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除了在崗的教師外,還應充分利用有經驗的退休教師,發揮他們傳、幫、帶的作用,有針對性地對青年教師進行工程技術方面的指導。此外,應盡量使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有一定的年齡梯度,有利于隊伍的穩定。
1生產實習基地建設的原則
1.1規模、技術與專業相適應的原則選擇生產實習基地,首先應考慮與專業培養的目標是否適應,對生產實習的教學任務能否完成。生產實習基地必須具有相當的規模、技術,并在硬件設施、技術人員、日常生活等方面能滿足教學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1.2數量與質量并重的原則要滿足生產實習的需要,一方面需要一定數量的生產實習基地,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生產實習基地的質量檔次、管理模式,推動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不斷向前發展,使學生在生產實習基地了解本領域實際的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發展前景等,真正能學到實際本領。
1.3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原則在校內生產實習,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基地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實習時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將理論知識用于生產實踐,教師也能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的指導。校外實習基地能讓學生接觸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思想,感受現代化工生產的氛圍,開闊眼界。采取校內、校外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
1.4校企雙方互利互惠的原則堅持校企雙方共建、共享、互惠、共益。學生在實習期間,利用了企業的技術、設備和工程技術人員,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如原材料的消耗、食宿及意外事故的風險等。高校可利用在科研方面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人才和信息,也可利用雄厚的師資力量,給企業員工提供技術培訓等。
2生產實習基地建設的措施
2.1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要使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實現規范化發展,首先領導要重視。為此,學院專門成立了生產實習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生產實習基地建設的指導,為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規劃、落實提供組織保障。其次是經費要有保障,對生產實習基地建設的經費進行切塊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再次是服務要到位,要妥善協調好生產實習基地建設與其他工作的關系,解決生產實習基地建設中的實際困難,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同時對各個實習基地進行統一規劃、資格認定、掛牌登記、監督管理。校企雙方簽定生產實習協議,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就實習經費、實習內容、安全保障等進行約定。
2.2加強實習過程的管理制定生產實習教學大綱,明確生產實習的基本要求;編寫生產實習指導書,對實習的目的、內容、進度、地點、紀律、作業、技術要求以及應提交的實習報告、成績考核等都作詳細的說明,以規范學生的實習行為;進廠前就進行安全教育,并嚴格考核,考核不通過的,一律不得進廠;選派優秀教師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安排好實習生食宿等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切實做好實習學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生產實習基地的教學情況,逐步建立科學規范的實習教學體系。做到講課與操作相結合,示范與指導相結合,實習報告與課后作業相結合,技能訓練與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
2.3重視與實習基地的聯系加強高校與實習基地的聯系是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基礎。學院與校外實習基地應建立一定的聯系機制,如利用實習檢查等機會,院系領導可以與實習單位的負責人進行座談,聽取他們對實習基地建設的意見,感謝他們的支持;學院可利用科研優勢為實習單位提供相應服務;學院還可以聘請實習單位的專家擔任學院的兼職教師,參加學科建設、畢業論文(設計)答辯等,不斷鞏固雙方合作的基礎和領域。
2.4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習基地的建設,不僅需要領導的謀劃,而且需要廣大教工的共同努力,應采取各種鼓勵措施,吸引教師參與實習基地的建設。除了在崗的教師外,還應充分利用有經驗的退休教師,發揮他們傳、幫、帶的作用,有針對性地對青年教師進行工程技術方面的指導。此外,應盡量使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有一定的年齡梯度,有利于隊伍的穩定。
2.5改革生產實習方式原先方式是將學生分組后分別由廠方技術人員帶隊進行實習,這樣做的缺點是每組人數過多,進入車間后學生看不清、聽不見,效果比較差,而且廠方也很難一次選派這么多技術人員帶隊。改革后的方式是先選出5名學生由一名廠方技術人員帶隊進行較細致的預實習,然后再由這5名培訓后的小老師再各帶5名學生進入現場實習。通過二個一帶5,既解決了廠方人手不足的困難,又克服了原先因每組人數過多而造成的效果差的缺點。在整個實習過程中,采用“講授-實習-討論-總結”四步教學法,每位學生都有當小老師的機會,人人都得到鍛煉,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結語
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它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的化工工程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利于工程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工程素養;有利于產學研結合,實現校企雙方互贏,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