖像以滿足臨床影像診斷要求。這種技術雖然以X線為基礎,但在影像信息的記錄、讀取及處理方面與傳統X線截然不同,其最大的優勢還在于影像信息的處理。CR成像系統可通過強大的后處理技術,將傳統X線攝影中無法利用的信息轉換為有用的影像診斷信息。影像信息后處理技術通常包括諧調處理(gradation processing)和空間頻率處理(spatial frequency processing)。諧調處理又稱層次處理,它涉及的是影像的對比度和整體密度。傳統X線攝影系統中,影像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X線曝光量,當曝光量過高和過低時,均不能得到有診斷價值的影像。而在CR系統中,X線曝光寬容度的允許范圍則較大,在適當設置的范圍內曝光都可以讀出影像的信號,再通過諧調處理技術,就能把讀出的影像調整為符合診斷要求的圖像。
CR900系統內置了400條不同的特性曲線供圖像處理使用。如胸部攝影中,影像信息覆蓋的范圍很寬,在肺野和肋骨的密度差別很大,選擇Black Bone(黑色條)這種諧調處理技術,則可將圖像上的亮和暗區域對調,以提供圖像細節的另一視圖,得到不同影像層次對比,以及總體光學密度的變化,對觀察肋骨骨折有著很大的幫助。當觀察骨骼邊緣與相鄰軟組織病變時,選擇增強視覺的EVP(enhanced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諧調處理技術,則可實現骨骼邊緣與相鄰軟組織層次的良好過度。EVP可在不大幅度降低圖像對比度的前提下,增加圖像曝光值的有效范圍,提高CR圖像質量,在圖像細節中既保留了對比度又增加了影像寬容度,避免了圖像細節的丟失。
空間頻率處理是一種邊緣銳利后處理技術,是通過對頻率響應的調節,來影響圖像的銳利度。在傳統X線攝影系統中,隨著空間頻率的增加,圖像內高頻率成分的對比將減小,CR系統中,可通過空間頻率處理提高圖像內高頻率成分的頻率響應,增加該部分的對比。邊緣增強技術是空間頻率處理較常用的技術,該技術是通過增加對選擇的空間頻率的響應,使感興趣組織的邊緣部分得到增強。從而突出組織的輪廓。如在兒童青枝骨折的早期診斷中,CR通過空間頻率處理,可產生影像邊緣效應,使骨質顯示更加銳利,對觀察骨皮質線走行非常重要。
在一些影像處理中,為了充分顯示正常組織或病變結構,通常是影響對比度的諧調處理和影響銳利度的空間頻率處理相結合應用的。如低對比處理和強的空間頻率處理結合使用,可提供較大的層次范圍和實現邊緣增強,用于顯示軟組織,如縱隔的攝影等,高對比處理與弱的空間頻率處理結合使用,可提供與傳統X線照片相似的圖像,如骨骼結構的顯示等。
4結論
作為一種X線平片數字化的攝影方法,CR已經廣泛應用于影像科的工作中。同時,隨著CR技術應用的不斷成熟,圖像信息后處理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我們每個技術人員都應隨時了解并掌握CR圖像后處理技術的各種方法,以便在CR檢查中根據患者所檢查的不同部位、不同臨床要求,選擇適當的后處理方法,以期獲得滿意的、符合診斷要求的、信息豐富的CR圖像。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